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勉 《中外能源》2011,16(5):24-33
按照苏丹南北方《全面和平协议》的规定,2011年1月苏丹南部举行了全民公投,结果有98.83%的选民投票支持南部地区从苏丹分离。石油利益分配争端是苏丹长期内战的重要因素。苏丹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保守估计至少有80×108~100×108bbl,但石油储量的70%在南方。而南方现有的石油出口管道都是向北方向的,出口港口是北方的苏丹港,炼油厂也建在北方。同时富油地区阿卜耶伊的归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美国充当了苏丹分离的重要推手,其目的是肢解苏丹,玩弄"分而治之"的伎俩,延滞非洲复兴;同时为自己解套,从而有理由允许美国公司进入苏丹争夺石油资源。中国是苏丹第一大贸易伙伴,石油是中国涉足苏丹最深入的领域。苏丹已成为中国第六大石油进口国,中国有6%的石油进口来自苏丹,中国的利益遍布苏丹的石油产业链中。南苏丹独立后,有可能采取向美国和西欧石油公司倾斜的石油投资政策。为了维护中国在苏丹的石油利益,中国及时采取与苏丹南北双方均衡发展关系的措施,与南苏丹政府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将是南苏丹石油的重要买家。南苏丹的发展需要中国,中国有意愿也有能力对南苏丹的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此次对苏丹局势变化的主动应对措施,应当成为有益的经验。要提高、扩展中国海外获取石油权益的能力,根本在于提高中国的战略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王丹辉 《中外能源》2010,15(10):18-23
俄罗斯拥有全球1/3的天然气和12%的石油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六位。石油是俄罗斯的战略资源与经济命脉,由能源产业创造的产值约占俄GDP的50%,其中3/4依靠石油出口。俄罗斯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储量,20年来一直保持着100%的石油储量替代率,天然气新增储量基本与总产量持平。2009年俄罗斯石油产量4.94×108t,天然气产量5560×108m3,高居世界榜首。2009年俄罗斯石油(含凝析气)出口量2.474×108t,比2008年增加了1.8%。近几年中国石油产量年均增长仅1.8%左右,而石油消费增长率则稳定在6%以上,2009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已超过50%。我国目前的境外石油贸易方式对中东石油过度依赖、石油运输通道单一、运输能力不足,石油供给安全及供给多元化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00年以后,中俄石油贸易成倍增长,2009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1530.4×104t。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资源、中国巨大的石油消费市场,为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提供了物质基础和合作条件。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签订、中俄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大力发展两国石油领域合作的"双赢"之举。我国应加大开拓中俄石油贸易市场的研究力度,进一步加强俄罗斯石油领域相关法律、政治、经济贸易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石油是化学工业的基础原料,石油资源的丰富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化学工业发展的速度。在国际上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后,如何开发石油资源并合理利用石油资源则是一个十分迫切而有现实意义的课题。因此以煤代油、以水代油等一些新技术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燃油掺水(一般指重油掺水)技术就是其中之一。苏联、美国、法  相似文献   

4.
李莹莹 《中国能源》2011,33(7):30-33
该文首先分析了全球石油领域基本与热点问题,对全球油气资源分布、产量分布、石油加工能力等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对2010~2035年全球石油、天然气资源需求进行了分析。依据石油产业发展历程所揭示的事实和规律,从科技进步和石油资源不可再生的角度,对全球未来油气资源的潜力进行了分析,指出海洋石油资源勘探开发尚有很大空间。面临石油资源终将走向枯竭,提出早敲响警钟早主动,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是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5.
邓向辉 《中外能源》2012,17(5):18-24
利比亚石油资源丰富,石油探明储量为464×108bbl,位居非洲第一位,生产的石油主要用于出口.中利石油合作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已形成以石油工程服务为主、石油贸易与区块勘探开发合作逐渐起步的局面.随着战后利比亚新政权的建立,中利石油合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挑战大于机遇.中非传统友好关系和中非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为中利石油合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雄厚的资金和成本优势是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利比亚石油生产的竞争优势.利比亚石油生产短期内难以恢复、来自西方国家的竞争加剧以及利比亚战争后混乱的国内局势等问题是中利石油合作的不利因素.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利石油合作,建议双方开展一揽子合作,注重帮助利比亚改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通过联合参股方式,加强与当地石油企业、欧美石油公司的合作;在利比亚重建过程中发挥中国技术和人力资源成本低廉等优势;加强对利比亚国内局势的研究和了解,及时提供事态预警.  相似文献   

6.
国际安全新形势下的中国石油安全战略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目前石油消费量和原油产量分别占世界的8.92%和4.70%,而石油剩余探明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的1.44%。与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相比,国内资源不足。为适应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交互作用下国际安全新形势和石油地缘政治新格局,中国迫切需要调整石油安全战略,即从利用国内资源为主向利用国外资源为主转变;从应对传统安全为主向应对非传统安全为主转变;从单纯预防石油供应中断,向既防止供应中断,又预防石油价格大幅度波动转变;从能源高耗型经济发展模式向节能节油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从单纯的国际间竞争、甚至对抗解决争端向互利合作双赢转变。未来中国石油安全战略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8个方面:(1)保护性利用国内石油资源;(2)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3)多途径保障运输安全;(4)以科技创新支撑石油节约与替代;(5)建立以国家为主导的石油战略储备;(6)建立石油期货市场,参与全球油价博弈;(7)积极开展石油外交与国际合作,为我国获得长期、安全、稳定的资源,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8)建立中国石油安全预警系统,制定中国石油危机应急预案,以保障石油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论国际石油与石油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使得各国对石油战略十分重视。从石油在能源中的地位及其资源分布与消费情况 ,探讨各国石油战略的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8.
于鹏 《中外能源》2007,12(2):7-10
随着中美石油需求的膨胀和对外依存度的上升,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油源,不可避免地面对石油领域的竞争。这将对两国关系甚至全球资源格局产生影响。如何更好地增强互信、开展石油合作,是值得我们深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都将石油的可获得性放置于本国能源安全的高度,尤其是美国。第一次石油危机后,美国历届政府均是以"石油独立"为核心来实现"能源独立"战略,而为了维护本国石油利益,美国政府采取对外干预的外交政策。美国的石油外交政策可以大致概况为两条主线:对"不友好"的政权采取贸易歧视、经济制裁,甚至军事干预;对"相对友好"的政府则施以各种援助。为了减少对中东等局势不稳定的高风险地区的依赖,美国加快了实现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的步伐,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对非洲实行了经济和军事援助。同时构建"石油美元"机制,通过美元回流来巩固其在国际交易中的霸权地位。可以看出,美国为了获取石油资源无所不用其极。当前美国能源自给率正在逐步提高,而我国石油资源匮乏,对外依存度连年攀升,研究美国的石油战略演进,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要有选择地借鉴其经验。我国目前应努力开拓能源多样化来源,加大对清洁煤利用技术的科技研发投入,开发各种新的替代资源。同时扩大石油来源,加大石油储备力度;积极开展与石油供应国多方位的战略合作。  相似文献   

10.
<正>俄罗斯是世界上拥有石油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根据数据资料,俄罗斯仅陆地上的A+B+C1级工业石油储量就达170×108t,还有C2级石油预计储量100×108t。俄罗斯已探明石油储量仅是现在储量的2/3,约120×108t。未来俄罗斯石油资源的最大潜在来源在沿海大陆架。其大陆架石油储量约达1350×108~1400×108t油当量。还有俄罗斯的页岩油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根据美国能源局能源信息管理局评估,俄罗斯拥有的页岩油资源约达120×108t(约为750×108bbl石油),其储量比美国  相似文献   

11.
汪巍 《中外能源》2008,13(2):11-15
概述了非洲石油勘探开发领域的国际合作,阐明了非洲石油领域双边与多边合作的现状和前景。全面介绍了非洲石油勘探领域外资流人状况.展示了非洲石油勘探开放的市场格局,并对市场竞争策略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只要发展中国家采取切实可行的战略步骤.就会在非洲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取得更大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对中国能源的思考》文章中提出了能源战略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新型能源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要观点,对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和深远意义。我国石油勘探尚处于中等成熟阶段,天然气勘探仍处于大发现时期,资源有较大潜力。油气勘探开发的新技术将有力保障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快速发展。岩性地层油气藏、前陆冲断带、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和成熟盆地精细勘探和海域等领域将成为我国未来油气储量增长潜力最大的领域。针对加快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发展,文中提出了4点建议:(1)以三大国有石油公司为主体,加快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发展;(2)加快我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3)加快我国低品位(低渗透)油气资源开发;(4)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海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加快"走出去"步伐。  相似文献   

13.
汪巍 《中外能源》2008,13(6):4-8
对世界石油工业的变迁进行了分析,从石油经济学的角度评估了发展中国家在石油领域的国际合作,其中既包括单边合作,也包括多边合作及未来合作走向。阐述了产油国投资环境的发展。介绍了产油国石油领域的改革开放政策。说明邻国之间只要有合作开发石油的诚意,其合作潜力不可限量,发展中国家只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扩大开放,石油勘探开发蓬勃发展的势头将会在克服障碍中保持下去。最后分析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在稳定油价和石油下游工业发展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储备体系探讨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供需缺口逐年加大,不断增加石油进口将是大势所趋。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国家应付某些突发事件的需要。通过分析我国石油储备现状及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的挑战,重点阐述了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应该借鉴美、日等国的石油储备经验,有计划地建立我国的石油储备制度,分步建立和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石油储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王越  潘继平 《中外能源》2013,18(5):22-27
非洲已成为我国石油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近年来我国有超过30%的进口石油来自非洲。非洲地区油气资源丰富,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预计整个地区待探明石油技术可采资源量高达200×108t左右,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开发潜力。非洲油气主要用于出口,2011年非洲石油产量的62%和天然气产量的46%均用于出口。总体上讲,非洲地区具有良好的油气投资开发前景,但其宏观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北非、西非等传统油气资源国安全形势堪忧,政治经济局势不稳定,石油政策走向不确定以及海盗活动猖獗等都加剧了非洲地区油气投资的风险。建议我国应尽早制定非洲油气资源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方向;建立非洲油气资源国投资环境评价体系和油气勘探风险保障机制,以降低企业投资风险;在传统油气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新兴产油国的合作,也可考虑与加蓬、尼日尔等政局相对稳定的国家进行规模合作。另外,在中非合作中一定要遵循"互利共赢"的原则,巩固和发展与非洲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争取更多、更稳定的油气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16.
马硕鹏  何文渊 《中国能源》2005,27(8):18-21,17
东盟地区油气资源比较丰富,炼厂整体加工能力过剩。自1993年以来,东盟就一直是中国石油和石油产品进口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与东盟在市场和资源及地理位置方面都有互补性。中国发展与东盟的油气经贸合作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进一步加大油气合作勘探开发领域的力度、扩大天然气领域的合作、南沙群岛“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平解决”、加大基础设施合作力度、优选三大工程破解马六甲困局和加快建设四大通道。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油气投资环境与中俄油气合作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具有雄厚的油气资源基础,未来为世界提供油气的能力将逐渐增强,2030年俄罗斯能够为世界提供的油气将分别达到790×104bbl/d和2400×108m3,在世界油气供应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俄罗斯与中东、非洲等油气资源富庶区相比,投资环境较好,虽然油气财税政策均有从严趋势,但俄罗斯社会文明程度较高,在国际政治体系中独立性更强,尤其是经济结构转型使俄罗斯对外资的依赖程度更高,是比较理想的油气合作伙伴。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开展油气合作具有地利优势,就保障我国油气安全而言,中俄油气合作更具现实性。当前中俄战略合作已进入新阶段,为进一步的油气合作奠定了基础。中国应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将中俄油气合作视为未来的海外发展重点,认真研究俄罗斯对外油气合作的政策和态度,继续坚持市场换资源战略,为中俄未来的油气合作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中亚地缘油气特点和中国的中亚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中外能源》2008,13(4):1-7
指出了中亚地缘的相对封闭性,分析了中亚地缘油气的主要特点,即油气分布的不均衡性,包括①两个油气区的不同特点;②西部多油、中东部多气;③向欧洲出口相对方便。揭示了大国(集团)在中亚的态势,包括①俄罗斯在中亚沿袭其历史的控制地位;②欧美在中亚所取得的强势;③中国在中亚虽发展迅猛,但仍处于相对弱势。指出了中亚油气的发展意向。最后提出了中国在中亚的发展战略,包括①追求双赢、多赢的合作;②强化油气勘探开发落实可供资源;③以油气为主全面发展与中亚各国的经济合作;④突出新疆经济区在中亚合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是循环经济在产业领域的主要实践形式,它不仅可以明显减少工业体系对环环境的干扰,而且在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方面也大有优势.我国石油资源人均占有量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石油化工行业不仅最有条件、最具潜力,而且也是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产业之一.石油化工园区的生态化建设,对于我国当前因石油化工生产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石油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的合理发展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石油化工园区生态化建设对环境伦理的基本目标,一是保障可持续发展,二是实现道德与利益的统一,三是维护世代间人类与环境的公平与正义.在石油化工生态园区建设中,企业必须遵循自然主义环境伦理准则和人本主义环境伦理准则,在企业与环境之间建立起一种和谐的伦理关系,从根本上保障石油化工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