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建造教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出发,结合建筑学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外典型的建造教学实践,分析目前建筑工业化背景下建筑学知识体系和教育的不足。并通过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技术科学系近年来基于真实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建造教学实践,探索一种有针对性的建筑学知识体系和教育模式,为当代建筑工业化背景下的新型建筑学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建筑学专业现有课程体系中设计与技术脱节,学生对建筑结构与材料缺乏注重的现状,提出了建造教学与传统建筑学教学体系有机融合的可能性,通过运用CDIO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建造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设计共性技术是一种全新智能技术和设计方法,这种具有实验性、先锋型、前瞻性特征的革新式教学方法使传统建筑学教育走向"智能新工科"的全新概念。文章不仅探索数字化设计与建造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背景、历程和现状,同时探索国内美术院校建筑教学中对数字化设计与建造的实验性尝试,以两次参数化设计与建造实验性教学成果为例,对美术院校如何开展数字化设计与建造教学的难点和问题做出探析阐述,期望在数字化教学体系下培养更多适应于时代更新变化的智能数字化新型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4.
建筑学教育体系改革的尝试——以同济建筑系教改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同济15年来建筑教育的持续改革为线索,讨论了当代建筑教学体系立足本位,面向社会,联系国际,思考未来的建构方式和着力点,特别对这一体系整体调适的重要性作了必要说明,包括了设计、理论和技术3大教学系列板块的延展和整合;"可建造性"和"可生成性"在设计系列教学中的权重;建筑理论系列教学在阅读、分析、鉴别、史观、史识等专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以及历史建筑保护专业教育对建筑学未来的意义等。  相似文献   

5.
袁烽和尼尔·里奇两位学者在最近几年陆续编著了《建筑数字化编程》《建筑数字化建造》《建筑机器人建造》系列丛书,全面和系统地呈现了建筑数字化设计前沿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从抽象的逻辑与系统方法,到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再到设计—建造、信息—物质、形态—性能、技术—文化无缝连接的机器人设计建造体系。在复杂的建筑信息环境中,连接成为了建筑师的核心竞争力。建筑学的专业和方法都在以令人振奋的方式进行重构,网络化信息协同和高度性能化定制成为了建筑学数字未来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设计结合实验——结合建造的建筑设计教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朝霞  孙雁 《新建筑》2010,(3):118-121
在现有建筑学设计教育模式中引入建造实作,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促进创新技能的转变。通过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将建造实验引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案例的分析,结合建造的建筑设计教学导向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并提出了在更广泛的建筑学课程建设中与实验教学结合的改革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南京大学建筑学教育的基本框架、教育思路和教学特色,并重点阐述课程体系设置的内容。南京大学建筑学专业借鉴了国际一流院校建筑学教育的培养模式,建立了本硕贯通的教学体制,形成了学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三类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对传统建筑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形成了以空间为核心、以建造为特色、注重设计能力培养的设计课程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夏珩  林如华 《建筑师》2022,(4):12-1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前30 年,各地进行多样、适宜的砌体拱壳技术体系的试验与推广,以应对节约 “三材”“勤俭建国”等严苛社会条件的诉求。在向建筑学本体回归的技术创新过程中,“建造—设计”主体间的关系 至少呈现出4 种不同类型:工程师结构计算主导,建造从属的方式;民间建造先行,工程计算进行理论提升的方式; 建筑工程系师生统筹设计、结构计算、施工规划、建造等“儒—匠”合一的方式;工程设计、材料生产和施工建造 “三结合”的方式。这些“建造—设计”主体间的紧密关系具有打通专业隔阂、链接上下游产业环节的作用,为当下的 建筑创新、设计教育提供了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勇 《新建筑》2011,(4):62-65
继空间、建构、表皮之后,材料研究是近年来建筑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关注的又一个重点。其引入建筑学教育中的具体任务和方式是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初步探讨了在设计基础课程中材料教学的基本框架和练习方式,列举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成果,并辨析了材料教学与空间、建造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半山  赵辰 《新建筑》2011,(4):15-17
建造知识与建造体验在国内建筑教育中长期被忽视与误解,贻害甚多。多年以来,南京大学的建造教学不仅对此业界现状保持了批判意识,且摸索出了一系列实验性教程。文章以访谈形式探讨了建造教学的意义、建筑与艺术的区别、建筑学的学术价值及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建筑教育体制的历史积弊和当代建筑的发展,通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的建筑技术教育改革实践,介绍了改革的思路、具体方法以及所获得的成绩和不足,指出建筑技术与设计的整合是改革的基本思路,建立一个开放和持续发展的建筑技术教育框架模式是最为有效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2012年王澍获得建筑界的普利兹克奖(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标志着中国建筑设计开始得到国际的关注与认可。我国虽然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员很多,建设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得到国际建筑学界认可的作品却寥寥可数。为解释这一原因,提高国内建筑设计教育水平,文章以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为例进行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3.
新技术条件下的中国建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述中国建筑技术发展与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设计体制和建筑教育这两个与建筑新技术应用是息息相关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和反思,指出设计与技术的更紧密结合是在新纪元中提升中国建筑文化地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面对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项秉仁 《新建筑》2001,(6):14-16
人类社会已经踏入数字化时代,随着信息科技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和技术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依存关系的认识深化,建筑-人类生存,生产、经济和文化活动的容器,也应随着其包容内容的变化而改变。建筑设计领域,包括传统的思维、方法、技能、建筑的空间和形态构成,也在因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而变化,发展。传统的建筑学如何面向未来是需要思考的,从建筑设计学科的核心是建筑空间和形态构成的观点出发,提出对于进入了数字化时代的建筑学的教学思想和方法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徐涛 《城市建筑》2014,(30):7-7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观在城市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大力推进。本文在分析生态建筑观的含义、原则的基础上,对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详情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相关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6.
黄靖  徐燊  刘晖 《新建筑》2014,(1):144-147
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的整合是目前建筑教育的发展趋向之一,选取“可持续建筑”和“数字化建筑”两类代表课程,分别从建筑教育指导思想、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三个层次,剖析了英美建筑教育中对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的整合,归纳出“从理论到实践”和“从实践到实践”的思路与方法,从“它山之石”的视角对我国建筑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陈利恒 《城市建筑》2014,(14):43-43
建筑是人类生活繁衍的载体,科学技术地运用不断促使建筑设计向更加规范化、高效化、合理化发展。本文针对数字技术对建筑设计创新带来的革命性变革,浅析了数字技术在建筑设计应用中的几个特点和具体的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8.
李灵 《重庆建筑》2014,(11):23-26
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建筑与传统地域建筑之间的矛盾显得日益突出,而现代地域性建筑作为解决建筑的地域性和全球化之间矛盾的一种策略,起到了协调这种矛盾的纽带作用。该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建筑实践的分析,归纳总结出现代地域建筑的表达方法和设计手法,对现代地域性建筑的设计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郑志明 《城市建筑》2014,(32):22-22
随着城市建设规划的逐步发展,建筑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也随之凸显出来。建筑是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本文着重对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从多个方面证明了建筑规划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李翔 《中外建筑》2011,(12):63-64
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教学领域的应用展开研究,通过该教学实例,试图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建筑设计教学的优势和技巧,力图用实例来开拓虚拟现实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新应用,从而提高建筑设计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