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了解高温热泵系统中,压缩机频率对系统循环参数影响规律,本文在R410A高温热泵试验台上,在较大频率范围内(40~120Hz)对各循环参数如蒸发温度、冷凝温度、排气温度、压比、过冷度、过热度等与频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冷凝温度、排气温度、压比、过热度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大,蒸发温度,过冷度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基于并联式压缩机组水冷式测试台,对压缩机不同开启状态下,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压缩机吸排气压比等工况条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选用制冷量、COP、压缩机功耗、制冷剂流量作为机组性能衡量指标。试验结果显示:系统制冷量和COP均随蒸发温度的降低、冷凝温度的升高、压比的增加而减小,制冷剂流量随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压比的增加而增大;压缩机功耗随着冷凝温度的升高、压比的增加而升高,但其受蒸发温度的影响并不大;最后基于试验数据,使用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对制冷剂流量、压缩机功耗的预测模型进行拟合,预测模型可实现对系统参数的高精度预测,其预测平均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3.
邱金友  张华 《流体机械》2014,(12):68-72
中高温热泵系统中在工业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但其排气温度偏高。本文从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角度,设计一种双级压缩新型热泵系统。系统由高低级压缩机、分凝器、两个节流机构等组成。以循环性能较好的两种工质R134a和R152a为系统循环工质,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中高温工况下,新系统工质R152a循环性能系数COP优于R134a,在相同工况下工质R152a循环性能COP比R134a高7%8%;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均随中间压比的升高而降低;排气温度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相比有38%;高温级压缩机排气温度均随中间压比的升高而降低;排气温度与传统单级压缩系统相比有312℃的降幅。  相似文献   

4.
采用编程计算与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的方法对多元混合制冷剂离心压缩机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离心压缩机叶轮损失模型并利用MATLAB编程计算不同混合制冷剂重组分配比和不同进口温度下离心叶轮压比及多变效率;通过ANSYS-CFX基于SST湍流模型对相同工况下离心叶轮内部流场及压缩性能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数值模拟性能参数变化趋势与编程计算所得结果基本一致,叶轮多变效率随进口温度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混合制冷剂中重组分的增加会使压缩过程压比升高,叶轮损失减小,叶轮多变效率升高;研究结果可为混合制冷剂离心压缩过程进口参数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压缩机容量比固定的双级压缩系统,基于能量平衡法和分析法对2种级间喷射冷却的双级压缩循环的制热性能及效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级间喷射过程改善了高压级压缩机的运行工况,减小了冷凝和节流过程的损失,并使喷射循环的制热量、制热COP和效率高于无喷射循环,但其性能的改善随蒸发温度升高和冷凝温度降低而逐渐减小。同时,喷射循环在变工况运行过程中存在压比最小运行工况,在压缩机容量比为2.81,冷凝温度为40℃时,系统最小运行压力比为3.67。  相似文献   

6.
燃机透平进口温度是影响燃机热效率的重要参数,温控的最终目的是控制透平的工作温度。本文针对M701F燃机温度控制方式和工作状况进行分析,阐述了IGV和燃烧室旁路阀开度变化对温度的影响,并介绍了惠州LNG电厂BPT变化趋势大导致自动停机的处理情况。可对同类9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运行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在对6000Nm3/h氧气透平压缩机进行初步设计的基础上,通过CFD模拟不同转速下高压缸的首级叶轮和扩压器内流场,分析了内部流动特性,并在不同压缩机进口导叶开度和增加压缩机转速情况下进行性能测试、分析和验证。试验和模拟研究表明,改变压缩机进口导叶开度和增大压缩机转速能够提升压缩机性能参数,特别是合理提高转速会使压缩机性能有较大提高,虽然效率略有下降,喘振流量值增加,但压比和流量得到明显增加。研究结果为压缩机的设计提供了指导,所设计的6000Nm3/h氧气透平压缩机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8.
透平进口的温度的升高对热效率的改进有重大影响.但是在透平叶片的冷却系统、材料力隔热涂层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燃气轮机工作温度升高会导致冷却介质流量的增加.而冷却介质消耗量的增加会降低机组的热效率.因此,为了实现高温燃气轮机,必须开发更有效的冷却系统.更耐用的基材和更有效的隔热涂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定量分析了大气温度变化对燃机启动过程性能的影响机理,以某型燃机启动试验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大气温度变化对燃机进口空气流量和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大气温度升高,燃机进口空气密度逐渐下降,进口空气流量减小,油气比增大,燃烧室出口温度升高。启动过程中,燃烧室出口温度的增大会提高升转速率;在点火成功前空气流量增大会降低升转速率,点火成功后提高升转速率,但影响程度低于燃烧室出口温度对启动升转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R134a、R290和CO2制冷剂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三种单、双级循环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随蒸发温度增加、压缩机效率升高和冷凝器出口温度降低,所有循环性能均提高,单级CO2循环存在最优排气压力;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可以显著提高CO2跨临界循环COP;低压级压缩机的效率比高压级压缩机对系统性能影响明显。双级循环中,CO2循环最优中间压力远高于其它两种循环。本研究为高效、节能的空调和热泵产品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
以经济器补气的准二级压缩循环为研究对象,在40~65℃循环温升下选取R1233zd(E)、R245fa为代表性高温热泵工质,建立循环分析模型,调用软件Refprop查询工质物性进行理论仿真,在与单级压缩循环对比中分析了中间补气压力、一级压缩容积比、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对循环制热量、压缩机功率、COP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发温度45℃、冷凝温度110℃的高温工况下,准二级压缩循环的制热性能优于单级压缩循环;最优相对补气压力系数1.1~1.3处,R1233zd(E)、R245fa的COP分别提高8.7%和11.1%;COP随一级压缩容积比增大而减小,工质COP减小率分别为2.7%和2.2%;COP随蒸发温度升高而增大,工质COP增加率分别为10.1%和10.7%;COP随冷凝温度升高而减小,工质COP减小率分别为9.7%和10.8%。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叶轮进口宽度对液力透平性能影响规律的认识不足问题,建设了一开式液力透平实验台,对一单级液力透平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该比转速液力透平的外特性曲线。采用结构化网格技术对液力透平进行了全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数值与实验相结合,验证了数值计算的准确性。对不同进口宽度透平叶轮的数值计算结果分析表明,随着透平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偏移,大流量时的效率逐渐增加;对于一定几何参数组合的液力透平,存在最佳叶轮进口宽度使液力透平最优工况点效率最高;透平的流量扬程曲线随叶轮进口宽度的增加变得更加平坦;透平的轴功率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单级/复叠双制式热泵干燥系统,通过不同模式的切换适应环境温度变化对系统制热量的影响,保障干燥系统的供热需求,同时利用干燥空气的循环加热可提高干燥室的供风温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单级/复叠双制式热泵样机,并设计出相应的试验系统,根据试验结果对单级/复叠双制式热泵样机的变工况性能进行分析与讨论,结果表明:相同环境温度时,复叠模式的最高供风温度明显高于单级模式,两者差值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相同环境温度时,复叠模式制热量与能耗都高于单级模式,且两者能耗的差值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大,复叠模式的COP存在最优值,而单级模式的COP逐渐升高;高温级压缩机不同模式下运行压比差异较大,系统设计时需要合理选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双级回热SCO_2布雷顿循环回收燃气轮机废热发电性能,建立相关的分析模型,分析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透平入口压力对净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透平净输出功率随着压缩机入口温度和压力的提高而单调降低,随着透平入口压力的提高而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理论上详细地叙述了进口温度与空气压缩机的压比和轴功率的变化关系,并对MCL903和DHP40-9型压缩机性能结果的实例,论述了进口温度变化的大小对其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介绍了为保证多段压缩机的最佳运行效果所采用的段间进口温度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R134a压焓图和Cleland计算模型,分析了低温环境下运行参数对两级压缩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是影响系统COP的主要因素,且蒸发温度影响更大;冷凝器出口处过冷度对系统COP和低压级制冷剂流量的影响较小,高压级制冷剂流量随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少,且减少幅度随蒸发温度和冷凝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系统蒸发器出口处过热度几乎不影响COP;高压级压缩机的排气温度随蒸发器出口处的过热度增加而增大;而高、低压级制冷剂流量随蒸发器出口处过热度的增加而降低,且降低幅度随蒸发温度的降低逐渐降低,但基本不受冷凝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对一种气缸随转子同步转动滑片压缩机建立三维CFD模型并采用动网格技术模拟瞬态压缩过程,对给定压比下的压缩和流动特性以及不同出口位置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进出口过渡段和腔室有涡旋产生,有利于各腔室内速度、压力和温度分布的均匀化;压缩机滑片形成的多腔室有利于减小滑片两侧压差引起的泄漏;压缩机在旋转过程中出口质量流量呈现与滑片数量相关的波状变化,且出口质量流量随转速增大而增加;出口位置适当后移有利于提高压比,而流体温度变化不大,但出口质量流量有所减小。  相似文献   

18.
HMC630A卧式加工中心 主传动采用FANUC数字交流伺服电机与德国进口的ZF变速箱连接,增大了主轴变速范围,主轴最高转速6000r/min。主传动采用独立循环油冷却系统,以保证主传动部件温度恒定。三个坐标采用进口滚柱直线导轨副,机床控制系统为FANUC Oi-MC。  相似文献   

19.
根据单螺杆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过程特性,分析了单螺杆压缩机中啮合副的几何参数对压缩机性能的影响。计算了不同中心距系数和星轮螺杆直径比情况下压缩机的排气量,排气孔口位置和面积以及在排气孔口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况下的流动损失情况。通过分析发现:排气量随星轮螺杆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而随中心距系数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排气开始位置不受星轮螺杆直径比变化的影响,只随中心距系数的增大而往排气侧延迟,排气孔口面积则随星轮螺杆直径比的增大而增大。在排气孔口位置不变的情况下,随星轮螺杆直径比增大,排气过程的流动阻力损失线性增加。该分析结果为压缩机改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R290/CO2制冷循环的能效分析与节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能效的理论分析,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循环的总能量损失随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变化并存在最小值,能效随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变化并存在最大值。为提高循环的效率,应减少各个环节的能量损失,而R290高温循环压缩机所占的能量损失比例最大,因此减少R290压缩机的能量损失,节能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