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明月 《现代装饰》2013,(3):36-37
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教育的现状,按照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职业成长规律,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融合教学实训、职业资格培训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具有职业氛围的各种类型工作室。引入项目实现工学结合,实施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是探索有效的对接行业企业、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途径。项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改革必将顺应行业发展,改变传统专业教学与社会脱节的现状,培养出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1)
艺术设计类专业30多年来发展迅速,艺术设计专业扩招使艺术教育规模膨胀,如何培养适应社会的实用人才是各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日益提高,这加剧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文章从建立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角度,探讨艺术设计专业应该如何培养更优秀、更拔尖、应用能力更强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2)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学实践平台,它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集教学、实训、生产为一体,为培养具有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的艺术设计人才提供了最大可能,是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5)
在漆画方向研究生的专业教育中构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即以研究生为本,以工作室为依托,加强漆画创作与市场的结合,实现教学与相关行业、企业对接,有利于增强教学内容与研究生就业方向的适应性;使研究生的学习从"静态"接受转为"动态"参与;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高校可通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探索创新建立公共技能实训室、培育新型"双师型"师资、制订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保障漆画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从而实现"学术研究、创作、市场开发三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12)
文章从高职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库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改革等环节进行改革探究;从创新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创新考核管理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阐述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特色,旨在为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7)
随着全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当今院校的中国画教学中,不同的院校在中国画教学中会有不同的侧重,把中国画专业的学生教好,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找到规律,合理安排课程重点,保证教学课程设置的每一门课程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学的最终目的。工作室教学群模式促进了师生的互动交流和学习实践,给学生提供了掌握专业技能、培养创新思维的良好操作平台。它的建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当今中国画教育改革的一次有益的探求和尝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动画专业是艺术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专业与科技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高校动画专业中建立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学生综合技能的有效途径。为了让该种教学模式发挥出更加理想的效果,高校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发挥动画专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利用好专业的优势资源,与动画企业、传媒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专业性的动画实训工作室。文章主要分析了建立动画专业工作室制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0)
要改变普通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彰显高职服装设计教育特点,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建立以工作室为基地、以设计任务为导向、以设计过程为路径、以设计内容为知识点、以实践运用为驱动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推动服装设计专业建设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1)
当今高职教育界普遍探讨工作室制教学模式,这种独特灵活的教学模式深受高职院校各个专业的青睐。艺术设计是专业性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在这一专业教学中融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无疑是一种挑战,有利于形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互相渗透、融合的新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0)
本文从广告设计人才供需现状出发,对高职院校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归纳,结合个人思考,建议大力倡导"工作室制"教学模式,并提出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