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17)
王维诗中有自然之美,其原因在于:第一,诗人从"常境"中选择意象、语言和场景。第二,诗人在运用典故、景物布局和展现事物变化过程这几方面更自然。  相似文献   

2.
正当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是功能、形态、尺度?是表皮、空间、细部?还是叙事、历史、社会?美国作家亨利,梭罗(Henry Thoreau)曾言:"湖泊如土地之眼,是自然景观中最美的表像。"在湖畔独处了两年之后写下的《华尔登湖》一书中,作家感叹:"凝视着湖,度量的却是观者本性的深度。"对于法国哲学家Gaston Bachlelard而言,这代表了诗意空间中的一种"亲密的浩瀚(Intimate Immensity)"。诗人Jean Lescure说:"我活在树叶的宁静之中,夏天正在生长。"诗人用他最谦卑的眼发现了安和的凝视,并通过静思放大了诗意的浩瀚。  相似文献   

3.
正南田论山水云:"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四山之意,山不能言,人能言之。秋令人悲,又能令人思,写秋者必得可悲可思之意,而后能写之,不然不若听寒蝉与蟋蟀鸣也。"由此点明了自然界中的山水与人们情感变化的关系。老子有云:"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水是自然造化的结晶,而山水画所抒发的是看山之人、写景之人对眼前之景的体悟,相得益彰就是所谓的"师造化"与"得心源"。  相似文献   

4.
正古老佛经中早已传扬着"三爱"的哲理:小爱、大爱、无量爱。JNJ以"爱"为概念,以大自然创造之神梵天作灵感,如内涵之深,如韵致之极,颂赞如花绽放得灿烂,如枝蔓延得茂盛……每一个JNJ作品仿若蕴含了无限爱,浓缩着现代、过去与未来,延续着最自然的绝代芳华。这就如同莺飞草长的4月,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建筑陶瓷及卫浴科技精品展览会,大家透过眼睛所见——JNJ将"自然·大爱"诠释为三个空间:产品梦、生活梦、梦工场。  相似文献   

5.
主编心语     
<正>孟兆祯先生的《把建设中国特色城市落实到山水城市》一文,对于解答很多地方出现的"如何把握当前城市建设路向"的疑惑,很有价值。怎样理解中央"尊重自然、顺从自然、保护自然。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勿忘乡愁"的政策,关键是抓住一切为了人民、顺应自然规律的整体思想,而不是只看个别字眼,更不是在城市中无视人民,歪曲自然,甚至随心所欲。否则,如管子所言:"人之所为,与天顺者天助之,与天逆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  相似文献   

6.
百花食谱之二十四:金雀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胜利 《园林》2007,(12):62-63
锦鸡儿(Caragana sinica)为豆科、锦鸡儿属。"金雀花"因其花形如金雀而受人注目。明·王象晋《群芳谱》载:(金雀花)"花生叶傍.色黄形尖,旁开两瓣,势如飞雀,甚可爱。"历代诗人咏金雀花者并不多,一般吟其如黄雀婷立枝头之形态,同时也叹其容易凋零而不值钱。如:明·王越的《金雀花》:"侯门爱金雀,金雀颜色好。化作枝上花,凌春独开早。冶游亭馆多,芳容等闲老。东风一飘零,不及涧边草。"和宋·翁元广诗《金雀花》:"管领东风知几春,也将俗态染香尘。有人不具看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2)
王绩处于隋、唐之际的时代,代表作《野望》更是以清新朴实、真挚自然、纯粹的表现隐逸之情。而在仇兆鳌《杜诗详注》收录杜甫1405首诗歌中,有以"野望"为题目的诗歌共5首。其中四首均以《野望》为题目。"望"之景象不再是以望丽景来衬托自己郁郁寡欢之情,而是在于描写满眼的疮痍,以暗景来强调诗人心中苦闷。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人发现并利用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距今少说也有多年的历史,已经形成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的"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是一种"礼"文化,维护的是社会伦理道德;道家文化是一种"自然无为"的文化,甚至是庄子的《逍遥游》;而作为印度佛教中国化的禅文化所直指的是"人心",人心本净,关键在于"悟",明代的"阳明心学"便由此而来,中国文艺理论的"意境说"亦得益于中国"禅文化"。中国的茶文化并非如儒家所关心者:社会之伦理,也非如道家所要求的:任运自然,而是如禅家所求,遵循一定的法则,也需要一定的心境。4700  相似文献   

9.
都说愤怒出诗人,但对自然与生活有感知同样也能出诗人。Tokujin Yoshioka(吉冈德仁)就是这样一位有感而发的设计界的诗人,他用设计与艺术的语言赞美自然与生活情感。这位"挖掘自然本质"的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
<正>野菜,汇天地之灵气,感四时而发,贫饥年代常被人拿来充饥。从古典诗歌的源头《诗经》开始,诗人们就创作了大量采摘食用野菜的诗词。据粗略统计,《诗经》中提到的可吃的野菜计25种之多,如首篇《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为多年生的水草,食之嫩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