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我国矿山类型多、数量大、点多面广的特点,系统归纳了不同矿产资源类型、不同地理单元矿山修复理论、技术和方法:煤炭矿山和非金属矿山优先消除地质安全隐患,采取地貌重塑、土壤重构和植被重建等工程措施修复; 油气矿山和金属矿山重点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技术修复。根据不同地理单元自然资源禀赋差异,统筹考虑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生态要素不同特点,兼顾不同地理单元生态修复技术自有原则,参照生态功能特点、生态系统特征、生态环境条件进行矿山生态修复区划,依托技术适宜性分析,提出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矿山生态修复模式。通过重点分析矿山生态修复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的工作进展,详细阐述当前矿山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基本现状,探讨矿山生态修复科技研发与理论建设融合路径。随着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日趋加快、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理念持续深化,科学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势必在规划设计、科技攻关、标准研发、法治建设、公众参与等方面集中发力,协同推动矿产资源绿色开发与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进而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王林  曹珂  车轩  程刚 《现代矿业》2013,29(12):170-172
在国内外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矿山废弃地的主要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基质改良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及植被种类选择,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生态修复技术的综合利用是实现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指出了生态修复评价体系是目前此领域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3.
张先昂 《现代矿业》2020,36(10):228
为了盘活全国因矿山开采而挖损、压占、塌陷的约3.6万km2土地,针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本文对矿山生态修复的概念、生态修复思路及相关模式进行了阐述,通过解决矿产资源开发中对地质地形、景观视觉效果以及动植物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可以为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矿区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矿山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实例指出危害。并根据矿山生态治理实践,说明矿山生态恢复的任务、时序、内容、主要修复技术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的基础理论研究、生态修复技术、修复效果评价以及生态修复效益研究4方面的矿山生态修复研究现状,研究总结得出结论:应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生态修复体系和长效管理监测机制,使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治理协调发展;加强多学科多领域间的协同创新合作,提高矿山生态修复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间的贴合度,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修复方案,并建立符合需求的矿山生态修复效益效果评价体系;矿山生态修复中需加强局部针对性研究,边坡修复将是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加强特殊生境条件下矿山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研究,编制相关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矿山企业绿色、高效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基于矿山开采现状,科学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减轻因矿产开发对土地资源和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和破坏,有效改善和治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为矿山企业履行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义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资金投入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矿山生态修复的进程,进而影响了美丽中国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立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长效机制,已成为实现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本文在介绍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政策演进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典型案例,总结了矿山尾矿资源化利用、土地指标流转、“生态修复+”等社会投资主体获取利益来源的多种实践创新。从废弃矿山腾退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路径、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以及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力度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当前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最后提出应进一步释放土地政策红利、完善建设用地指标交易政策,履行地方政府行政职能、加强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调查评价、质量监管等建设,并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引导资金支持矿山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是随着矿产资源不断地开发,过度的或无保护的矿山开采对矿山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因此,在提高矿产资源利用率时,需要关注矿山开采过程带来的环境问题,对已破坏的矿区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势所趋。本文基于矿山生态修复研究的背景,总结了目前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并对其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立艳 《煤炭工程》2012,(Z2):146-148
矿山废弃地对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破坏作用,危及人类的生存与健康,并影响到区域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由矿山资源开采导致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已经引起国家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在介绍废弃地特点及对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文章较系统地介绍了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为矿山废弃地水土流失的治理以及生态恢复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技术.  相似文献   

10.
采矿业为我国经济快速的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但其产生了大量荒地,造成了水污染、重金属污染、水土流失以及其他环境破坏,同时加剧了土地短缺。矿区废弃地复垦面积占退化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10%~12%,且恢复过程较为缓慢。金属矿山开采的废弃地往往金属毒性更大,缺乏大量营养物质,更难以恢复植被。目前对矿山环境污染的生态修复技术主要包括基质改良、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等技术,国内大多采取基质改良和生物复合修复方法,并且对于矿山土地复垦采取交替复垦工艺和废石尾矿充填采矿法,及时控制环境污染和破坏。针对金属矿山尾矿的资源化利用,阐述了多种基质改良技术及耐受植物的筛选,因地制宜种植耐性大的优良植物,提高土地的使用价值。然而许多成果都还处于初步阶段,还未大规模地进行实际应用。为加快矿山废弃地的恢复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可为矿山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最大限度地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降低区域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研究了黄河流域新安县段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区共分为7个治理大区,69个治理区,以矿种为类型分为铝土矿类和灰岩矿类,将铝土矿采坑(采场)和灰岩矿采坑(采场)治理工程进行统一部署。生态修复分项工程主要有挖填方工程、覆土及平整工程、田埂工程、土壤改良工程、拆除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和监测工程。其修复设计以南李村镇治理区为例,研究了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土地利用现状以及生态修复工作量。研究使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根本改变,实现了生态效益改善与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开展黄河中游地区神木市重要生产煤矿山土壤环境调查,借助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矿山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仅Ni元素变异系数在50%以上,Cd、Hg、Ni元素平均值分别高于中国土壤背景值与陕西土壤背景值,土壤中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标准值;研究区Hg、Cd、Cu、Pb、Cr、Zn元素分布基本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②研究区重金属元素富集程度依次为Hg>Cd>Pb>Cr>Zn>As>Ni,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Hg>Cd>As>Cu>Pb>Ni>Cr>Zn;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危害,除Hg、Cd外,其余6种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危害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贯彻落实生产、在建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废弃矿山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对某废弃矿山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废弃矿山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土壤中绝大部分颗粒的粒径超过了1 mm,养分不充分,pH值呈碱性,且存在镉元素和铁元素污染问题。基于挂网种植技术对废弃矿山的排土场进行了生态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排土场土壤的理化性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利用该项技术长时间实践,可以逐渐改善排土场的生态环境。利用不同植物分析了其对尾矿库中重金属的富集效果,发现蜈蚣草、银合欢、紫穗槐对镉元素的富集作用比较显著,蜈蚣草、鸡冠花对铁元素的富集作用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为了改善当地居民生态环境质量,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分析了矿山地质环境主要问题,主要包括矿山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壤污染及土地资源破坏,分析了设计条件和有关参数选取。基于此,研究了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技术,主要分为工程修复分区、自然修复单元及治理单元,根据不同单元特性,采用了不同的技术措施。研究使当地生态环境与地貌景观得以改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影响,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我国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和使用,这种现象的产生也直接对我国的土地和环境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和污染,在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同时也对生态产生了消极影响,由此,对于矿产资源过度挖掘所造成的影响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以绥化市废弃矿山为例,对绥化市的废弃矿山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将所有相关的资料和数据一一记录并整理出来,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关于废弃矿山周围的地质环境改善和生态恢复的相关建议,以此供相关单位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东明露天矿为例,在理清矿山开采影响、生态修复常遇到问题的基础上,对寒区草原矿山生态修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提出了优化管理的主要措施和技术思路.结果表明:寒区草原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管理优化提升了生态修复实效.  相似文献   

17.
废弃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当前各级政府财政对于矿山生态修复投入不足,亟须社会资本参与。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为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运作打开了大门。通过在江西省某县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开发利用方向和不同修复方式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运行及收益模式,为区域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矿业是矿业城市经济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矿山进行系统的开发和修复是矿业城市生态安全的关键问题。立足于宏观视角下的矿山开采与修复,旨在通过生态网络构建识别出建平县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运用生境质量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识别生态源地。综合考虑自然因素、干扰因素、国土空间三线、矿山开采风险4个方面因素构建和修正阻力面。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 Model,MCR)提取生态廊道,并结合生态廊道及其缓冲范围内的矿山类型、开采方式等因素,实现矿山开采风险分区,明确矿山开采和修复优先级。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有生态源地28处,共计面积1 139.53 km2,提取生态廊道1 006 km。(2)矿山开采低、中、高风险区内分别包含生产矿山和废弃矿山的面积分别为17.92、10.62、25.77 km2和22.5、14.10、21.93 km2。(3)按照矿山空间分布对生态网络的影响程度,划分了生产矿山开采优先级和废弃矿山修复优先级分区;其中,优先开采区、限制开采区、禁止开采区内包含的生产矿山面积分别为17.93、11.80、23.63 ...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尚无废弃露天开采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勘查的专门标准。此类工程勘查常出现工作不全面、方法与手段不适合、岩土参数不完整或不准确、结论不正确、建议欠妥等不科学、不规范的现象,导致勘察成果低劣。故此,需要对此类勘查进行研究。在收集、分析有关资料,参考地灾治理类工程勘查、植被和土壤调查等理论及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多个此类勘查经验,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此类勘查的要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与总结,阐述了正确的做法。即应紧扣工程特点、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参考相关勘察(查)的规范性标准,借鉴成功工程经验,在明确主要工作的前提下,抓住关键工作内容与要点,运用合适的方法及手段,在有序调查与勘探的基础上全面分析、综合评价,进而提出准确的岩土参数、正确的结论和可行的建议,从而做到科学、规范地勘查。此研究成果可以为科学、规范地开展此类勘查工作起到较好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邱越雄 《中州煤炭》2023,(4):1-9,15
矿山的过度开采会加速水土流失、降低植被存活率,导致矿山区域生态环境变差,急需进行矿山区域生态环境修复。提出了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植被选择与施工技术,分析矿山区域的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获取土壤有机物质的性质指标,分析了土壤物质的总体含量会对生态环境修复效果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选取不同种类的植物指进行调查、筛选测试,得到适应力强、成活率高、覆盖率广的植被,实现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以修复植物选取结果为基础,对矿区的道路、边坡、生产环境等进行治理防护,完成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植物的选择与施工技术研究,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