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涛在《书法谈丛》中尊钟繇为魏晋新体书法的开创者,而纵观全书要旨,魏晋时代乃是中国书法的集大成时期,后代智慧的书者,无不是突破时代的局限,在精神上重返魏晋而得天机之妙,开一代书风的。这样看来,钟繇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是仰之弥高的。至于钟书何以如此高明,作者列举了三点理由。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15)
在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书法融汇诸家之长,兼备篆隶和北魏笔意,尤其是他的楷书厚重雄强,气势开张,古法为之一变,形成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被后世称为"颜体"。颜真卿的书法造诣极高,对后世影响几乎可以与"二王"比肩。正如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所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4)
纵观中国书法发展史,魏碑上承汉晋,下启唐宋,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尤为特殊,对后世书法的影响很大,也是今天人们学习书法的典范。该文以《张猛龙碑》《张玄墓志》《元桢墓志》等魏碑为例,分析魏碑楷书的特点,探究学习魏碑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期为人们学习书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1)
从宋代以来,唐代楷书几乎成为所有人学习书法入门的范本,其中欧阳询的楷书以其结构的严谨、挺拔而受到人们的特别推崇。八大山人早年所写的楷书、行书还有草书,基本上使用的也是唐代楷书"提按、留驻"的笔法,这说明了八大山人早年深研过唐代楷书。中年以后八大的作品深得董其昌神理,虽略显单薄,但舒朗、雅致、流畅。50岁以后,八大山人的书法作品开始走向成熟,开创了一种前人所没有的风格,比之早期受米、黄、董影响的作品,成熟期的作品就不是简单的"累进",而是一种质的飞跃。这种飞跃是八大山人用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书写出来的,其间隐藏了很多八大山人想要对世人述说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3)
隋唐是石刻书法的第三个高峰期,墓志雕刻精致,数量众多,内容丰富,书法风格多样,对分析隋朝书法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概述了隋朝墓志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其书法特点,并得出结论:隋朝楷书风格多样,逐渐走向成熟,开成熟楷书的先河,唐朝楷书在此基础上发展到新的历史高峰。  相似文献   

6.
楷书四大家     
正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书法字体经过篆、隶、草、楷、行的演变,发展到汉末已基本结束。西晋时的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也是最杰出的书法家,他的楷书已经很完美了。楷书是书法五体中使用广、实用性强的书体。楷书又称为正书或真书,由汉代隶书演变而来。成熟的楷书与隶书有很大的区别,楷书字形极为方整,典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2):151-152
于右任先生在书法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不可磨灭,对后世书法的研习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此,本文着重探究其在书法上的学习观念,他提出的"多读、多临、多写、多看"书法学习观,将使我们在书法学习上找到明路。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4)
东晋时期是行书、草书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隶书衰落,楷书兴起,出现了许多章草大家。今草经由魏晋的发展,到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直接定型,达到成熟。提到天下第一行书,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王羲之,他不仅给人们留下了大量的书论,而且留下了众多精妙的书法作品。研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当今的书法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主要从魏晋时期书法艺术发展的概况、原因和在这一特殊时期形成的王羲之书法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诠释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后世学习书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0)
赵孟頫作为元代书法演变与发展的过渡人物,被视为书家楷典,其意义不容小视。他的赵楷取唐楷严谨的法度,得魏晋书风潇散的气韵,吸取了碑版宽绰朴实的结体,其书风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赵体",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楷书"四大家",其学书思想、学书历程以及楷书书风影响了元、明、清及当今书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
成角透视就是景物纵深与视中线成一定角度的透视,书法是抽象艺术,尤其是楷书,但却是实用艺术。教师用成角透视原理方法理论指导学生楷书结字,那么就意味楷书结字的抽象性可以通过美术绘画的形象性来赏析,用美术视角来进行教学,既丰富了美术、书法教学,又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和书法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