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9,(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进,如今的美术课堂教学早已告别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现代教育观认为课堂应该始终以学生为本,教师的示范、教授及教学评价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同时,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整个课堂应该形成一种开放、民主、互动的"生态化"氛围,教师在教授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之外,还应注重对于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为学生的艺术水平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8)
小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的初级阶段,为了让学生在审美方面有良好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认真准备美术课堂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观,为学生的生活增添色彩。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社会阅历有限,他们的审美能力不够高,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文章就小学生审美能力的相关培养方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审美能力是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对目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构建基于学生审美能力提升的高中美术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及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1,(1)
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培养学生的基础美术素养和美术鉴赏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序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的提升,而且能促进学生审美观念的不断深化,真正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推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该文从高中美术鉴赏互动式教学的内涵切入,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价值,提出了具体的互动式教学策略,以期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深化师生、生生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互动、探究中全面提升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夯实全面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5)
知识是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主动构建的。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课堂的情境创设。该文重点阐述如何创设有效的美术课堂教学环境,将美术教学的特点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使教师、学生、教学媒介良好互动,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手工课作为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借助手工制作教学活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初中美术手工课的特点,提出几点有效教学策略培养农村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20)
小学美术课堂是培养学生艺术兴趣和感性思维的重要平台。在新课改背景下,美术课堂成为发散学生艺术思维的关键改革阵地。美术教学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能力。然而,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小学美术教师所面临的教学难题。基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文章结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改革教学理念,变革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6)
审美能力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一种重要载体。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美术教育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中职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教师应当优化美术教学效率,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在当前的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该文立足于中职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对如何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20,(6)
素质化教育开展以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小学阶段作为所有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美术教学又是一门能够提高学生创造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课程,在美术课中采用"撕贴添画"新型教学模式,对各种纸加以利用,进行二次创作将美术和手工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8)
新课程要求美术教师必须遵守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美术学习规律,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因此小学美术课堂必须放低重心,契合儿童心理,符合儿童认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综合素养。而石头画恰恰可以达到这种效果,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