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豫西地区大地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西地质构造区地跨不同的变形体构造区,由于各煤田的分布受控于区域构造;嵩箕构造区构造形式主要以断隆、褶曲、走滑断层为主;崤熊构造区构造形式主要以褶曲、逆冲推覆为主。大地构造演化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即成煤期前基础构造阶段、成煤期同期构造阶段、成煤期后控制构造阶段。  相似文献   

2.
贵州省大地构造由上扬子陆块西南缘与江南复合造山带组成,经历了四期构造旋回。武陵构造旋回形成上扬子陆块与江南复合造山带分界的普安—贵阳—梵净山断裂,产生了黔东北—黔南—黔西南的武陵造山带;雪峰—加里东旋回形成了台地—斜坡—盆地格局,产生了黔东南的加里东造山带;海西—印支—燕山旋回从晚古生代陆内裂陷转化为中生代的前陆盆地;喜山期及新构造旋回进入了板内隆升阶段,发育了山间盆地;多期构造旋回控制了沉积型、喷流沉积型及沉积改造等矿床为主的中低温成矿系统。在黔西南—黔西地区的紫云—垭都深断裂,深切了软流圈并引发了加厚旋涌效应,这引起了强烈岩浆活动和大规模成矿物质上涌,在有利成矿环境中与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中完成各种成矿作用,使黔西南—黔西地区成为贵州重要矿产资源集中区。  相似文献   

3.
彭建亮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8):62-64,68
在综合地震、测井、地质等各类资料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巴彦塔拉地区的构造特征及其演化。巴彦塔拉地区最显著的特点是处于构造转换带,其形成和演化以伸展作用为主,区内断层主要为张性、张扭性正断层,纵向上以T22为界分为2套断裂系统,下部断层控制地层沉积,上部断层控制局部构造发育,平面上由西向东大致可以分为3个断裂带,中部断裂带断层发育最多、性质最为复杂。本区构造具有较好的继承性,T5~T1反射层基本上保持了"北部洼槽,南部隆起,西部陡坡,东部缓坡"的构造特征,圈闭类型以断块为主,油气主要聚集于T22不整合面附近。研究成果对巴彦塔拉地区后续勘探开发以及其它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境内地质构造复杂,由于构造作用力的联合及复合,煤层破坏严重,厚度发生较大变化,构造煤普遍发育,剧烈的岩浆热变质作用又增高了煤的变质程度,对瓦斯赋存有重大影响。湖南特殊的区域构造演化特征使境内瓦斯分布呈现出分带的特性,共划分为两个高突瓦斯带、一个高瓦斯带和五个低瓦斯带。  相似文献   

5.
鄂东南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控岩控矿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东南地区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期、四川期构造运动。印支期形成了一系列道冲—滑覆构造;燕山期形成了扭动变形系列及盆岭构造,四川期造成区内上挤下张的应力环境。燕山—四川期构造作用造就了岩浆上侵的构造环境、控制了岩浆侵位方式及成矿作用。印支期构造则控制了岩体、矿体在空间的分布,不同级别的构造单元控制了不同级别的岩浆岩带及成矿单元,矿床体则主要赋存于逆冲—滑覆构造系列中。  相似文献   

6.
采用野外宏观观察和室内显微变形研究方法,对邯邢煤田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煤田构造演化同样经历了板块形成、稳定发展和变形三大阶段;从煤田构造间的组合切割、断裂产状及角砾形态、脆性变形构造特征等全方位印证了构造演化的多期性和复杂性;煤炭资源勘查应重视不同期次的断裂构造之间的组合关系,寻找最佳找煤构造单元。  相似文献   

7.
茫汉断陷的构造特征复杂,构造格局及构造演化过程不清,制约了该区石油地质条件研究的深入。在该区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茫汉断陷的主干断裂及构造格局进行了分析,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对茫汉断陷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茫汉断陷内断裂发育,其中茫汉断裂和德胜断裂是控盆断裂,乌拉斯台西断裂包格特断裂控带断裂;茫汉断陷具有"两洼夹一隆"的构造格局,北部次凹具有西断东剥的箕状断陷构造特征,而南部次凹具有东断西超的半地堑构造特征;茫汉断陷的构造演化过程经历了裂陷期(义县组沉积时期)、断陷期(九佛堂组-沙海组沉积时期)、断坳过渡期(阜新组沉积时期)和坳陷期(泉头组沉积时期-至今)4个演化期次。  相似文献   

8.
枫林叠加构造带地跨湖北、江西两省,为燕山期力偶应力场所形成的叠加构造带,整体为一隆起,由北北东向断裂、前端张裂带、叠加褶皱及地层弯转等所组成。可分为脆性、塑性变形区。构造带对区内的岩体、矿床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构造带北端脆性变形区控制着岩体、矿床的分布范围,早期褶皱的核部控制着岩矿带的分布,而褶皱内走向断裂控制着次级岩矿带的分布,两期断裂的交切点控制着岩矿体。区内大环指示隐伏岩基,卫星环指示岩基向上分枝的小岩体。根据控矿规律及遥感信息预测区内老屋冲、下巢湖、杨柳山、夫山、铁铺等地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鄂东南地区中生代成岩成矿构造背景与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东南地区在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引起了地幔隆起和壳幔相互作用等深部过程,作为深部过程的响应,在浅表产生了滑覆构造、隆—坳构造、盆岭构造等形迹,以及大规模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新的测年数据表明中生代大规模成岩成矿作用时期相对集中于25~30 Ma的时间跨度内,大体以137 Ma为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岩浆活动和两次成矿事件。鄂东南地区深部T字形地幔隆起决定了浅部T字形隆—坳格局,并控制了T字形的铜铁矿化分带,构造岩浆演化背景的差异是本区铜铁矿化分带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基底成分的差异也是控制矿化分带格局的主要因素。建议寻找S/C界面的重点区域应放在东部和南部地区(相对隆起区);小岩体找矿的重点方向应是北西向构造岩浆岩带,尤其与北北东向断裂的节点部位;在铁矿分布区西部(如铁山岩体西部、灵乡岩体西部)具有找寻燕山早期铜金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区域构造演化及其对煤层赋存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苏南地区自加里东构造运动以来经受多次构造活动,区域构造特征复杂的特点,在对研究区地质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和野外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从动态的、历史的角度分析,深入探讨了该区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及其对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构造演化对煤田的控制作用显著,主要表现在对煤田的形成、煤层分布、埋深和煤质等4个方面;从印支晚期至燕山晚期,该区发生的复杂区域构造运动从根本上改变了研究区煤系的分布格局,不均匀的沉降则形成煤层东西分布的差异,最终形成了现今的煤系现状。  相似文献   

11.
卢聪生 《煤》2008,17(7)
通过对吕凤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即印支期主要形成吕凤—赖源复式向斜以及三条正断层和两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二条正断层,火山岩沉积以及岩浆岩;并且使该区构造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较详细论述了铁法聚煤盆地的构造特征,依据构造体系的联合与复合及其构造的分期与配套,得出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文生 《煤炭技术》2008,27(1):114-116
通过高陂煤矿区构造特征分析,探讨了该区构造演化过程,即高陂矿区的褶皱主要是高陂向斜;对矿区起控制作用的断层是滑覆断层。印支晚期主要形成三条滑覆断层;燕山早期形成高陂向斜;燕山中晚期形成南北边界逆断层,形成了高陂向斜南高北低格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层滑构造在煤矿生产中的表现形迹 ,分析了层滑构造的特征及其在矿井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飞燕  李理  王立志  张名中 《煤》2012,(9):51-53
构造动力对煤层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文章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及其所控制的东缘煤层展布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受区域构造的控制,整体构造简单为走向NNE-SN向W倾斜的单斜构造,发育较少宽缓的次级褶曲、断层不很发育。受构造控制主力2号煤在面上全区稳定发育,为煤层气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对研究区煤层气演化过程分析,认为该区煤层热演化程度较高,经历两次生气高峰期,煤层气主要以热成因气为主,尽管有后期改造作用但破坏作用不是很明显,保存条件较好,为延川南整体开发提供了有利的资源基础,煤层气具有很好的勘探潜力。同时指出将构造、水动力和热动力等条件耦合分析,结合微观动力学条件定量分析,才能更加有效地指导煤层气勘探实践,为本地区整体开发提供一个更加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晚二叠世煤层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黔西地区构造复杂,严重制约了煤田的勘探与开发,为此,以区域构造演化为主线,结合野外地质和煤田勘探资料分析,对黔西地区构造演化及煤层聚集和赋存的构造控制进行深入的探讨。结果表明:黔西地区构造演化经历了6个阶段:基底形成阶段、被动大陆边缘阶段、陆内裂陷阶段、稳定台地阶段、陆内造山阶段和挤压隆升阶段;受NE、NNE向同沉积断裂及东吴运动形成的北西高南东低的古地形控制,晚二叠世时沉积了一套海陆过渡相为主的含煤建造,沉积相带由NW至SE呈NE向规律性展布,成煤期后受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影响,原型煤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大型向斜和复向斜成为最重要的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17.
在矿井和野外构造观测的基础上,利用赤平投影进行了层面校正,结合野外实测共轭节理和区域构造背景,探讨了阳泉新景矿井的构造特征及其矿区演化。研究表明:新景矿井主要以NNE-NE向的褶皱为主,控制着井田的主要形态,大断层不发育,小断层成群出现;矿区煤系形成后主要经历了3期构造应力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巴彦温多尔矿床位于巴彦温多尔-巴润萨拉剪切带内,剪切带经历了自华力西晚期至燕山早期3个韧性变形时期,每个时期均伴随不同阶段金元素的活化、迁移以及富集成矿。通过对矿床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总结,明确了区域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金属矿产地质分布特点为依据,在分析研究该区成矿地质背景、矿床(点)分布特征和构造演化等地质成果基础上,将本区划分为6个Ⅲ级成矿带、15个Ⅳ级成矿亚带,并对Ⅳ级成矿亚带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指出了各个成矿亚带的找矿方向。通过对本区内地质构造事件、地质成矿规律的分析,认为区内成矿类型齐全,且前寒武纪、海西期是本区最主要的两个成矿时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地区的构造演化特征与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太行山构造演化对冀东南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地质、微观构造和勘探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分析,论述了太行山构造演化对冀东南隐伏区煤层赋存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冀东南石炭-二叠纪成煤期后多期性质、强度不同的构造作用相互叠加、改造,原型煤盆地遭受强烈破坏,尤其是太行山中生代的构造演化和新生代以来的伸展隆升对煤层的赋存起到了关键性的控制作用;研究区内沧县隆起西部和临清坳陷西部石炭-二叠纪煤系在中生代保存较好,新生代太行山的伸展隆升使煤系上覆地层遭受剥蚀,煤层埋深变浅,为煤炭资源勘探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