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9,(2)
科技发展与新媒介的广泛运用所形成的高校德育虚拟语境,更容易出现相悖于德育主体初衷的"非意图的结果"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从虚拟语境下高校德育主体选择欲求与选择能力的冲突、德育主客体之间回馈链条的断裂以及德育中介因素"虚拟性"的不足等方面加以分析;可以从提升虚拟语境下高校德育主客体的媒体素养、协调与疏通德育主体间的利益沟通关系以激发德育客体的回馈欲望、优化与整合德育中介因素等路径探讨规避德育实践中出现"非意图的结果"现象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4)
研究精神赡养问题,应当回到法的一般原理中去探讨精神赡养的内涵,如法律关系通常由主体、客体、内容这三个部分组成,在精神赡养法律关系中,也应当明确其主体、内容、客体,在此基础上,笔者还会探讨精神赡养义务的履行主体、表现形式、立法目的等内容,进而对于精神赡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3)
德育价值是德育实践活动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德育价值是德育实践活动及其所内蕴的德育功能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内在道德需要的一种属性,它具有客观性与多维性、主体性与为我性、自在性与自为性、直接性与间接性等突出特征。高校德育价值的顺利实现不仅有赖于德育主体的能动性、德育目标的合理性和德育内容的现实性,而且有赖于德育过程的科学性、德育方法的适切性、德育途径的整合性以及德育环境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中华传统美德在高校德育中的创造性转化既是教育自信的积极彰显也是教育自觉的主动呈现。通过对4所建筑类高校传统美德融入高校德育的情况调查,全面厘清高校德育在内容设定、课程设置、实施策略与评价体系等方面的现实状况,探究传统美德在高校德育中转换与改造的困境,以及扬弃与整合的阻滞因素。基于定性与定量分析,指出传统美德在高校德育的创造性转化中主体与客体的结构性矛盾和形式与内容的系统性冲突,切实认清其根本原因与现实困境,批判道德异化的根本性危害和经济至上论的价值偏离。进而,依据高校德育规律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原则,提出中华传统美德在高校德育中创造性转化的路径,力求从德育价值内核的熔铸切入,探寻高校德育四重功能与三层目的的统一、过程与环节的连贯、实践性与超越性的相适;从传统美德自觉内化的引导着力,寻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者和受教者等全要素整合的课堂教学路径;从教育技术的建构入手,打造科技加持、数据驱动的“智能+”德育载体;从评估传统美德在高校德育中创造性转化的实效出发,坚持认知、动机、行为相统一的原则,追求以评促改、以改促教的转化实效,构建全程考核、全员评教的教学评估模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在高职院校德育体系中,德育评价与考核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德育评价管理体系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近几年来,德育评价与考核成为学术界探讨的一个新热点。所以对德育评价与考核的意义进行细致分析和深入探讨,从而认清和正确处理德育评价和考核体系之间的精神与物质、选择与发展、理论与现实、科学与实践意义之间的关系,这对提高德育评价于考核效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25)
全面育人,德育为先。数学同所有学科教学一样也应承载德育的任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培养目标的提出,让我们意识到数学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已成为时代赋予数学教育的重要使命。本文将从数学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德育进行阐述,对新课标下中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开展德育进行探讨,企图通过探讨对中学数学真正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无痕德育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22,(2):37-39
<正>客体关系理论中的"移情"是精神分析批评的重要内容,揭示了现实客体和过渡性客体对主体的不同价值及主体对二者不同的情感态度。当现实客体使主体感受到爱、温暖、接纳等积极的情感信号时,主体会产生心理满足感并与之建立亲密关系;反之,主体将转向过渡性客体寻求安慰。《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对母亲的疏离和对凯蒂的依赖、《抓住时机》里汤米与阿德勒紧张的父子关系和与塔姆金轻松的伙伴关系,都是移情现象的反映。本文运用克莱因和温尼科特等人对客体关系的论述,从原因、表现、结果三个方面分别分析了班吉和汤米的移情行为,旨在将二者进行对比,说明过渡性客体的选择对移情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9)
德育理念是教师经过长期德育实践和理论加工而形成的关于德育本质、规律及其价值的根本性看法与观点,它具有前瞻性与预见性、社会性与个体性、概括性与普遍性、稳定性与发展性等本质特征。德育理念可以划分为理论层面德育理念、实践层面德育理念和操作层面德育理念这三种不同的类型。德育理念的建构必须重视德育经验的总结反思,加强德育理论的创造性转化,倡导扎根鲜活实践的德育研究。  相似文献   

10.
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在我国长期以来是用"德育首位论"的观点来表达的。如果我们运用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德育首位论"是不能准确的表述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也不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客观上降低了德育的实践效果。从教育基本规律来看,德育是人全面发展教育的内核。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应该用"德育核心论"来表达。"德育核心论"即符合教育的基本事实和规律,又能充分说明德育的地位和德育与人的其他教育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