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南京2014年青奥赛后场馆再利用状况的调研中,出现南京部分新建的青奥场馆仍旧处于未完工,停工、闲置的状态,同时部分旧有场馆设施在比赛中及赛后来得到充分的利用,也未对南京的城市发展带来足够的推动,文章借鉴其他城市在奥运场馆规划建设及赛后利用的成功经验,从场馆规划建设、改造设计及经营维护等方面对南京的青奥场馆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华中建筑》2008,26(9):260-260
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后,巨额的场馆设施维护费用成为长野的大包袱;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部分场馆废弃,少数场馆进行拆除卖废旧建筑材料;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30多个奥运场馆,每年1亿多欧元的高昂维护费用让雅典叫苦不迭……辉煌过后遭遇尴尬。几乎每次奥运会结束后,主办方都要为大量体育场馆的运营伤透脑筋,一些主办城市,甚至因此背负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奥运场馆赛后利用,成为世界性难题。37座奥运比赛场馆中,共有31座场馆分布在北京。斥巨资建设的场馆将如何维持赛后的正常运营?31座场馆如何成功"变身"?"鸟巢""水立方"……一批梦幻般的奥运场馆,在这次堪称经典的盛会之后,命运究竟如何?  相似文献   

3.
杨卫东  管学文 《世界建筑》2013,(8):74-77,129
为破解奥运场馆赛后利用难题,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在规划设计之初就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运用科学系统的设计理念,使场馆建设既满足了赛时需要,又保证赛后可持续利用。同时,区委区政府积极探讨赛后利用使用策略,不断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独具特色的赛后利用之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北京奥运场馆规划设计的综述,展示了“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新理念,同时也探讨了这些场馆在赛后将如何利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谷向韶  饶兰 《广东建材》2008,(10):82-84
文章对北京奥运场馆的防水工程的有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奥运场馆防水工程建设中呈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总结,以期能给同行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北京奥运场馆的防水工程的有关技术进行了阐述,并对奥运场馆防水工程建设中呈现出来的特点进行总结,以期能给同行提供一点有价值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后奥运时代,奥运场馆作为城市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其赛后的维护和运营必须要得到足够的重视。案例表明,奥运会场馆的赛后运营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奥运会场馆的赛后运营计划必须要根据举办国和举办城市的实际情况做认真的分析评估,从而总结出最具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运营模式。本文以2008北京奥运会柔道跆拳道馆(北京科技大学综合体育馆)为例,采用实态调查的方式,对该馆成功的赛后运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尝试就中国城市对于"大事件"的态度转型进行简要评价,并对今后城市如何利用"大事件"进行长远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北京科博会“奥运场馆建设项目推介会”上,北京市奥运场馆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助理田萌透露根据北京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建设计划,奥运会新建场馆将于年内全面开工,其中包括北京五棵松体育馆、奥林匹克水上中心、国家曲棍球场等十一个场馆。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奥运会后“新蓝图新跨越”战略,奥运场馆的赛后利用是北京在未来发展中所特别关注的领域。为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北京在奥运场馆建设上下了一番“真功夫”,这些一流的场馆对于未来北京现  相似文献   

10.
王兵 《规划师》2001,17(5):31-37
论述北京2008年奥运场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阐明场馆规划设计的新理念及奥运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指出场馆的规划布局对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至关重要,规划设计要充分考虑竞赛组织、交通、赛后利用与经营、建设资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北京工业大学羽毛球馆为2008年奥运会比赛场馆之一,采用弦支穹顶结构。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预应力施工技术,结合施工仿真计算和实测结果,提出了结构的预应力施工技术和特点。  相似文献   

12.
奥运布景与意识形态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果川 《建筑师》2008,(3):21-24
从奥运建筑到北京城近年的诸项城市建设.我们看到无数华而不实.大做表面文章的范例。这些建筑,城市以及物品连缀成一道美仑美奂的布景.这个北京的布景替代了北京。在这道布景之下是意识形态原有基础瓦解后一次战略性位移。对比北京亚运会与奥运会的规划和建筑设计的不同.可以看到城市空间和建筑是如何配合意识形态位移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3.
廖含文 《城市建筑》2007,(11):79-83
英国伦敦为举办2012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两年多来其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的规划和设计正在按计划逐步展开,并将步入实质建设阶段。本文从不同层面介绍了伦敦奥运会建设的概况和最新进展,并对北京和伦敦两座城市的奥运会规划以及它们对城市长远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北京,这一文明古国的都城,2008年又与奥林匹克精神结合,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形式来展示新的奥林匹克文化。本文就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背景、关系、定位、特点等内容加以阐述,并提出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园林的艺术设计和科学理论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明确园林设计的根本理念,即追求科学、历史、文化、理想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奥运与北京——北京城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城市规划、城市景观、生态环保、城市交通、经济发展的方面,客观地介绍了北京为2008奥运会所做的规划工作:并指出奥运会也正是从这些方方面面给北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同时奥运带给北京的影响也将是深远和长期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安全奥运及汶川巨灾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奥运临近及后奥运时代安全的持续需求,结合灾后重建规划设计所暴露出的问题,探讨了汶川大灾启示下的北京奥运"大赛事"的综合减灾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7.
天津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比赛用馆.该工程造型独特,技术创新点多,工程施工难度大.该工程主体结构南北长407.3m,东西宽284.6m.通过科学研究重点解决了以下问题:大型空间钢结构设计、制作和施工技术;超长超大面积主体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现浇清水混凝土技术与应用;预制混凝土看台构件制作工艺研究;曲面建筑的空间定位控制与施工精确测量技术.重点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具体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奥运建筑对城市区域改变的问卷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古城来说.奥运建筑会对北京城市形象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奥运建筑的建成是否会改变人们对城市的认知度?是否会得到城市居民的认同?在问卷调查中.很多人对北京奥运场馆的选址比较认同.对于奥运建筑对城市形象的影响能够采取比较理性的认识态度.显示出城市居民对城市现象的关注以及保护古城风貌的意识.绝大多数人表现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北京交通状况的担忧。从问卷调查来看.北京具有一座国际化城市的包容性.人们对城市普遍有认同感。  相似文献   

19.
姚伟  崔健 《智能建筑》2009,(2):56-57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奥运村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特点、系统组成以及设计时重点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奥运村D区地下防水工程的设计方案以及为保证防水工程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