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7)
肖邦是音乐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的钢琴作品,《夜曲》是肖邦音乐创作很重要也是很精致的一组作品。肖邦在《夜曲》中创造了完美的音乐语言、和声配置、曲式结构和调式布局以及他的个人风格。他一生中共创作了21首《夜曲》,在曲式结构上,多采用三部曲式。以肖邦《夜曲》为分析对象,通过对肖邦《夜曲》作品曲式结构、织体音型、旋律特征、速度、力度、音区音域的详尽分析,透析了肖邦《夜曲》的艺术风格和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7)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创作于16世纪。几个世纪过去了,这部作品仍然深受读者追捧。威廉·莎士比亚有其深厚的语言运用功底和情节设计技巧,在威廉·莎士比亚艺术火花迸发的过程中为我们带来扣人心弦的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好像将读者引入作者所营造的时代氛围中,使读者对故事有了独特的感知。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为展现小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成果,由中国作家协会批准并举办的"不忘初心、书写中国"的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活动中,有两部作品被提名被入选,这两部作品分别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与陈忠实的《白鹿原》。这两部作品无论是创作时还是在当前时代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本文从以下方面针对《白鹿原》和《活动变人形》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32)
《大卫·科波菲尔》是查尔斯·狄更斯的优秀代表作品之一,文中以查尔斯·狄更斯一贯的幽默笔触对维多利亚时代的各式人物形象进行惟妙惟肖的描写,体现了作者的创作风格。本文旨在对该作品中幽默语言特色分析,探讨语言幽默艺术的成因,以及对整部作品的影响与价值,以便对该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9)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文学巨匠,《亨利四世》就是其在这一时期创作出来最杰出的历史剧作品。评论界将《亨利四世》比作20世纪的《哈姆雷特》,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读完《亨利四世》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的看法,由此也可以看出,《亨利四世》这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在《亨利四世》中,随处可见莎士比亚特有的创作特色及表现手法,使整部作品具有了鲜明的特征。本文阐述了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对其思想的影响,并在详细介绍《亨利四世》的基础上,分析了作品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20)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明清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其中《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成书以来一直为广大民众所喜爱,究其原因当为两书塑造人物的成功所至。《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个性较固定,终其一生变化不大,有人物本身的鲜明特点。《水浒传》的人物也是个个有自己的特色,但施耐庵和罗贯中的二人创作对罗贯中一人创作的《三国演义》多有超越,至少在人物刻画上《水浒传》中人物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再是脸谱化的一种性格,其性格往往具有复杂多变性。另外《水浒传》中人物形象刻画比较《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刻画更加注重人物的语言和人物行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4)
张爱玲是一位富于传奇的女性。她出身名门,地位显赫,才华横溢,是现代一位知名女作家。但她却有一段不幸的爱情,她的身世、生活经历、成长环境、爱情等方面对她创作的作品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探究《金锁记》悲剧性上着重分析张爱玲的生活背景,进一步深入分析《金锁记》文本,了解作品中人物、语言、意象、社会环境等,体会张爱玲用苍凉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所渲染的悲凉的小说氛围。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5)
张爱玲的两部小说《金锁记》和《怨女》,是运用同一素材创作出来的但又迥乎不同的两个故事。《怨女》的主人公银娣相比《金锁记》中的"疯狂"的曹七巧呈现出"常态化"特征,这种改写反映了张爱玲对创作风格的自觉追求,是张爱玲一贯的苍凉文风的回归。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30)
鲁迅先生发表于1925年的小说《伤逝》与夏目漱石先生发表于1914年的小说《心》,虽然两位作者的国别不同,创作年代不同,但都描写了20世纪初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笔者运用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两部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得出身处社会动荡时期迷茫不安的知识分子形象异同,以期对两位各自民族的伟大作家的契合与差异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4):93-94
古华创作的《芙蓉镇》是一部具有乡土特色的作品,获得第一届茅盾文学奖。凭借语际翻译、符际翻译两种传播手段,将这部乡土文学作品译成各种外文,通过改编、拍摄制成电影,《芙蓉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读者,也斩获许多奖项。《芙蓉镇》的成功不仅是对乡土文学创作价值的肯定,推动了更多优秀乡土文学作品的产生,还扩大了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吸引着更多的读者关注中国以及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