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微表处技术是非常快速经济有效的高速公路车辙处理手段,作为一种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其应用越来越广。微表处混合料含有专用改性乳化沥青及特殊级配集料,经过轮辙变形试验验证合格后,方可用于填补车辙。其针片状集料含量尤其对轮辙变形率影响较大,经过试验分析,表明针片状含量并不是越少越好,粗集料中含有一定量针片状集料时,微表处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抗车辙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
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性能与其获取方法密切相关。通过试验研究确定出合理的残留物获取方法后,继而汇总分析确定出微表处用改性乳化沥青残留物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掺加JY-FJR60废胶粉胶乳的改性乳化沥青对于微表处混合料性能的影响。通过在乳化沥青中分别掺入7%、9%、10%、12%的JY-FJR60胶乳进行试验,研究JY-FJR60对微表处混合料的可拌和时间、黏聚力、湿轮磨耗、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及降噪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沥青中加入7%~9%JY-FJR60胶乳时,微表处混合料具有良好的性能,湿轮磨耗、抗车辙性能最优,并且具有良好的降噪性及低温抗裂性。  相似文献   

4.
微表处是一种经济有效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具有功能全面、适应性广泛、施工简单、快速开放交通等特点.改性乳化沥青是影响微表处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也极易受到pH调节剂和pH值的影响.试验研究了盐酸和磷酸两种乳化沥青pH调节剂及其pH值对微表处乳化沥青体系稳定性及其混合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现行的微表处混合料设计方法主要针对薄层罩面工况,由WTAT实验得到的容许最小乳化沥青用量偏大,对抗车辙性能考虑不周。采用RLWT实验方法,研究发现微表处混合料在乳化沥青用量较低时其抗车辙性能对乳化沥青用量的变化不敏感,而当乳化沥青用量不断增大超过某一界限值UCEC(Upper Critical Emulsion Content)后,混合料抗车辙性能迅速下降。据此提出以(UCEC-0.2)作为容许最大乳化沥青用量,以油膜厚度不变原则对Ⅵ能T实验结果换算得到容许最小乳化沥青用量的微表处车辙填充混合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孟媛 《石油沥青》2013,(5):39-44
主要介绍了SBS改性微表处技术,针对SBS改性沥青高黏度、难乳化的特点,通过对乳化剂的性能研究,提高其乳化能力,达到对SBS改性沥青较好的乳化效果,并对比SBR改性微表处测试了其乳化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结果表明:SBS改性微表处可以达到SBR改性微表处的应用效果,并在有些指标上优于SBR改性微表处,并且SBS改性微表处在经济效益上具有较大优势。  相似文献   

7.
《石油沥青》2011,(4):21-21
2011年6月,湖北省武汉市公路处在新洲区阳枫线完成了300m微表处试验段施工,全面启动了公路预防性养护技术研究。微表处技术是采用专用设备将具有一定级配的矿料、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材料,按一定配合比均匀拌和成稀浆混合料并迅速摊铺到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层结构。微表处技术是公路路面的一种预防性养护措施,具有开放交通快、抗滑性能好、可修复车辙、延长道路使用寿命等技术优点。  相似文献   

8.
刘朝晖  田盛鼎 《石油沥青》2003,17(B11):44-46,60
提出了改性乳化沥青的技术指标与要求,介绍了其在新建高速公路的下封层(防水层)、改性沥青混合料面层的层间粘层、混凝土桥面及水泥混凝土路面上的粘层,以及在高速公路预防性养护中的微表处(PSM)及车辙修复技术(PSR)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通过微表处混合料拌和试验,对影响乳化沥青混合料拌和时间的乳化剂、石料、添加剂、润湿水量和拌和温度等因素进行了考察,结合界面膜理论和双电层结构理论,分析了微表处混合料的破乳机理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微表处施工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各因素对混合料拌和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白炭黑材料对橡胶沥青的复合改性效果,基于不同类型、掺量的白炭黑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对其进行技术性能试验、流变性能试验、老化性能试验以及混合料试验,并采用针入度体系指标、175℃黏度、车辙因子、老化残留物性能以及混合料性能指标为评价依据,对其胶结料性能与混合料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淀法制备的白炭黑对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较好,掺加白炭黑进行复合改性能进一步提高橡胶沥青的高温稳定性能,其软化点涨幅可达15%、175℃黏度与车辙因子也随着白炭黑掺量显著提高,掺加适量白炭黑后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能力提高,其中TFOT老化后残留物的针入度比涨幅可达22%,并且掺加白炭黑后复合改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车辙动稳定度、马歇尔残留稳定度以及劈裂强度比(TSR)都显著提高,综合表明掺加白炭黑进行复合改性能有效提高沥青及其混合料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以废橡胶粉与柴油馏分在3600c下共混热解产物经蒸馏所得大于440℃残余物和中海滨州AH一70沥青为原料,在160℃下按不同比例混合得到试样。对所得试样进行了流变性、力学性质及抗老化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残余物含量的增加,试样的针入度增大、软化点下降,5℃延度增大,感温性质有所改善。DSR和BBR数据证明,相比基质沥青,添加10%的残余物,试样的抗车辙性能提高;残余物的加入对低温抗疲劳性能的影响不大。TFOT试验结果显示残余物对沥青的抗老化性起到了一定的改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沥青粘滞性对混合料蠕变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解决沥青路面的车辙、拥包等问题出发,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蠕变特性、沥青结合料的剪切蠕变,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与沥青粘度的关系。研究结果认为,现行的马歇尔试验方法不足以评价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蠕变试验能充分反映沥青混合料的粘流性质,说明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机理;沥青结合料的粘度对混合料的抗永久变形能力有直接影响,因此抗车辙沥青结合料必须具备足够的粘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粘度、SHRP规范中车辙因子(G~*/sinδ)及混合料动稳定度评价50号和90号沥青的高温性能,采用SHRP规范中弯曲流变试验BBR的蠕变劲度及混合料低温开裂温度来评价沥青的低温性能。通过试验,50号沥青高温使用温度相对于90号沥青有大幅度提高,体现了50号沥青优良的抗车辙性能。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不同级配的沥青混合料车辙试件的孔隙率测定数据与芯样试件的马歇尔实验结果,利用广义灰关联分析方法,考察了各档筛孔间的集料含量和集料吸水率对孔隙率的影响以及孔隙率与稳定度、流值间的综合关联度。研究结果表明:0.075~0.15mm之间的细集料用量虽然在沥青混合料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对沥青混合料孔隙率的影响程度最显著;其次是集料吸水率;接下来依次是13.2~16mm之间的粗集料用量和0.3~0.6mm之间的细集料用量;矿粉的影响也排在较前面;其余各档间的集料含量对孔隙率的影响差别不大;稳定度与孔隙率有很强的关联性,而流值与孔隙率的关联性较小。因此,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时,级配的选用不能仅仅注意各档筛孔的通过率,还要注重各档筛孔间集料的合理含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塔河渣油改质道路沥青的问题,考察了金陵催化裂化油浆经拔头后的残留油浆、中间馏分以及经拔头后的残留油浆交联缩合反应物改性塔河渣油的效果。在此基础上,还对金陵催化裂化油浆与丁苯橡胶(SBR)乳液复合改性塔河渣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浆改性塔河渣油有一定效果,但经拔头后的残留油浆改性塔河渣油时,调和沥青的10℃残留延度无法满足90#沥青标准要求;而中间馏分油改性时,调和沥青的针入度与残留延度无法同时满足90#沥青标准要求。采用金陵催化裂化油浆中间馏分(400~500℃)与SBR乳液配制成母液作为塔河渣油的调和组分,当SBR乳液添加质量分数为1.0%,油浆加入质量分数为9.0%时,调和沥青的针入度为91.8 mm,软化点为48.1℃,延度大于150.0 cm,老化后针入度比达到了58.7%,残留延度为10.6 cm,各项指标均满足了90#(A)沥青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内通过添加不能掺量的SBS胶乳和SBR胶乳分别制成改性乳化沥青。分别考察了筛上剩余量、恩格拉粘度、储存稳定性以及残留物的软化点、延度等几项主要指标随胶乳掺量变化的情况。SBS胶乳和SBR胶乳在对乳化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上各有侧重,建议在对高温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地区使用SBS胶乳改性乳化沥青,而在对低温性能要求较为严苛的地区使用SBR胶乳改性乳化沥青。  相似文献   

17.
Ethylene copolymer bitumen (ECB), namely Lucobit, as a thermoplastic polymer, SBS as a thermoplastic-elastomer polymer, and ethylene-vinyl-acetate (EVA) combined with Fischer-Tropsch wax and resin additives, namely Rheofalt WKR-2, as a modified thermoplastic polymer were used for stone matrix asphalt modification. Two types of asphalt modification processes including polymer-modified bitumen (PMB) and direct addition of polymer into mixture were employed and the effect of each one on resilient modulus and rutting resistance was evaluated by performing Indirect Tensile Resilient Modulus and Hamburg Wheel Tracking tests. PMB, SBS, and Rheofalt-modified mixtures resulted in lower rut depth and higher resilient modulus than did those modified by ECB. In direct addition of the polymer into mixture process, there is reduction in rutting resistance and resilient modulus of Rheofalt-modified mixtures in comparison with PMB. Furthermore, there was no improvement for ECB-modified mixtures by direct addition modification.  相似文献   

18.
在高压釜中进行俄罗斯M 100减压渣油热反应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减黏裂化和焦化反应产品分布及转化率的影响,并分析了减压渣油经氧化处理及SBS改性所制备沥青的性质。结果表明,减黏裂化宜采用较低的反应温度和较长的反应时间,而焦化反应则宜采用较高的反应温度及较短的反应时间;减压渣油在氧化温度为250℃、氧化时间为10 h、通入空气量为0.20 m3/(h.kg)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处理后,所得氧化渣油能够满足道路沥青中110#C等级沥青的性能要求;以该氧化沥青为基质沥青,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SBS改性剂后,所制备改性沥青符合SBS改性沥青中I-A类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蒸发法获取乳化沥青残留物试验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通过试验研究分析残留物含量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残留物获取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