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4)
谢赫作为南朝时期重要的绘画理论家,首次提出了"六法"论,对中国古代绘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早期启蒙作用。文章认为,"气韵生动"为谢赫"六法"的精神内核,是绘画创作者的性情传递到画面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21)
南朝画家谢赫在《古画品论》中第一次提出绘画"六法",其中"气韵生动"居于首位。"气韵生动"这个美学命题在中国美学史上有着极大的影响。文章对"气韵生动"命题的讨论进行梳理,并尝试运用存在主义美学观对其涵义进行重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自古到今,无论是画家还是理论家,每每提起它无不感到骄傲和自豪。长期以来,"六法论"对我国书法、绘画及书画理论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我们学习绘画不可或缺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六法"者,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南朝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中国古代绘画自此进入理论自觉的时期,以六法作为衡量绘画成败高下的标准。"六法"的具体内容是:一、气韵生动;二、骨法用笔;三、应物象形;四、随类赋彩;五、经营位置;六、传移模写。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山水画是以审美、抒情、达意为主要目的的绘画,有着独特的艺术属性,可以说它带有强烈的民族特点,有中国人自己对大自然的认知,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审美诠释。线条的集合排列,块面的重叠错位,不同形状、长短、大小的点厾都是绘画的重要构成元素。观赏一幅优秀的中国山水画,我们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它的气韵,南齐谢赫提出的"六法","气韵生动"位于首位。气韵不单指绘画,书法、舞蹈、武术等等都离不开气韵,所谓"气  相似文献   

6.
顾恺之“以形写神”和谢赫“气韵生动”是中国传统绘画史上重要的绘画批评理论,但在后世的沿传和发展过程中,不少的学者常常将两者合为一谈。在提到有关“神”、“传神”、“生动”等话题时,都常用“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两个批评理论学说来同时论证,或以“气韵”说来阐发“形神”论,或以“形神”论来阐发“气韵”说。实际上,“形神”与“气韵”是两个具有不同内涵的概念,本文讨论了这两个绘画批评理论学说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8)
谢赫"六法"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精华,自被提出以来,"六法"就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谢赫"六法"依然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文章由此出发,略述在现代工笔人物画教学中对"六法"论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对现今工笔人物画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浙江优越的山水和艺术人文环境,与其卓越的风土建筑及空间营造句法共振互动,完美契合着东晋绘画"六法"中的"气韵生动、骨法用笔"观念。"气韵"移用于建筑,可指檐口等"灵魂线条"的弹性化、流动化和韵律化等,"骨法"可指其力感化、质感化和体积化等。这一带有"浙派"色彩的线性"气骨观",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陈从周先生园林营造观与品赏观的重要基石,陈先生脍炙人口的"有法无式论""动静观论""神气论"和"质感存真论",大都可以于此找到理念源头。清乾隆中叶以来,中华建筑与造园界弥漫着"气骨两失"的艺术现象,远远逾越了艺术风格流变的正常规律,而陈先生以其独特的跨越艺术与建筑的两界之身,及其具有气骨唤醒作用的艺术观与园论,投身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华文化艺术浪潮,对于推动中华建筑与造园界的"文艺复兴"与"气骨回归",以及重振中华传统艺术精神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也对重续中华传统"泛文人""泛艺术"社会的横向气脉、重作面向全社会的中华"气骨启蒙"厥功甚伟。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洋溢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谢赫"六法"的灵魂所在。以生动的"气韵"表现人物的内在生命状态和精神生活,一直是中国画在创作、批评和鉴赏方面所遵循的主要宗旨。  相似文献   

10.
"谢赫六法"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精要总结,同现代建筑设计具有互通性。其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附采""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等六项原则,对于现代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代设计师要运用这些法则去拓展和充实现代建筑设计理论,设计出具有时代精神和民族意蕴的经典建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