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拉应力为50-200MPa和150-400℃温度循环条件下,研究了应力和温度循环次数对T225合金中氢化物再取向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应力的增大和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T225合金中氢化物再取向的程度提高.氢化物发生再取向时的应力存在一个阈值,当应力低于这个阈值时,即使增加温度循环次数,氢化物再取向也不明显;当应力大于应力阈值时,氢化物应力再取向的程度与应力和温度循环次数的关系式为:Rσ=0.735exp[0.0167N^0.224(σ-σth^N)].应力阈值随着温度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它们之间的关系为σth^N=101+60exp(-0.2N).  相似文献   

2.
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测试了室温轧制高纯铝的微取向分布,提出了表征亚结构定量信息的概念并开发了分析软件,研究了亚晶的尺寸及其平均取向差的定量特征.结果表明,平均取向差(θcry)小于15°的亚晶数量占95%以上,其平均直径约6μm~7μm,随亚晶平均取向差增大,亚晶平均尺寸增大;亚晶尺寸与其自身平均取向差和周围亚晶平均取向差的平均值(θenv)有关,当θcry/θenv>1时,其尺寸大于周围亚晶尺寸的平均值;反之也成立.  相似文献   

3.
以放电等离子体烧结的织构化ZrB2-SiC复相陶瓷为研究对象, 利用SEM和EDS方法对相组成进行分析。研究发现, 由于初始粉体与杂质之间存在多种反应, 陶瓷中出现相当含量的ZrC新相及少量的ZrO2、BN相。与利用TEM研究新生成相与主相间取向关系的常规方法相比, SEM中EBSD方法不但能研究该取向关系, 还可同时对大量相界进行研究以获得统计性结果, 从而避免人为选择性。利用该方法, 对ZrB2与ZrC相间可能存在的三种取向关系(011¯0)||(111)&[21¯1¯0]||[101¯]、(112¯0)||( 2¯02)&[0001]||[111]和(1¯21¯0)||(2 2¯0)&[0001]||[110]进行验证, 确定本实验中所得复相陶瓷中两相间不存在特定取向关系, 从而推断ZrC的成相遵循均匀成核模式, 而非外延成核。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单晶Cu材料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针对单晶连铸技术制备的单晶Cu,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法对其3个不同晶粒的晶面进行定向,利用原位纳米压痕仪在不同晶面进行不同压入载荷的纳米压痕实验.通过EBSD分析,发现用单晶连铸技术制备的单晶Cu在拉拔方向上具有较强的择优取向,单个晶粒较大,且晶粒内部没有(亚)晶界存在.纳米压痕实验结果表明单晶Cu样件在各种压痕载荷下的约化模量为50 GPa~120GPa,材料的晶体取向对纳米压痕载荷-位移曲线和约化模量有很大影响,面(032)比面(119)和面(041)有更大的约化模量.不同载荷下,硬度值在0.8 GPa左右变动,晶体取向对硬度的影响较小.实验所得单晶Cu各晶面约化模量与采用金属弹性力学理论计算所得数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秦冬阳  卢亚锋  刘茜  周廉 《材料导报》2012,(5):101-104,123
近β马氏体钛合金的典型热处理制度为固溶时效,该类钛合金在水冷条件下会发生β→ω相变,该相变属于无扩散型相变,相变的形核源于母相(111)晶面的弹性位移重组,而后续时效过程是扩散型相变,其中强化相α相的析出与ω相的体积分数和形貌密切相关。综述了β→ω相变的相变机理和几种典型近β马氏体钛合金中的β→ω相变特点,总结了水冷态近β马氏体钛合金的电子衍射花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挥发性氢化物是指硼烷、砷烷、磷烷、锑烷、硅烷和硒化氢等。  相似文献   

7.
使用化学分析发放可以对钛合金中Zr元素进行相关的分析测定,从而研究Zr元素对钛合金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EDTA容量法和苦杏仁酸重量法两种方法来测定钛合金中的锆含量。  相似文献   

8.
利用TEM及HREM研究了9Ni钢中马氏体与渗碳体的取向关系和相界结构。观察表明多数马氏体与渗碳体之间满足Bgaryaskii关系。但也有例外。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浸泡法 (GB/T174 0 9— 1998)处理一次性可降解餐饮具样品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含量 ,选择最佳实验条件 ,荧光强度与砷浓度在 0~ 2 0 0n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检出限为 0 0 68ng·mL-1,加标回收率为 88 4 %~ 99 2 % ,进行了大量样品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微量砷的测定,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在最佳条件下,荧光强度与砷浓度4×10-4~0.20μg·m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达1×10-4μg·ml-1。用此法测定了炉渣中微量砷,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钛合金平板电子束焊接残余应力的小孔法测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小孔法对TC11平板真空电子束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结果发现,其残余应力为以纵向残余应力为主的单向拉伸应力状态,横向残余应力数值较小,同时还将测量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证明了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技术在钢铁研究领域的应用,提出了利用其在高钢级管线钢领域进行研究的切入点和一些研究结论,并对原位EBSD新技术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采用阴极电弧沉积方法,制备了与靶材成分基本相同的多元合金Inconel625膜层[1]。用XRD,SEM,TEM研究了不同入射角下所获膜层中的织构分布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4.
刘俊 《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6,42(10):526-527,505
使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以及X射线能谱仪等仪器对加工成型过程中钛合金棒料的开裂件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开裂是在热处理之前产生的,开裂原因是棒料中存在的一些微小二次裂纹和析出的脆性第二相破坏了金属基体的连接强度,在机加工产生的残余应力作用下,引起了工件裂纹的扩展。  相似文献   

15.
钛及钛合金的金相制样实用技术与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实验室及现场钛及钛合金的金相制样方法-试样的磨制、抛光及侵蚀等技术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规格为M4×30 mm高强度钛合金螺栓在正常预紧装配后自行断裂。采用金相检验、扫描电镜断口分析、二次离子质谱分析和螺栓的受力分析等方法对螺栓断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螺栓断裂的性质为低应力脆性断裂,断裂机理为氢致延迟断裂,导致螺栓氢致延迟断裂的原因主要与该批棒材原始氢含量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TC4钛合金焊接接头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TC钛合金焊接试样进行了低周疲劳试验,在应变控制试验条件下,得到了焊接接头疲劳裂纹萌生寿命。选取弹性模量的变化间接反映焊接接头中的损伤,对焊接结构疲功损伤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相应的应变-寿命预测方法,研究结果为航空发动机焊接结构寿命的预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自生TiC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反应自生法制备了TiC颗粒增强钛合金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复合材料的相组成和微观组织。在Ti-6Al-2C合金中存在Ti和TiC两种相。TiC权树枝状初生Tic和短棒状共晶TiC两种开头存在,其中共晶TiC主要存在于晶界,特别是三角晶界处。TiC晶格常数的计算结果表明TiC的衍射峰存在一定的偏移,主要是由于存在于TiC中的C空位引起晶格畸变。随着Al含量的增加,初生TiC由发达粗大的树枝晶变为不发达的树枝晶,当Al含量为35%时变为短棒状和薄片状的TiC。基体组织也相应地由单一的Ti基体变为Ti和Ti3Al的两相基体以及Ti3Al和TiAl两相基体。根据相图分析了组织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Fe-Sb合金显微组织的分形几何描述。Fe-Sb合金中α-Fe(Sb)相的形态可以用两个参数来描述:分形维数D和形状因子SD。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recent studies of the micromechanisms of room temperature fatigue damage elucidated in a metastable beta Ti15V3Cr3Al3Sn alloy. The fatigue damage mechanisms observed include: grain boundary sliding, crack initiation/propagation, and crack coalescence prior to the onset of catastrophic failure. Mechanistically based models are presented for the prediction of fatigue damage (plasticity and cracking). The models are based on fracture mechanics idealizations of the complex damage modes observed during fatigue experiments, in which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s were collected from deformed sections. Following appropriate noise filtration and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detected acoustic emission signals, the number of counts due to cracking is shown to represent a scalar measure of damage. A modified power law expression (modified Paris law) is also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racking count rate and the effective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Estimates of the fatigue lives are obtained by integrating between appropriate limits, after the separation of variables in the modified Paris law expression. The measured and predicted fatigue lives were generally in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