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研究——以宁波天童寺 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明  金荷仙 《中国园林》2020,36(1):134-139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主流类型之一,历史底蕴深厚,文化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与皇家园林的气势恢宏、私家园林的精致细腻不同,基于佛教文化背景产生的寺庙园林,有着独树一帜的造园特色。以宁波天童寺为例,从整体布局、相地风水、植物配置、理景艺术等方面对寺院的“匠心”布局进行分析,从视境、声境、嗅境、味境和触境五境对寺庙园林造园“意境”进行阐述,总结寺庙园林造园意匠特征,丰富传统园林文化7理论,传承与弘扬我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
该文以中国古典园林为研究对象,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元素和景观特点与钟孺乾的绘画迹象论概念相联系,分析"迹"与"象"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体现和运用,以及传统绘画迹象论与中国古典园林间的耦合关系,希望借此提高大众对迹象论和中国古典园林的认识,也为造园者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3.
从山水布局、建筑创作、植物配置、动物之趣、景线组织、装饰陈设等方面,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论述了以山水布局为景观基本轮廓的中国传统园林构成,旨在为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常州园林作为江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窗牖设计充满了具有艺术气息的人文之美,是现代园林建筑景观进行探究学习的良好实例。该文以近园为例分析常州园林窗牖艺术文化,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延续园林花窗的结构形式与技艺风格,传承其独特的艺术人文内涵,并为当代窗牖景观设计领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超的技艺水平在世界造园艺术中独树一帜,其独特的东方文化内涵和辉煌的艺术成就举世瞩目。该文以河北省邯郸市赵苑公园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原则,从借景、框景、障景等传统造景手法入手,阐述了赵苑公园造园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新建筑》2020,(1)
中国传统造园理论主张的"有法无式"观点,注重内在法则的灵活运用,反对因袭固定的程式。以明代造园著作《园冶》和同时期的常州止园为例,探讨了明代园林建筑布局的法则与程式,以及对它们的灵活运用。"正"代表规则性,"奇"代表灵活性。《园冶》"兴造论""立基""屋宇"阐释了相关的理论;具体到止园,厅堂、门屋的布局以正为本,楼阁、书房、亭榭和廊房的布局以奇为变,各类建筑共同构成奇正平衡的整体。对这一原则的探讨,有助于理解明代造园艺术和《园冶》等造园著作产生的历史背景,并为今天继承传统的营造智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李楠 《山西建筑》2015,(10):193-194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对古典园林水体空间、滨水建筑空间、山石植物空间的造园手法进行了详细阐述,总结了现代景观空间值得借鉴的设计思路,以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造园理念。  相似文献   

8.
李猛志 《山西建筑》2014,(1):201-202
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背景,对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进行了研究,分别介绍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对皇家园林、文人园林、日本园林的影响,指出园林艺术产生在古典文化氛围中,中国的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国传统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近现代以来,中国园林对西方园林进行了全面的学习与模仿,导致中国城市园林建设出现千城一面的局面,缺乏地方特色。上个世纪末,一些园林设计师与理论家呼吁应该重视向传统园林的学习,主张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造园艺术,其中的假山造景艺术几乎是应用于中国每一个古典园林。假山是中国园林的独特创造,是协调自然与人工的一种造园要素。灵活布置的假山石可与建筑、街道、水系和园林植物组合成变化丰富的景观,将人工的景观和谐过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典造园历史悠久,传统园林景观的营造历来注重视觉审美与听觉体验的交融互动,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声景经验,反映出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民间的传统智慧。文章以苏州拙政园为例,阐述中国古典园林声景观特征和人文内涵,分析其声景营造手法及声学合理性,并探讨古典园林的声景营造对我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