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证了地下水资源赋存的环境背景条件和松散岩类孔隙不,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变质岩,岩浆岩类裂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的赋存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今后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2.
以四官营子盆地、喀左盆地、大平房烧锅杖子盆地和北票哈尔脑盆地为例对碎屑岩类地下水的富水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在明确辽宁西部中生代盆地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将中生代盆地碎屑岩类地下水分为风化裂隙水、层间裂隙孔隙水和构造裂隙孔隙水3种。分析结果表明:构造裂隙孔隙富水性最好;从碎屑岩区内的成井分布来看,70%以上的井成于褶皱发育地段,且水量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证了江西省地下水资源赋存的水文,气象,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和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红色碎屑岩裂隙溶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岩浆岩类变质岩类裂隙赋存的基本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研究区地下水分布广泛,资源量大,开发利用程度高,全区共有四种类型的地下水,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82468.14万m3,可开采资源量72435.88万m3,地下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含水层富水性差异明显,现状条件下地下水开采系数为0.85,处于采补基...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环境背景为基础,论证了松散碉类孔隙水酸盐岩类型隙岩溶水、碎屑岩、变质岩、岩浆岩类型隙水、红色碎屑岩类溶隙裂隙水的赋存特征,地下水资源的开发现状和今后开发利用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6.
莱芜市地下岩溶水超采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碳酸盐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区,肥城一沂源单斜断陷水文地质亚区,莱芜盆地裂隙岩溶、孔隙弱—强富水地段。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裂隙水、层间岩溶裂隙水、裂隙岩溶水四大类。莱芜市近几年地下水观测资料表明:莱芜市已开采的地下水中,孔隙水无超采,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亦不存在超采现象。  相似文献   

7.
区域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直接受储存条件和循环条件的制约。文章简要概述了黑龙江省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气象、水文、地貌等对区域地下水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并主要叙述了黑龙江省地下水中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冻结层水的形成与分布。  相似文献   

8.
山东临朐新生代玄武岩地下水赋存规律及电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临朐玄武岩是新生代火山活动的产物,由于小规模、多中心、多期次的岩流喷溢,导致玄武岩中的气孔、裂隙发育程度很不相同,从而造成玄武岩含水层的不稳定性、不均匀性和复杂性。在山东抗旱找水过程中,根据物探结果,分析了玄武岩裂隙水、古风化壳裂隙-孔隙水、砂砾岩孔隙-裂隙水及似层状孔隙水等4种地下水类型的赋存规律及电性特征。结果表明,玄武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北东、北北东向断层中;古风化壳裂隙-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玄武岩多期次喷发间歇期于泛流层形成的风化裂隙中;砂砾岩孔隙-裂隙水赋存于牛山组玄武岩底部砂砾岩中孔隙-裂隙中;似层状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太平山顶的第三系胶结松散的砂层中。在视电阻率断面上,构造裂隙水呈现为纵向低阻特征;古风化壳裂隙水呈现为似层状的低阻特征;砂砾岩孔隙-裂隙水呈现为次高阻特征;似层状孔隙水呈现出层状低阻电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鸡东县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除受气象水文条件影响下,还受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条件的控制。根据含水介质岩性和含水空隙类型,鸡东县内地下水类型可划分为松散岩层孔隙潜水、碎屑岩类型孔隙裂隙承压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和一般基岩裂隙水。  相似文献   

10.
阜平县太古界变质岩经历了多期变质深熔作用,以揉塑性片麻岩为主,地层致密柔韧,富水性差,找水难度较大。在地质调查、物探勘探及钻探验证相结合的基础上,较系统地分析了变质岩区构造裂隙水、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层状裂隙水和接触型基岩裂隙水四种地下水类型的赋存规律及电性特征。结果表明:构造裂隙水主要赋存在构造破碎带内;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分布普遍,水量小,一般沟谷风化壳与断裂叠加带富水性较大;层状裂隙水和接触型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在硬脆-软塑岩性组合的接触带(面)上。在视电阻率等值线断面上,构造裂隙水呈现为陡降低阻带曲线;与构造复合的风化壳裂隙-孔隙水,呈现为凹型低阻曲线;层状裂隙水面状分布,呈现为水平低阻曲线;岩脉接触型基岩裂隙水,呈现为条带状高阻+类断层低阻反映。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西缘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军  肖攀  许珂  彭轲 《人民长江》2018,49(5):6-10
鄂西丘陵山区地下水向江汉平原运移是较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通过数理统计、水化学分析、Gibbs图以及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等方法对江汉平原西缘不同类型地下水运动及其化学组分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岩溶水主要化学类型为HCO_3-Ca和HCO_3-Ca+Mg型,碎屑岩类裂隙水为HCO_3-Ca和HCO_3-Ca+Na型,孔隙水以HCO_3-Ca型为主。方解石和白云石的溶解是丘陵山区主要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孔隙水和裂隙水以岩盐和石膏的溶解为主,裂隙水中还存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少量孔隙水受蒸发-沉淀作用的影响。地下水由丘陵山区向平原区径流过程中发生了石膏以及少量岩盐和钾长石的溶解,同时伴随着阳离子交换吸附和硝化反应,方解石和少量的钠长石因为过饱和而发生沉淀。  相似文献   

12.
阳泉市总面积 4 452 km2,其中山区丘陵区占全市总面积的 80%以上,总耕地面积 7.6万 hm2。全市现辖平定县、盂县、郊区 3个农业县 (区 ),设有 57个乡 (镇 ), 1 639个行政村,总人口 12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74万人。 1现状调查成果汇总   阳泉市地表水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主要河流有滹沱河干流及支流乌河、龙华河、绵河干流及支流桃河、温河。地下水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裂隙水、层间岩溶水、裂隙岩溶水、变质岩裂隙水 5类。主要泉水有娘子关泉。   阳泉市水资源有三个特点:其一是降雨量少且年际变化大,全市多年平均降…  相似文献   

13.
经分析,铁岭镇地下水类型可分为松散岩类砂砾石孔隙水,坚硬基岩风化裂隙水和基岩构造裂隙脉状水。将其分为2个区、6个亚区、2个带。文章对水文地质特征、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分区、分带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民黄河》2017,(11):95-98
洛阳盆地是一个较大型断陷盆地,是一个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资源丰富,是当地主要的供水水源,地下水类型主要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岩溶裂隙水,盆地区地热水资源比较丰富。根据洛阳盆地内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测试结果,对盆地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和形成年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洛阳盆地岩溶地下水主要接受周边山地区基岩山区大气降水的入渗补给,其地下水形成年龄在几万年以内;盆地内松散岩类浅层孔隙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其形成年龄为几十年;盆地区地热水主要接受周边基岩山区地下水的径流补给,其形成年龄为几千年到几万年。  相似文献   

15.
正莱芜市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碳酸盐岩类为主水文地质区,肥城—沂源单斜断陷水文地质亚区,莱芜盆地裂隙岩溶、孔隙弱—强富水地段。地下水类型有孔隙水、裂隙水、层间岩溶裂隙水、裂隙岩溶水四大类。莱芜市近几年地下水观测资料表明:莱芜市已开采的地下水中,孔隙水无超采,在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亦不存在超采现象。目前,莱芜市局部地区存在地下岩溶水超采现象,导致各种环境地质灾害频频发生。主要原因系地下采矿疏干排水引起,分别位于叶马曹—谷家台矿区和牛泉镇西上庄(附近有莱新铁矿)地区。环境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矿井周围地下水形成降落漏斗,矿区周边村庄机井大量干涸,引发周边农村人畜饮水困难,农业生产更是无从保证。此外,大量矿井水的抽排,还导致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矿区附近农村房屋皲裂、倒塌,地面、道路出现塌坑等。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根据赋存条件可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和岩溶水,其中裂隙水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设计了室内裂隙溶质物理试验,用有机立方体组成各种相互切割裂隙结构,按照裂隙几何参数的不同进行调整,在饱和状况下,注入溴化钠溶液观测其运移。研究表明,裂隙网络结构与几何参数对溶质在其中的运移具有控制作用,但不同几何参数对其影响方式与程度不同。裂隙空隙率增加,裂隙面数量、裂隙密度越大,则溶质前锋到达时间越晚,溶质浓度高峰到来需时越长,溶质穿透历时越久。  相似文献   

17.
总结研究了三迭系裂隙水的分布规律及赋存特征,为城镇供水及山区人畜饮水提供了找水方向和远景规划依据,对进一步开发利用碎屑岩裂隙水资源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一种双重孔隙介质水—应力耦合模型,其特点是可考虑裂隙的组数、间距、方向、连通率、开度、刚度及应力水平对介质的弹性模量、孔隙率及渗透系数的影响,并研制出相应的二维有限元程序。以模拟饱和的双重孔隙岩体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沉降为算例,针对岩体的孔隙率与渗透系数分别是常数及按照本文中所述规律变化的两种工况,考察了了岩体中的变形、孔隙水压力与及裂隙水压力及流速、主应力等的分布与变化。结果表明:将岩体的孔隙率与渗透系数作为是应力的函数以及是常量的两种方法相比,二者对岩体的变形及应力的影响不大,但前者对孔隙水压力、裂隙水压力及流速的影响强烈。  相似文献   

19.
露天煤矿开采后地下水疏干范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君  张永波  安瑞瑞 《人民黄河》2012,34(12):91-93
将梁家碛露天煤矿开采后对地下水的影响概化为奥陶系中统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研究梁家碛露天煤矿开采后地下水疏干范围。其中,首采区、二采区奥陶系岩溶水突水系数小于受构造破坏地段突水系数的临界值(0.06 MPa/m),不会造成突水事故,也不会破坏该层含水层。采用塞罗瓦特科公式和无观测孔完整井抽水状态下的影响半径公式分别讨论了煤炭开采后对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孔隙含水层,石炭—二叠系碎屑岩裂隙含水层地下水的疏干范围,结果表明,其影响半径分别为5 864.12、4 895.50 m。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实际开采量调查法、开采系数法、地下水运动模型法、均衡开采量法、开采试验法、开采强度法、类比法等,叙述了对平原地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价;从岩溶山区岩溶裂隙溶洞水、山间盆地及山间河谷松散岩类孔隙水、一般山丘基岩裂隙水4个方面对山丘区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评价进行了探讨,为不同类型地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评价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思路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