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4)
本文基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制定缺乏实效性的现状与成因剖析,提出了"适情"任务驱动策略;通过"适生情""适业情"和"适地情"三个维度阐述了"适情"驱动任务的设计思路;从"适合"学生心理发展、"适应"生涯规划课程标准实施和"适宜"未来职业岗位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怎么适情;从教师指导意识、学生参与意识和过程安全意识三个方面的强化提出了教学过程的有效运用。研究认为"适情"任务驱动策略能促成学生理性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2)
德育一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且其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主导性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都必须充分地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积极进行相关政策文件的学习,切实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落实到实处,并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0)
要提高小学德育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在知、情、意、行方面的能力得到综合提升,真正实现从认知到情感、意志、行为的转化,文章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让生活资源成为德育课程课堂教学的发动机,把德育课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建立"激励""监督"双机制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真正告别不良习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
寄宿制背景下的留守儿童教育,在学校走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面临严峻挑战。留守儿童不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等基本道德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德育的有效性。构建以"爱"为源泉、以"孝"为基础、以"礼"为根本的"培源——奠基——固本"有效德育模式,建立健全德育机制,探索有效德育的途径和方法,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行诸要素的和谐统一,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2)
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开展德育活动,在经历体验中感悟道理、受到教育、成长自己要比空洞的德育说教更真实有效。本文拟从"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的内涵、意义和融入班级建设的途径等多个角度来阐释"主体参与"体验式德育与班级建设的融合点和生长点,从而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现代教育体系要求教师在实施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同时开展德育。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个平台,对实施素质教育的对象开展思想教育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在课堂中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以及心理特点,开展德育的渗透。坚定以"艺"启智、以"艺"育德的目标,让艺术之花在沁园这片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多彩!基于此,对新课改目标下的德育和美术教育结合开展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
德育源于生活实践,班级德育生活化,就是要积极探索新时代班级德育活动的新思路,把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过程中完成对德育内容的感知和理解,结合生活中的点滴积累,自觉审视自己的言行,提升是非判断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22)
新时期,小学德育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建构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有效德育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在学习前人经验成果和自我探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初步建构起行之有效的"寓教于学科教学活动、校园集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小学德育模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8)
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要求是要为每一位学生全面而个性化的发展提供"适合的教育"。这为当下的学校教育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课题。基于此,中学应致力于课程设置、德育、师资队伍建设,聚焦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于"无为"中精准、无痕地渗透适合的教育,开展有效的校本化探究与实践,真正为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以及学校品质的提升搭台、助力、护航。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0)
党中央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文章聚焦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真研究和美德育课程,为全面实施和美德育课程体系,深入了解和美德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背景,研究和美德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探索出适合本校的和美德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实现路径,有解决学生核心素养的校本化、对象化的实践问题,并在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以求德育课程建设能够有更高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36):188-189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德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了解当代大学生德育现状,以"中国梦"为契机,积极探索以"中国梦"引领下的大学生德育的新原则、新内容、新途径及新环境,将"中国梦"与大学生的"成才梦"有机结合起来,切实提升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于实现"中国梦"而汇聚青春正能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36)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在学校教育中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推动"课课有德育,人人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各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那么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根据本学科特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3)
服务德育的方法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达到德育目的,施教者依据德育基本原则向学生提供德育服务时所采用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以及学生在施教者的帮助下,在自我教育活动和过程中所采用方式、手段与程序的组合。服务德育方法是一个由"教师提供德育服务采用的方法"和"指导学生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构成的德育方法体系,具有八大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3)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越来越深入人心,对小学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必须将德育作为重点教育内容之一,积极探索科学的德育模式。从激励的角度,就小学班主任德育进行了研究,在简要分析激励教育对德育的积极作用的基础上,重点就如何开展激励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0)
小学班主任是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对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小学班主任要积极探索更具成效的管理方式,通过德育内容的渗透,实现班主任管理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的目的。对德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解读,并针对性地提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德育的渗透路径,以期为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27)
立德树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出以及德育渗透纲要的推行就给我们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德育教育作为五育之首,为了进一步推动要"课课有德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教学理念,教育要把德育放在教学育人的第一位。要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不能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谈,就要理顺体育与德育的关系,找出德育渗透的影响因素,使德育渗透能以体育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身心、社会适应等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6)
我国各省近些年来开始对新课程进行改革,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小学和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方法也随之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目前班主任来讲也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当然对于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教授模式也有了新的要求。"德育"是教育者的根本。对于学生德育方面的教授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将来。而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并且要长期进行德育育人的理念培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36)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明了德育工作的根本性质和根本价值方向,是中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在德育实践中,我们要遵循指南,明确德育活动目标;加强指南学习,准确把握德育活动的基本内容;精心设计,优化德育活动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德育活动吸引力,充分发挥活动育人的优势,让指南落地生根,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3):21-24
立德树人一直受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针对当前中职德育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评价等进行生活化的实践创新,构建"德育生活化"育人模式,给学生以真善美的教育,为学生未来幸福生活奠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1)
在中职教育中,德育占具有重要地位。为此,在教育实践中,要以对德育的深刻认知为基础,采取可行性措施,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德育内容、关注学生德育需求的个性化等,来取得德育的应有实效,为学生道德增加"营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