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目前我国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运行的状况,对接触网硬点形成的原因、危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整治的办法。从优化接触网设计和提高接触网施工质量,到如何对接触网硬点进行整治进行了阐述,它对掌握和了解接触网硬点的相关知识,消除接触网设备隐患,提高供电设备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清图像处理的弓网检测识别算法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基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首先说明了弓网系统相关内容和系统检测的主要方式;其次,对智能识别方式进行介绍后,提出了算法的整体运行框架,最后,通过实践表明获取相应的测试结果,继而分析出新算法优势与不足,希望能给同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跨座式单轨交通接触网磨损检测中,传统的人工巡检方式存在效率低下、安全性差等问题。研究了线阵立体视觉在接触网磨损检测中的应用。立体匹配是立体视觉中的重点与难点。在线阵立体匹配过程中。首先,分别提取对应的左右图像的加速分割检测特征点(FAST); 其次,对特征点生成加速鲁棒性特征(SURF)的特征向量; 最后,利用双向快速近似最近邻搜索算法得到初始匹配点集,并使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确定最终匹配点集。由匹配点集生成稠密、准确的视差图,进而获得接触网的实际残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出接触网的磨损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弓网故障进行了定义,并对其表现出来的形式,进行了大致的分类。根据弓网故障表现形式,又对弓网故障产生的原因,从供电部门、机务部门、工务部门和其他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整治弓网故障措施和预防弓网故障的对策。其对减少电气化铁路弓网故障的发生和确保列车正常运行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点论述当今世界已有的高速检测车弓网检测设备的功能、检测项目及其技术参数,采用的测定方法和一些技术方案,并与我国现有的弓网检测作了简单的比较,为我国高速接触网检测列车的下一步研发,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周继广 《中国机械》2014,(22):250-251
铁路主干线上更换长大硬横跨的施工方法。本文主要通过工程实例了解繁忙干线铁路上长大硬横跨的施工特点,如何通过计算选择吊车参数、各种起吊参数及主要吊装方案,以解决铁路改造施工面临的一些难点。  相似文献   

7.
通过非接触式视频图像处理技术识别弓网燃弧,利用图像灰度化和图像二值化技术进行视频图像基本处理,并进行燃弧数据分析,即统计分析发生燃弧次数、每次持续时间以及燃弧比。分析认为,及时有效地进行弓网修复工作,可保障列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由于列车长期高速运行,接触网腕臂会发生管帽脱落的现象。没有管帽的保护,腕臂容易进入杂物,从而引起腕臂的锈蚀、结构失稳等问题,影响铁路的安全运行。目前,铁路局主要采用图像监测结合人工查看的方法检查管帽脱落与否。该方法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工作量巨大。针对管帽对象较小、管帽样本不均衡和管帽数据集较小等问题,依据计算机视觉理论,使用基于目标检测模型的方法,并结合迁移学习技术,进行管帽脱落的识别,可以显著提高管帽脱落的检测效率。通过试验调整R-CNN架构的结构,选择合适的预训练模型,改变主干网络的训练模式,选择最优的检测模型。最终,结合COCO预训练模型的Libra R-CNN方法在测试集上取得最好的效果,mAP@0.7达到了98.2%,具有实际工程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对接触网的刚度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建立弓网系统非线性模型,采用微分几何理论对弓网间接触力波动幅度进行控制,提出一种输出一干扰解耦方法,通过适当的非线性坐标变换,将其转化为线性系统,并施以最优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高铁接触网定位管开口销在列车长期运行振动中容易松脱并且松脱样本数量匮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生成对抗网络(DCGAN),扩充缺陷样本集后,再训练卷积神经网络(CNN)检测开口销缺陷的三级级联架构。该架构首先采用中心点法提取训练需要的相同规格开口销图像。然后通过改进的DCGAN生成模拟缺陷样本,并搭建轻量级CNN网络对生成的模拟缺陷样本进行筛选。最后将添加了模拟缺陷样本的扩充缺陷样本集与正样本集输入优化后的VGG16卷积神经网络中,以训练分类模型,检测开口销缺陷。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检测接触网定位管开口销缺陷的准确率高达99%。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异常事件位于图像前景的某个局部区域,且背景区域对于异常检测存在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任务异常检测双流模型,模型架构包含未来帧预测网络和光流重构网络。首先利用前景检测算法获取自然图像和光流图像的目标区域,再将选取的区域送入到编码-解码网络完成未来帧预测和运动重构,对运动特征和表观特征进行提取,最后,使用深度概率网络给出的概率值作为判断异常的决策,并与重构损失及预测损失相结合来判断视频的异常性。本文针对大型场景的3个视频监控数据集(UCSD行人数据集、Avenue、Shanghai Tech)对本文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异常性评估,所提出的方法在3个数据集上的AUC值分别为97.4%,86.4%,73.4%。与现有工作相比,本文的模型架构简洁且易于训练,异常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2.
实时监测接触网-受电弓的动态接触力对于弓网取流质量的评估至关重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响应反演弓网动态接触力大小和受力位置的监测方法,详细阐述了该方法的测量原理和传感器安装方法以及关键参数的标定实验。基于该方法的弓网动态接触力监测系统成功应用于某地铁刚性架空接触网测试项目中,对地铁在60 km/h和80 km/h运行状态下受电弓弓网动态接触力大小及位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应变响应反演技术的动态接触力测量方法具有测量精度高、数据一致性好、传感器安装灵活的优点,不仅可以准确地还原弓网动态接触力,而且可以定位受电弓碳滑板上的弓网接触位置,能够有效的评估弓网耦合系统的性能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地铁事业的发展,列车速度的加快,地铁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也被广泛应用。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是地铁运行中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目的在于监测弓网关系,从而保证列车安全行驶。接触网动态检测项目主要包括几何参数测量、离线检测、网压检测、弓网接触压力检测和弓网冲击检测等等。现主要介绍接触网动态检测数据复核及调整要求,并提出各种处理方法,介绍其如何应用到地铁接触网的日常维护中,具有良好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论文研究了弓网接触仿真中对接触网的仿真建模现状,总结了主要的建模方法和建模假设。根据这些方法和假设,运用Ansys有限软件,针对某型接触网建立二维梁单元模型和三维实体单元模型,分析其静态力学特性,从而确定接触网的建模方法和建模假设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16.
针对目前基于PointNet++的深度学习点云分割框架,对零件点云进行几何面级的分割精度不高的问题,对现有分割框架的采样算法、特征提取、特征传递进行了研究。运用了基于曲率的最远点采样算法,在零件面与面交界处获得了更多的采样点;结合了PointSIFT和PointCNN分割框架,采用了X变换矩阵,让点云特征具有空间转换不变性,SIFT组合选择了不同方向的近邻点进行组合;设计了SIFT-X卷积算子,能让网络编码不同方向的点云特征,提升了网络的表征能力从而提高分割精度。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提高零件点云面要素分割的精度和mIoU值。  相似文献   

17.
错颌畸形是目前常见的口腔疾病,固定矫治是治疗错颌畸形的有效方法,其中固定矫治技术的关键是正畸弓丝的精确化弯制。机器人利用其位姿的精确控制能力可以实现精确化的弓丝弯制,其中弓丝成形控制点的规划决定了机器人弯制正畸弓丝的成形精度。基于分段式的正畸弓丝数学模型,提出采用有限点展成法实现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的位置规划,对基于有限点展成法的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位置规划方案进行实验验证,对不同弦弧围成面积下弦弧差值对控制点数目和面积误差的影响规律,以及控制点数目和面积误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基于斜率法的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角度规划策略。基于患者临床口腔数据,利用自行设计的正畸弓丝弯制机器人实验系统,通过正畸弓丝弯制实验验证了正畸弓丝成形控制点位置和角度规划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为改善高速动车组用受电弓弓网受流质量,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弓网接触力优化的主动控制式气囊受电弓,该受电弓通过在线调节气囊气压,提高了弓网受流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刚体运动学理论建立了多连杆悬架的数学模型,并通过运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的仿真模型对其进行了验证。采用扰动法对影响悬架K&C特性较大的关键硬点进行了多因素灵敏度分析。结合加入比例分布及跳数操作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PDJI-MOPSO)算法对硬点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硬点的Pareto最优解集。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多连杆悬架在车轮跳动过程中,车轮前束角、外倾角和轮距变化范围更小,有利于减小轮胎磨损,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工件经感应淬火后,硬化后的表层比内部更加致密,高频超声波从表面向内部传播时,遇到粗粒基体时发生背散射,根据这一原理生产出一超声波背散射发测量淬硬层深度仪器,其测量数据通过与硬度计法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测量淬硬层深度的误差与硬度计法测量的结果误差约为1mm(工件硬化层较深,为7~12mm),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该方法可以不破坏工件进行测量,效率高,对于实际生产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