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现行标准《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不同分选精度下,计算分析了某一分选密度所对应的错配物料密度范围,提出了以扣除分选密度±0.35g/cm~3以外物料为基准计算δ±0.1含量的动态修正方法,实现了满足不同煤质特征的可选性评定,克服了现行评定方法对部分煤质的"失真"问题。建议对现行评定方法进行优化,使其对各种原煤可选性评定具有普适性。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高含水低品质煤炭高效综合利用,需将产品灰分降至8%,本次研究主要针对高含水低品质煤炭进行干法提质。分析了原煤煤质特征,包括原煤粒度、密度及灰分分布等。原煤+50 mm含量最高为40.67%、13~25 mm和25~50 mm粒级主要分布在中间密度级,且-1.2 g/cm3密度级灰分均小于8%,-13 mm各密度级灰分均高于8%;+50 mm破碎级主要分布在+13 mm,13~50 mm灰分较低具有潜在分选价值。基于煤质资料分析,提出了3种分选方案,结果表明方案3:25~50 mm自然级和13~25 mm、25~50 mm破碎级混合入选,分选频率为40 Hz时产品产率及灰分指标为24.63%和7.75%,满足产品灰分小于8%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21,40(5):196-198
针对宁夏双马煤矿原煤,进行煤质特征和可选性研究,完成原煤工业分析、筛分实验和浮沉实验。得出双马煤矿原煤含有中灰分、低内水和中高硫分煤,属于中高热量值煤。原煤物料集中在+30、25~6、-3 mm这3个粒级,灰分随着粒级的降低呈现下降趋势。双马矿原煤上浮含量偏低,下沉量偏高,主要集中在+6 mm粒级物料中。25~3 mm原煤较+3 mm原煤可选性更佳,在后续洗选工艺设计方面需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4.
煤的可选性试验是地质报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煤炭地质勘查报告编写规范及煤炭资源勘查煤质评价规范要求对煤炭可选性试验进行叙述和评价,按规范要求对原煤筛分、浮沉试验进行叙述,根据灰分特性曲线λ的形状,初步判定煤炭是否容易洗选,并以δ±0.1含量法,对煤炭可选性等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随着原煤开采深度的不断加大,原煤硫分升高成为制约选煤厂效益提升的重点难题,如何优化洗选流程,降低产品硫分成为选煤厂亟待解决的问题。对阳泉地区高硫无烟煤进行筛分浮沉分析并进行实验室旋流器分选试验,得到以下结论:将13 mm粒级原煤破碎至9 mm进行分选,可以在次生煤泥增加量较少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产品硫分;采用重介质旋流器对破碎后的13 mm原煤进行分选时,综合考虑精煤产率及精煤硫分指标,分选密度应控制在1.38 g/cm~3。  相似文献   

6.
在热转化过程中对硫分变迁行为进行定向调控从而改变硫分在热解产物中的分布,将是解决高硫煤配煤炼焦所面临难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气固相的分析探讨从而研究气煤活性组分对硫分的调控机制,以期为气煤(QM)和高硫煤配煤炼焦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国标方法将气煤进行浮沉实验,得到4个分选组分QM-D1 (1.30 g/cm~3)、QM-D2 (1.30 g/cm~3~1.35 g/cm~3)、QM-D3 (1.35 g/cm~3~1.40 g/cm~3)、QM-D4 (1.40 g/cm~3~1.50 g/cm~3),对其煤质特性、煤岩组成以及在高硫煤配煤热解过程中硫分的调控行为进行研究,并与原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煤不同分选组分的煤质特性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密度的增加,煤样的芳构化程度增加,烷烃类气体的释放温度向高温区移动;脂肪结构丰富的活性组分主要富集在低密度组分(QM-D1)中,惰性组分集中在高密度组分(QM-D4)中;在煤共热解过程中用QM-D1代替QM时可降低焦中硫含量,究其原因是煤中活性组分产生的氢自由基会稳定硫自由基并形成气体释放。  相似文献   

7.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难选煤最小Ep值分别为0.06,0.07和0.11 g/cm3;可选性对Ep值略有影响,50~25 mm粒级不同可选性煤样,易选、中等可选和较难选煤样最小Ep值分别为0.035,0.040和0.045 g/cm3。通过优化风量和抛射强度,分选精度明显提高,不同粒级或可选性煤样优化后的风量和抛射强度相近,均分别在140 m3/h和1.46左右。分析了气泡生成频率与床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揭示了振动改善流态化分选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煤炭可选性是一个概略的定性概念,评定煤炭可选性的目的在于选择合理的洗选加工方法和工艺流程,并对洗选效果进行预先的初步估计。在选煤厂则可以根据入洗原煤的可选性对选后效果做出概略的评定。因此,煤炭可选性的评定,对于合理地利用煤炭资源,指导生产实践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太西煤的可选性与加工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太西选煤厂入选原煤及附近主要无烟煤矿井原煤进行了煤岩学分析,并讨论了可选性和煤岩组成的关系。文中提供了较详尽的太西煤的可选性资料,为太西煤的加工利用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原始资料和基本方法,并给出了该结果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原煤的筛分沉浮试验来得到了煤粒级变化过程中硫灰分的变化特征,进而对原煤脱硫灰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在低密度范围内不同粒级煤的可选性为难选,煤灰分脱出的效果受煤粒度变化的影响很小;原煤中有机硫集中在1.4g/cm3以下的密度级中,而黄铁矿集中在1.8g/cm3以上的密度级;当精煤灰分为14%时,可选等级最高,可选性最佳。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16,(2):310-312
对某堆存煤矸石中残存的煤(固定碳品位为28.92%)进行了系统的浮选实验研究(矿物学分析、磨矿细度试验、浮选药剂试验,以及开路、闭路流程试验),重点考察了常用3种调整剂(石灰、硅酸钠及六偏磷酸钠)对该煤矸石中煤浮选精矿品位和回收率的影响,最终获得固定碳可作为动力原煤使用,大大提高了该煤矸石的利用价值,实现了煤矸石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12.
王宏伟  张国栋  张斌  王升 《煤炭技术》2015,34(6):270-272
发热量是动力煤主要计价指标;对于单一矿区的煤,可通过测量煤炭灰分、水分预测发热量。但配煤入洗时煤质特性不均一,难以简单地建立模型预测。本文基于配煤入洗中的发热量可加性原则,分别建立单一煤炭的发热量预测模型,然后根据配煤比例加权平均获得最终公式,从而利用灰分、水分等指标预测配煤产品发热量。  相似文献   

13.
煤炭转化中的煤炭液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爱彬 《煤》2004,13(1):44-45,5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将大大增加,石油供应的缺口将越来越大,中国作为富煤贫油的国家,采用液化技术是实现煤炭高技术转化和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煤炭技术》2015,(8):283-285
分析了火石咀煤矿选煤厂的煤质及可选性,对选煤厂整体工艺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采用块煤斜轮重介+中块原煤三产品旋流器重介+末煤不入洗的工艺流程,并对各工艺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生产实践,表明该流程具有灵活性强,流程简便、生产环节少,分选效果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大同煤矿集团公司5个矿区大同侏罗纪煤炭资源赋存现状,研究用于制备性能优良的脱硫脱硝活性焦产品的优质原料煤特征,确定用于制备活性炭的优质原料煤煤种,选定煤源地后以便于保护性开采。  相似文献   

16.
孟祥华 《煤炭技术》2007,26(4):103-105
通过聚煤古构造的研究,分析了影响榆木桥煤盆地含煤段形成时的控制作用,探讨了含煤段与含煤性及煤田构造形态与聚煤古构造的关系,对煤矿开采及煤田外围普查、预测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徐薇  张文华 《选煤技术》2001,(6):46-46,I002
根据选煤厂煤尘的特点,提出了防尘、除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矿井的不断升级改造,原平煤器已满足不了生产需要,针对平煤器的特点进行了液压、电控改造,改造后的平煤器自动化程度较高,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潘一煤矿底分层缩小防水煤柱综采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必武 《煤炭技术》2007,26(11):65-67
通过对潘一煤矿西二采区缩小防水煤柱块段13-1煤底分层赋存条件及其顶板岩性特征的研究,顶分层覆岩破坏规律的分析与研究,上覆松散含水层及基岩风化带的划分与评价,以及顶分层试采工作面出水及压架原因分析与研究,论证了本底分层块段缩小防水煤柱上综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七台河矿业精煤集团公司新强煤矿研制的刨煤机在薄煤层开采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效果,走出了一条新路子。文章重点介绍了自制刨煤机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