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8)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美术教学的质量越来越重视,因为美术教学担任着传承文化的责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的初中美术教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进行解决。在教育者的不断研究与实践之下终于发现,将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主要对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进行深度研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美术教学受到人们的关注。美术教学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也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17)
美术课堂作为传承艺术文化的重要桥梁,在初中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流行文化的普及和影响日益增大,其也逐渐给初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较大的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探讨流行文化的特征和性质,将流行文化中的有益因素引入初中美术课堂,为拓展初中学生的美术知识提供重要的社会元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20,(2)
传统美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髓以水墨画为代表。一直以来,传统美术在我国美术教育中的占比较重,初中美术教学以传统美术绘画技法教学为主。但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密切,西方流行美术创作方法逐渐传入。为了使我国的美术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贴近实际发展需要,传统绘画教学应该充分将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有机结合,实现美术教学的革新。该文分析传统元素和流行元素相结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提出将二者相结合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赵君 《建筑结构》2023,(2):157-157
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越来越关注,中式风格也逐渐在室内空间中进行流行。这是一种对传统文化在室内空间中的传承,并且也逐渐重视中式符号以及元素在室内中的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以物态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呈现,主要是以实体的方式进行空间以及符号的再现。因此在室内中运用一些符号化的元素用来提取,然后通过创新化的方式融入到室内空间与装饰中,体现文化中的延续性与传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22)
对于初中生而言,美术是塑造他们正确审美观的重要课程,对他们健康成长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美术中包含厚重的传统元素,美术教育对于传播我国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是,目前部分初中美术教师仅仅将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熟记课本知识作为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没有意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难以使学生真正地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和学习美术的意义。文章探讨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将传统元素与流行元素进行有效结合的策略,从而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36)
在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当中,中国传统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初中美术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当中来认知与了解传统文化,能够在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水平的同时,有效地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就传统文化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周江 《建筑科学》2021,37(11):后插17-后插18
流淌过千年岁月的传统文化元素,是在历朝历代更迭中沉淀的文化瑰宝,其涉猎美术、音乐、书法、建筑等多个领域,承载着国人对东方美学的集体记忆,铺叙着千百年以来国人的艺术情怀与文化成就.建筑空间是传统文化元素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式设计潮流涌动的当下,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于建筑室内设计中,以建筑室内设计表达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审美认同,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元素的活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满足当前人们对于建筑室内设计的多元化期待与憧憬.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8)
在现代审美与多元文化并行的今天,对传统服装的传承不仅是从这些传统服饰提炼出精华部分与现代服装进行融合与创新,还必须立足于现代审美和设计语言,与国际流行趋势和文化氛围相结合,使惠安女服饰符合现代社会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够在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积极传递民俗时尚元素,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同时结合国际最新时尚信息,传承和发扬这一服饰瑰宝。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20,(3)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千年的传承和积累,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视觉传达设计相融合,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新时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