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基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需求的背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传统古村落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问题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通过了解广西玉林市高山村的概况、剖析目前古村落数字化保护措施、比较古村落数字化保护的优势、点明国内在数字化领域的误区和问题,进一步探讨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高山村保护与传承上的解决对策和发展方向,实现科学技术与村落遗产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
古村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和独特的营造方式,是传承古村落历史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如何传承历史建筑风貌与地域特色,促进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规划建设面临的难题。该文以琼库什台历史文化名村的建筑营造与保护为主线,分析建筑现状、建构方式、建筑评价等,并总结传统建筑风貌特征、营造方式与风貌整治策略,为今后的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上甘棠村漫游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上甘棠古村为例,探索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古村落进行保护的方法。在现场调研、实地测绘的基础上,将已知信息与数据数字化,经过数据筛选、几何建模,对上甘棠古村落进行了虚拟重建,建立了一个虚拟漫游系统,并提供了含多种漫游方式的人机交互方式,加入外围设备加深沉浸感,对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古村落保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古村落是我国数千年农耕文化的结晶,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 一、古村落保护的基本内涵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认为,所谓的古村落是指那些上朔源头至明清之前,至今有五六百年以上历史的村寨,这些村寨大多由一个庞大的家族组成,村寨里有家族创业始祖的传说.笔者理解,古村落一般指的是具有完整的文化体系、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征,至今已有五六百年悠久的历史的村寨.古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包括村落的规划,村落内的各类桥梁、庙宇、民居、名木古树等物质文化遗产,也蕴含各类民风习俗、传统节日、民间信仰、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体.历史文化名村与古村落密切相关,历史文化名村,是古村落的延伸与深化,是古村落的精华与代表,是特定区域古村落的典型.  相似文献   

5.
传统村落是我国几千年农耕文化的积淀,是历史文明不可或缺的载体。在传统村落的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新问题。在研究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中古村落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集中呈现地,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历史、科学、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大量古村落正伴随着空心化、环境恶化以及人为破坏而走向破败。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为契机,我们小组成员选择韶关仁化石塘古村作为研究对象,在探讨结合地方文化与实际、多方参与的古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更新途径方面作出尝试。  相似文献   

7.
当代社会古村落逐渐濒临消失,传统的保护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文章首先对我国古村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现状问题和当代数字化技术发展情况展开分析;接着阐释数字化技术运用于古村落保护的优势和意义,重点探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应用数字化技术的路径和发展趋势,期望为数字化技术下的古村落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古村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建构价值和独特的营造方式。本文论述了博斯坦历史文化名村的历史沿革、价值取向、形态特征和生态理念,分析了古村落整体营造格局、建构方式、建筑评价等,并总结了传统建筑风貌特征、空间建构与风貌整治策略,为今后的古村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阳靖  莫莹菲 《砖瓦》2023,(10):101-103
传统历史建筑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时代变迁发展,历史建筑的测量、保护、宣传等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以广丰区历史建筑测绘建档项目为例,使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航空摄影、虚拟现实等多种技术,并生产制作多元数字化成果,为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与文化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我国古村落给予极大的关注,使人们对传统建筑本身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结合秀水村案例,研究阐述古村落保护的方法、策略及内容,指出古村落保护的重点要素及规划的重点,以期为当前传统村落保护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