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7,(22)
该文通过分析八大山人书画作品中线的艺术,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八大山人的书画艺术作品。中国画是线的艺术,"书画同源"是中国艺术家对于传统书画艺术的精神领悟。八大山人"以书入画"的艺术思想在他的绘画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绘画作品简练的笔墨、凝练的线条、夸张的造型、奇特的构图,传达出自身矛盾的心理与不同时期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8)
潘天寿绘画作品以雄浑奇绝的"霸悍之气"著称,雁荡山的写生经历成为开拓其绘画作品独特面貌的契机,激发了他对新时代气象的表达、对传统文人绘画中荒寒之气的消解。他在雁荡山系列作品中关于野趣杂卉题材的挖掘、色与墨的考量、山水与花鸟融合的提炼和探索、整体意境的开拓和提升,对其自身绘画和现代中国绘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11)
徐悲鸿的艺术人生与中西方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他的作品受到西方绘画的间接影响,具有西方绘画的写实特点。他极力倡导用西方写实主义绘画方法改良中国画,正是这一实践使写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中站稳了脚跟。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程式化是中国画的重要特征之一,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与演变,中国画逐步建立起独特的程式化艺术语言。历代画家通过创作实践和生活实践所积累、提炼、创造的程式化语言,标志着中国画的成熟,是中国画发展到一定高度所体现的笔墨表达和艺术符号。永乐宫壁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的经典艺术精品,区别于文人以山水、花鸟为主要题材和以水墨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该作品通过高度概括的程式化造型语言(如线描、构图、比例、色彩等)表现人物,将复杂的人物和自然现象作程式化处理。分析、解读该作品的程式化语言,有利于创作者认识传统绘画程式化语言的魅力,从而创造新的程式化语言,这对于创作者形成新的创作语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2)
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是指中国美术史上留存下来的反映少数民族历史状态的绘画,以及现当代运用中国画表现手法创作的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研究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创作内容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和创作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希望促进少数民族题材中国画艺术价值的深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3)
中国画已经成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人们可以通过中国画中的人物、花鸟、器物等绘画内容来了解古人们是如何认识自然与社会的。在中国的美学观点里,趣味与人生命的本体相联系,在任何一件事情的处理反映与抉择上,都有自我趣味的投射与阴极。因此审美的舍取并不完全是人为的抉择,更多是源于天赋的禀性。本论文将从中国古代绘画中的儿童"趣味"切入,探讨中国绘画中儿童题材中的趣味表现,同时也对和这个问题相关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对各朝代关于儿童题材绘画的画家及其作品做一个浅显的分析和比较,试总结每个时代的儿童题材绘画的儿童趣味有哪些特点。其次就此类作品对本人对中国绘画理论的一些零散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
安德鲁·怀斯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绘画大师,他的作品区别于美国画坛的一般绘画风格,充满了一种孤寂、痛苦、迷离的情感。为了使作品展示给别人的意旨更为明确,他对选取题材独具匠心。文章通过对怀斯乡土写实绘画风格的研究,使人们对于处理绘画题材有新的理解。怀斯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宝物,高超的技艺只是其中之一,最重要的是他教会我们用心体会,在画中表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今天,我们重温这位曾对中国绘画发展影响很深的艺术家,会从中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10)
<正>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物以神聚——范扬国画展"不久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共展出范扬国画作品约160幅,内容涵盖范扬的写生作品、人物画、花鸟画和"世事绘"系列创作。本次展览以丰富的作品题材内容和形式样貌展现了在范扬笔下"物以神聚"的艺术特征。他以中国画重在"传神"的理念为目标,以捕捉和表现物象的"神态"为追求,贯注了具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
德加是法国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把印象派的传统精确素描与色彩风格巧妙结合在一起,是一位具有开创性的大师级画家,被誉为"古典的印象主义者"。文章着重探析德加绘画中的印象派色彩、古典主义造型以及题材与构图,最后指出了德加绘画艺术对后世的影响与启发,及其作品巨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4)
赵望云是20世纪"为人生而艺术"的先驱。他是长安画派的创始人,属于典型的开拓型画家。赵望云终其一生不改的是一贯的"为人生"的创作宗旨,始终坚持艺术大众化的信念,在对大众化内容与时代风格、中国画的文化精神与民族绘画语言、西北画风的创立与黄土高原绘画题材的发掘与开拓、传统画论的创新与对中国画传统笔墨形式的现代转换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在研究其"为人生"的艺术历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笔墨风格的变化问题时,主要涉及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社会环境等因素与赵望云的绘画风格的联系,以及赵望云"为人生"的艺术观对当今中国画创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