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6)
壹葉堂动画开创了中国动画之诗意动画的先河,在动画结构方式与风格上赋予动画多元内涵,为中国动画创作提供了新的可能。壹葉堂诗意动画在结构方式上打破了传统构架,将不相干的物象从多个方面叠合起来,并融入中华文化内涵,构成多棱面、意蕴复杂的世界,传达了创作者传统的、本质化的情思。这样新颖的动画结构方式,使壹葉堂动画代表作《情感三部曲》和《心域三部曲》成为诗意动画的典范,是一种凝结了文化与诗情的创作方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7)
在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前人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传统美学文化,这为我国各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大舞台。我国动画的发展一直伴随着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基于我国传统美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动画得到了人们的喜爱,也使得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加大。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动画产业失去了活力,外国动画占据了我国大部分动画市场,我国动画的发展也开始盲目借鉴西方,导致我国很多动画作品失去了民族性。我国动画产业亟须在我国传统美学基础上适当汲取西方动画的长处,并结合新技术将其"汉化",再铸我国动画事业的辉煌。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非线性建筑的实践越来越多的呈现,在奇异独特的建筑造型背后,寻求建筑内在更为本质层次的意义无疑非常重要。而"建构"正是连接建筑的美学特征与内在价值的桥梁。从传统建构理论在当代非线性建筑中的新运用以及非线性建筑所特有新建构因子的浮现两方面,尝试将非线性建筑的实践与建构理论结合在一起,重新思考非线性建筑"诗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9)
动画艺术发展到今天,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动画角色作为动画的灵魂,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在动画发展过程中,动画和文化的密切结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中国动画也以"走民族风格之路"为宗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体系。在美、日动画占据动画主导市场的今天,中国动画艺术更要结合、传承独特的文化优势和艺术风格。我国早期的动画角色造型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借鉴和发扬,这些优秀的动画作品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对动画影响深远。在这样的趋势下,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并将其与动画巧妙地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以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为研究内容,探讨和分析动画角色造型中的视觉元素,并论述中国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3)
文章结合我国动画实例,从传统动画的表现形式、中国动画的特色方面分析中国动画的特点。文章通过对动画的民族化和个性化特色的分析,过渡到对中国动画的美学基本内涵的阐述,只有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才能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6.
王世礼  胡丹 《中外建筑》2009,(11):58-59
通过简要分析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内涵,将其与中国传统世界观,特别是老庄和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境地进行了比较,进而探讨了在建筑美学中“诗意的栖居”的具体体现及当前回归“诗意的栖居”的方式。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1)
剪纸动画与水墨动画是"中国动画学派"辉煌夺目的代表,是中国传统艺术风格和新工艺创新的结合。该文在分析剪纸动画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案例,梳理剪纸动画的特性与优势,并探索数字媒体技术背景下剪纸动画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3)
叶佑天导演《情感三部曲》是用动画短片的形式吟诵的三首诗,描绘作者人生路上经历的亲情、爱情、世情,将作者的所遇所思娓娓道来。《情感三部曲》打破了传统动画的句法架构,以大量的符号语言与隐晦的蒙太奇技术,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运用到动画影像中,再现了作者心中的情感之源。这样孩童般无功利的创作,使得《情感三部曲》成为中国诗意动画的典型,是中国文化、哲学思想所凝结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17)
一个时期以来,中国动画艺术创作者对动画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美学取向规律有着严格的遵循与较好的把握。文章通过探究"中国动画学派"的发轫与形成,浅析其特有的民族化美学定位。  相似文献   

10.
"诗意栖居"是建筑师心中设计创作的理想境界。而它背后的核心线索是自然与营造两者相互关系的问题。文章结合哲学层面对于诗意栖居的阐释与中国传统园林文化语境中对于自然与营造的认知,提出了"归隐自然"的营造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在近期的"碧道之环"——深圳茅洲河水文教育展示馆的设计中加以实践和贯彻这一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