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我厂的硫酸生产原来是采用土法生产的,1969年改造为以沸腾炉焙烧的普通水洗流程生产,生产规模是1万吨/年。以普通一次转化一次吸收流程去生产硫酸,尽管在工艺操作上很注意,其SO_2转化率的极限数值仍只有97%左右。生产时从烟囱里排放出来的尾气含SO_2浓度较高,对厂区附近的大气环境产生污染,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农作物的正常生长。特别是生产时,SO_2转化率低于部颁标准,尾气的污染就更为严重。我厂在1978年下半年起硫酸生产的各项工艺技术指标虽已全面达到部颁标准,SO_2转化率达到96~97%,但  相似文献   

2.
我厂接触法硫酸生产过程中,尾气内含SO_2约0.2~0.5%,每小时气量达9000标米~3以上,以前,一直是用30米高的烟囱排入大气。每生产1吨100%的硫酸,就要从烟囱排出折合50公斤的100%硫酸。按我厂目前2万吨/年硫酸产量计,每年就有一千多吨硫酸白白跑掉。大量的尾气放空,不仅大量浪费资源,而且严重污染大气。我厂广大职工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综  相似文献   

3.
刘少武 《磷肥与复肥》2016,31(11):26-27
针对部分硫酸企业尾气SO_2排放达不到新国标,回顾硫酸生产转化工艺技术发展历程,分析发现全国许多厂一次转化的三段转化率低,催化剂填装量过少,使SO_2反应后移,是总转化率上不去的主因,也是排放尾气SO_2超标的关键。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现行转化器催化剂填装量。改造后,总转化率在99.9%左右,尾气排放ρ(SO_2)在300 mg/m~3左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世界硫酸工业单套系统的生产能力不断扩大,已达到日产1300吨、1400吨、1800吨。而且往往几个大系列集中布置于一个企业内,年产高达130万吨、150万吨。我国硫酸工业也存在上述特点,有些酸厂还位于“鱼米之乡”,由此带来了防止大气污染的问题。众所周知,硫酸尾气排放的SO_2量随着转化率的提高而下降,现以年产20万吨酸厂(硫铁矿制酸,SO_2入转化的浓度9%)为例,其尾气中SO_2与转化率的关系列于表1。  相似文献   

5.
上海硫酸厂有二个车间生产硫酸,一车间日产85吨硫酸和10吨保险粉(低亚硫酸钠);三车间日产400吨硫酸(内包括10吨电池酸和70~80吨发烟酸)。另外五车间利用氨酸法回收三车间的尾气SO_2,每天生产液体SO_210~12吨。  相似文献   

6.
我厂原硫酸车间采用文泡文水洗净化一转一吸流程。自投产以来,转化率一直在95%左右,排空尾气中SO_2浓度高,污染严重。为治理尾气中SO_2对大气的污染,提高硫利用率,我们自行设计了一套年产硫酸一万吨的文泡文水洗净化两转两吸的硫酸系统,并于83年7月施工,投资76万元,于1984年1月建成,化工试车一次成功,投入运  相似文献   

7.
硫酸生产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污染大气。随着硫酸工业生产的发展,尾气的治理已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课题。国外,尾气排放标准控制较严,生产厂家对尾气的治理大都采用提高 SO_2转化率,降低尾气中 SO_2含量的办法。如单转单吸工艺老厂改造,安设尾气处理装置;双转双吸工艺  相似文献   

8.
<正> 一、前言 SO_2大气污染已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我国每年人为排入大气的SO_2量已达1800万吨以上,其中来自煤炭直接燃烧的约占87%。如此之多的SO_2排入大气致使我国空气质量日趋恶化。许多地区出现了酸雨,并由此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烟气脱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 我省第一套两转两吸硫酸车间于1981年3月在郴州地区化肥厂硫酸二车间投产以来,生产一直比较正常。该车间原为年产2万吨硫酸的一转一吸装置,由于尾气造成环境污染,被迫停产,改造为两转两吸装置,确定生产能力为年产2.5万吨硫酸。1981年3月投产到今年元月底止共产酸21000吨,日平均87吨,总转化率平均99.15%,吸收率99.97%,尾气中 SO_2在800PPM 之右,酸雾5mg/Nm~3以下,水分0.09g/Nm~3以下,总正压~1300mmH_2O,均达到设计要求,符合排放标准。一、改造工程概况转化工段的改造工程详见《转化工段改  相似文献   

10.
在燃烧硫磺的工场原是日产300吨硫酸的单接触法,为了增产,必须把SO_2浓度从6%提高到11%。这样必然会降低转化率而使SO_2的排出量增加,产生大气污染的问题。这就必须研究其处理措施,因而考虑了双接触法。但在硫酸工场的转化器附近无回旋空地时,新建双接触法是不可能的,故只能通过改造中间吸收(一次吸收)系统,用孟  相似文献   

11.
尤金·库尔曼硫酸新加压法,能提高SO_2/SO_3的转化率,从而增加硫酸的产率,并减少SO_2的污染。此法已在B.维东、尤金·库尔曼化学公司的里昂工厂应用,而且以575吨/天的规模新近投产。硫酸是库尔曼公司(现称比基尼·尤金·库尔曼)在1825年开始生产的,而且一直是这家公司的主要产品之一。库尔曼公司是法国硫酸第二大生产者。1966年库尔曼发展用五氧化二钒催化剂使SO_2氧化成SO_3,并获得了工厂设计的专利,因而增加了接触法硫酸的产销量。目前已有许多厂用这种方法,其中某些厂的产量达到日产量1500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项以纯氧[(?)(O_2)99.5%或更高]作为氧化剂的硫酸生产新工艺,该工艺采用三转三吸以获得更高的SO_2转化率,超过85%的尾气循环进入转化器以大幅度减少尾气的排放量。重点介绍了焚硫工序、SO_2转化工序和SO_3吸收工序的工艺流程及关键设备焚硫炉、转化器结构。与采用同样参数的常规工艺相比,新工艺吨酸中压蒸汽产量更高、硫磺和电能消耗更低,排放气体中SO_2、SO_3和NO_x含量及数量均低得多。  相似文献   

13.
Horn.  JR 《硫酸工业》1993,(3):30-37
硫酸工业的当前趋势是:在保持或增加硫酸生产能力的同时,降低排放到大气中的SO_2数量。应用孟山都的含铯催化剂,无论是一次转化还是两次转化的硫酸厂,均能有效地降低其SO_2排放量。本文介绍应用孟山都含铯催化剂来降低SO_2排放的可能性以及使用孟山都便携式气体分析装置(PeGASyS)来优化工厂操作的情况。便携式气体分析仪是一种优化工厂操作和显示含铯催化剂在降低SO_2排放方面优越性的得力手段。含铯催化剂和便携式气体分析装置在众多工厂的应用将勾硫酸转化器的性能建立一个新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文中介绍法国SNPA和丹麦Topsoe公司提出的用废气制造92—94%硫酸法。废气含30%以下水蒸汽和0.8—3.0体积%衍生硫。生产过程由两个主要阶段组成。废气在硫化合物变成SO_2后进入转化器,在此SO_2转化为SO_3。转化率取决于SO_2的起始浓度,约为90—95%。SO_3经过浓缩,此后浓SO_3气体冷却到较露点稍高温度进入吸收器。在净化后,废气含100ppmSO_3和200—300ppmSO_2,即含硫量降低到可使气体排出不污染大气。由吸收器出来的酸浓度为70—80%,在浓缩器出口可制得92—94%硫酸,流程见附图。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基于电化学原理的硫酸转化率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技术指标。该分析仪通过采用三组电化学SO_2传感器,对硫酸生产装置转化工序进出口SO_2气体浓度的分时采样检测,最终测量计算出转化率。现场试验表明,该分析仪所测量的SO_2转化率与通过现场仪表所测量计算出的转化率绝对误差最大为0.05,满足系统测量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南化公司研究院试验车间20kt/a的硫酸生产装置上,进行了“3+2”式两次转化新工艺的工业试验。在使用混合矿为原料,催化剂装填定额为200~210L/(d·t),进气SO_2浓度为9.0%~9.2%的条件下,总转化率达到99.7%,放空尾气中SO_2含量约300ppm。并在生产条件下测定了氧硫比与转化率的关系,得到了表达二者定量关系的方程式。对工业试验装置的设计,换热流程的选择、主要设备及参数、装置运行情况、试验数据测定及处理等作了详细介绍,并对新流程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意义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我厂硫酸生产规模原是4万吨/年能力,1979年8月扩建到10万吨/年。1982年更换SO_2风机为D700-13并对部分设备进行改造。1983年实产酸(100%H_2SO_4)11万吨,平均日产353.7吨。原料为混合矿,含硫25%,含水5.5%。净化为文—泡—电水洗流程,转化为四段四层一转一吸,一段炉气冷  相似文献   

18.
<正> 硫酸生产中,转化初始SO_2气浓。即O_2/SO_2比是影响转化率的重要因素。本文就焙烧云锡磁硫铁矿实践,对磁硫铁矿及硫铁矿制酸中转化初始SO_2浓度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需要(3+2)五层触媒才能使SO_2两次转化的总转化率稳定在99.5%以上;尾气达到直接放空的排放标准;流程不复杂;投资增加不多;还可相应回收硫酸;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都较理想诸方面进行了论证。文章对提高转化率的理论基础及其在实践生产中的检验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一、概况我厂硫酸车间采用一转一吸水洗净化流程,经改造挖潜,1970年硫酸生产规模达到年产20000t,每小时产生含SO_22000~6000ppm左右的硫酸尾气约有10000m~3,此尾气排入大气污染环境。为此,1971年上了一套钠法回收硫酸尾气中SO_2制无水亚硫酸钠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