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车辆汽油机颗粒捕集器的控制模型包括工况法碳量累积模型、压差法碳量模型、燃烧速率模型、断油安全模型等,能实现实时对颗粒捕集器中碳量累积量、再生过程中的碳量剩余量和颗粒捕集器状态的监控与控制,降低车辆颗粒物排放。颗粒捕集器工况法碳量累积模型和压差法碳量模型的碳载量预估精准,ECU基于此累碳模型计算的模型碳载量与实际碳载量误差很小,且适用地区广泛,经过实车验证即使是在严寒地区或者高原地区,该模型仍然适用。颗粒捕集器再生燃烧速率模型的建立,可精准监控再生过程碳燃烧情况,并计算再生掉的碳量,同时得到剩余碳量,对颗粒捕集器再生控制、颗粒捕集器载体保护等具有极大的意义,杜绝了现有技术只能在再生后,重新经过压差模型对剩余碳量的校准,无法监控再生过程的情况。建立颗粒捕集器断油安全性的模型控制,在颗粒捕集器碳载量、颗粒捕集器温度、是否允许发动断油之间的关系,可有效地保护颗粒捕集器载体,防止在被动再生时被烧毁。在排放要求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下,使用以上控制方法技术,降低颗粒捕集器报故障灯、烧毁颗粒捕集器的故障率,提升车辆的口碑、提升车企的品牌形象,对车辆的销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胡杨  王志恒  席光 《风机技术》2013,(4):70-76,86
当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气候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碳捕集与储存(CCS)系统的开发为控制碳的大量排放提供了可能性。但目前CCS系统成本较高,效率较低,尤其是压缩二氧化碳成本较大。可见改善二氧化碳压缩机性能及技术将是提高CCS系统成本效益的有效途径。论文首先介绍了CFD技术在传统压缩机性能改进及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然后较详细地介绍了两种新型二氧化碳压缩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对电能的需求不断增大,为了提高供电的质量和效率,火电厂机组集控运行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电力行业改革以及电厂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然。本文主要对火电厂机组集控运行及其相关技术进行了介绍,对火电厂机组集控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火电厂机组集控运行技术管理应注意的事项进行的探讨,以期为电力部门安全稳定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提出一种有机朗肯循环太阳能热发电辅助燃煤电厂碳捕集系统,该系统利用聚焦式太阳能驱动有机朗肯循环(Organic rankine cycle,ORC)发电系统,ORC系统高温冷凝热为燃煤电厂醇胺法CO2捕集系统提供热量,ORC热利用效率理论上达到100%。该系统避免了传统碳捕集系统汽轮机抽汽,保证了燃煤电厂的稳定运行和经济效益。对新型碳捕集系统的热力学性能参数进行设计匹配,筛选适用于高温ORC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有机工质,备选工质为甲苯、辛烷、硅油MDM及环乙烯。对新型碳捕集系统及抽汽式碳捕集系统进行经济性分析与比较,计算均化成本、碳捕获成本和净现值。结果显示:在碳捕获率小于90%时,新型碳捕集系统均化成本更高;新型碳捕集系统较之抽汽式系统碳捕获成本更高,约为抽汽式系统碳捕获成本的2倍;当太阳能热发电补贴电价超过1.18元/(kW•h)时,新型碳捕集系统具有更高的经济性,当太阳能热发电补贴电价低于0.82元/(kW•h)时,抽汽式碳捕集系统具备更高的经济性,当太阳能热发电补贴电价处于两者之间时,新型碳捕集系统与抽汽式碳捕集系统的经济性高低取决于燃煤电厂的碳捕获率。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颗粒捕集技术是降低柴油机颗粒物排放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加装颗粒捕集器后也会对柴油机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对一款满足国Ⅲ排放的高压共轨柴油机加装颗粒捕集器(DPF),通过台架试验研究了颗粒捕集器的捕集效率以及对柴油机排气背压、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加装颗粒捕集器后颗粒物排放降低90%以上,燃油消耗率增加5%左右,排气背压增加约10kPa,这可以为颗粒捕集器的正确开发及再生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微粒捕集器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柴油机排气微粒捕集技术是实现柴油机微粒排放控制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技术,然而,微粒捕集器也会对柴油机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大量的柴油机台架试验,研究了微粒捕集器对YC6108柴油机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以及排放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微粒捕集器的正确使用及再生控制策略的确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研究柴油机微粒捕集器(DPF)再生时碳烟燃烧产生的热冲击对提高载体寿命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AVL FIRE建立DPF模型,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在喷油助燃再生条件下DPF载体内温度梯度的分布,并分析了不同的碳烟密度、初始碳烟量以及碳烟分布对温度梯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再生中载体后端温度梯度对碳烟分布及初始碳烟量的变化较为敏感。当碳烟的分布趋于载体后端时,载体内温度梯度分布趋于均匀。较高的碳烟密度再生过程相对温和,有利于载体寿命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成功研制治理柴油机尾气装置-柴油机颗粒物捕集系统DPF,可清除柴油机尾气排放中的颗粒物(PM2.5)成效显著,攻克了城市柴油车辆尾气排放污染难题。该项目使用主动再生技术DPF系统,通过对柴油机排气系统进行改造,以特定材料制成壁流式的过滤通道载体,过滤捕集尾气的颗粒物,当捕集器中的颗粒物充满到设定程度后,通过特殊设计的再生设备,将捕集到的颗粒物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排出。捕集器可以一直循环使用。采用该技术装置后,柴油机尾气黑烟消失,噪音降低。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传统调度模式已无法满足运行要求。提出利用粒子群算法与蝙蝠算法的融合算法求解含有碳捕捉电厂的源网荷储协调调度模型。分析了碳捕捉系统与碳捕捉电厂与电力系统的关系,建立了含有碳捕捉电厂的源网荷储协调调度模型,以成本和排放为目标,考虑电厂约束、机组运行约束、水电机组、抽水蓄能、网络约束、需求响应约束,利用粒子群蝙蝠联合算法进行多目标模型的求解,最后利用仿真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柴油车尾气微粒捕集器(DPF)是解决碳烟颗粒排放的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其滤芯材料的发展又是制约DPF技术最为关键的因素。本文对目前常用的DPF滤芯材料按照陶瓷基材料,金属基材料及新型材料进行分类,对各种材料的结构特点、过滤性能及经济特性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并对比分析其优缺点,为各种DPF过滤体材料更好的应用提供有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毕佳 《机械制造》2013,51(6):93-95
以全球温室效应逐年加剧为背景,提出了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概念。对该技术目前发展现状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对全球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专利情况作了分析,包括专利总体趋势、技术领域以及主要申请人等。同时结合国内企业的发展现状给出合理的建议,为国内发展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验证发动机不同修正参数对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ECU)计算汽油机颗粒捕集器(GPF)碳载量的影响,优化和改进国六标准下的汽油机颗粒捕集器控制策略。基于GPF的碳烟加载质量流量模型,利用Simulink进行建模,搭建GPF精度碳载计算仿真模型,通过发动机原排质量流量、不同工况下发动机的空燃比修正参数、PM过滤效率修正参数、发动机运行水温修正参数、发动机负荷修正参数计算模块模拟出GPF碳载量。并通过搭载一款自主研发的1.5T缸内直喷发动机进行台架和整车道路试验,对比验证了缸内直喷汽油机颗粒捕集器精度碳载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GPF载体进行称重,可分析出发动机各修正参数对模型碳载量计算的影响效果。通过对模型进行优化,使仿真结果更接近整车表现。研究结果有利于实现GPF离线标定功能,提升GPF的控制策略,降低相应的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13.
随着柴油机颗粒物排放法规的不断严格,颗粒物捕集器被广泛使用以去除尾气中的颗粒物。为了精确地监测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就需要采用新型的颗粒物传感器。该传感器需要有足够的耐热性和承受力,并且能够忍受恶劣的排气环境。文中介绍了几种国内外新型颗粒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其研究方法,其中通过流场模拟对电阻传感器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电容传感器电场强制收集方法的碳烟收集效率,对电化学传感器电极加入离聚物后的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引入了有应用前景的颗粒物传感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加快汽油机微粒捕集器(GPF,gasoline particulate filter)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以某国产1.5L发动机匹配GPF后处理系统为例,对微粒捕集器的压降模型展开研究,提出一种GPF碳载量估算离线标定方法,阐述了GPF碳载量模型的标定内容和相关参数的标定方法。结果表明碳载量整体误差在±0.3g/L以内,满足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结合光学单缸机和激光诱导荧光测量技术对直喷汽油机冷怠速工况缸内油气混合与燃烧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了屋脊形透明缸套和双侧激光,利用统计图像评估方法得到了缸内混合气浓度和燃烧火焰分布图像,通过缸压传感器和燃烧分析仪对燃烧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采用废气分析仪和光学传感器分别对碳氢和碳烟排放进行了分析评估。研究表明:燃烧稳定时燃油与缸套碰壁是碳氢排放产生的主要原因,碳烟排放则主要由活塞顶部燃油碰壁造成;适当推迟第二次喷油时刻有利于点火时刻火花塞附近稳定浓混合气的形成,继而提高燃烧稳定性,同时减少碳氢排放,过迟喷射会导致碳烟明显增加,过早喷射会造成缸内失火,碳氢排放增加。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台1.5 L的涡轮增压汽油发动机,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汽油机颗粒捕集器的再生试验,以获得基于温度、氧流量、碳载量的碳颗粒物的再生燃烧速率试验数据。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在发动机台架上以及整车上进行了再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实际烧碳量与模型烧碳量的偏差精度在30%以内,满足匹配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压降判断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DPF)再生时机是DPF控制策略关键技术之一。文中采用试验分析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碳载量、温度及排气流量对DPF压降特性的影响规律。在DPF加载初期,压降随碳载量迅速增大,随后增长速率减缓。当碳载量小于1g/L时,碳烟捕集处于深床捕集阶段,深床碳烟累积造成总压降迅速上升;当碳载量大于1g/L时,碳烟捕集处于饼层捕集阶段,总压降缓慢增加。在整个捕集过程中深床碳烟层占总压降超过40%。  相似文献   

18.
祝文 《机电信息》2022,(15):83-86
当前,我国钢铁烧结领域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以及我国和国际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要求日趋严苛,针对烧结烟气治理广泛使用的SCR脱硝技术,通过对比脱硝系统现有的氨水蒸发、氨水喷射技术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更适用于烧结烟气SCR脱硝的氨水蒸发及喷射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可以在满足系统稳定运行、NOx超低排放、减少氨逃逸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实现脱硝系统的高效、节能、低碳运行。  相似文献   

19.
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对电力行业氮氧化物排放提出了严格的限制,SCR烟气脱硝技术成为火电厂控制氮氧化合物的必然选择,还原剂氨是影响SCR烟气脱硝系统脱硝效率的关键因素,国内许多SCR脱硝装置为电厂后期改造项目,对SCR系统喷氨混合装置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新型喷氨混合单元设计思想。设计控制氨逃逸的优化调整方法,根据脱硝系统出口NO分布情况调整喷氨系统,其优化调整后效果有差异,分区控制喷氨格栅技术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20.
火电厂属于主流发电行业,可以维护社会生产与生活用电稳定性。锅炉是火电厂的重要生产设备,燃烧效率会对锅炉运行水平造成较大影响。锅炉燃煤期间所排放的烟气会污染环境,所以必须优化锅炉燃烧方式,全面提升燃烧效率,降低污染影响。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火电厂锅炉燃烧优化技术,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