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以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一号煤矿805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实测统计分析了工作面顶板来压特征: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44m,最大周期来压步距为21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5m,工作面顶板存在大、小周期来压现象,来压期间最大动载系数为1.52,平均动载系数为1.36。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支架支护效果,分析了支架初撑力、支护阻力较低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矿压实测数据分析,揭示了下分层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并对工作面支架适应性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基本顶岩层在上分层回采时已经断裂和破坏,下分层基本顶来压步距相对较小,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20.9m,周期来压步距平均11.3m;工作面支架来压动载系数在1.19~1.24之间,平均1.22.工作面支架平均初撑力利用率仅有64.0%,初撑力偏低,有待提高;平均循环末阻力为额定工作阻力的74.6%,平均最大循环末阻力为额定工作阻力的97.1%,基本满足顶板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掌握浅埋深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开采矿压显现特征,通过对某矿某综放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实测分析,掌握了综放工作面顶板来压规律,并对支架适应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20.8 m,动载系数平均为1.59,支架工作阻力绝大部分在7 000 kN以内,支架初撑力偏低,前柱初撑力较后柱初撑力平均高20%。  相似文献   

4.
基于南阳坡煤矿24m层间距多煤层开采现状,以8807综放工作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到上覆3号煤层开采影响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结果表明:8807综放工作面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最小为5m,最大为23. 7m,平均为12. 7m;基本顶周期来压最大动载系数为1. 71,最小为1,平均动载系数为1. 27;各支架工作阻力分布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大部分处于7000~12000kN;工作面中部初撑力明显大于上部和下部的初撑力,整个工作面初撑力平均为6401kN,约为支架额定初撑力的63. 4%;各支架前后柱受力比较均匀,差别较小,前柱受力平均28. 67MPa,后柱平均25. 68MPa,液压支架总体适应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采空区下近距离特厚煤层综放开采矿压显现规律,以中煤塔山矿3050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的手段,对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初采和回采期间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来压动载系数、支架初撑力、支架工作阻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工作面初采期间,初次来压步距呈现中下部较小、上部较大的特点,周期来压步距特点与初次来压大致相同,工作面上部略大;初次来压动载系数平均为1. 19,周期来压动载系数平均为1. 22;工作面正常回采期间,周期来压步距为6~44. 6 m,平均为17. 8 m,周期来压期间,矿压显现不强烈。矿压观测结果验证了工作支架选型合理,支架能够满足综放开采工作面顶板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6.
高精度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在寺河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钢弦测试原理的高精度支架工作阻力监测系统监测寺河矿6.2m大采高综采面液压支架的工作阻力,分析得出工作面直接顶来压步距为16.5m,动载系数为1.22;基本顶初次来压步距平均为36.8m,动载系数为1.60;基本顶周期来压步距平均为26.4m,动载系数为1.51,支架合理工作阻力为8870kN,在工作面没有特殊构造的条件下,ZY9400/2.5/6.2支架能够满足顶板来压的要求;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可为类似工作面的矿压观测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姜玉连 《煤炭工程》2012,(11):60-63
 研究基于试验工作面大采高工作面的矿压规律展开研究。首先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得到不同采高对煤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认为试验地质条件下一次采出高度小于6m较为合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顶板的来压步距及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研究,认为:工作面直接顶的垮落步距平均22m,工作面老顶来压步距平均40m,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平均22m;工作面非来压期间支架平均工作阻力为1648kN,老顶初次来压期间平均支架工作阻力为9724kN,动载系数为5.9,工作面周期来压期间支架平均工作阻力为8432kN,动载系数1.35;工作面煤体超前支承应力影响的范围为 50m,34m~12m为弹性应力区,9m范围内处于峰后应力区域,煤体承载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8.
研究高原山区复杂地质条件下炮采工作面矿压规律,通过对云南恩洪煤矿1903、2904炮采工作面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观测的方法,对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超前压力范围影响,得出恩洪煤矿炮采工作面老顶初来压步距平均20.7m,最大来压强度为86.3kN,平均来压为63.9kN,初次来压动载系数2.14;周期来压步距平均7.6m,平均来压强度53.3kN,动载系数1.81,为来压不明显顶板。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支护优化方案,为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彭小亚 《中州煤炭》2023,(5):315-318
以富山煤业21051工作面为背景,对大倾角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进行了实测研究,并对顶板周期来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倾斜方向上顶板周期来压不同步,工作面两端来压步距大于工作面中部,平均来压步距6.73 m。根据顶板来压时单体支柱工作阻力的增阻情况,评价了工作面支柱的支护适应性,并提出提高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或加强循环补液力度等措施,来改善工作面支柱的支护适应性。结合研究得出的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对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得到了现场实际情况的验证,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针对霄云煤矿1310孤岛工作面初采矿压规律,从液压支架初撑力、循环末阻力、支架工作阻力进行现场监测。研究表明:支架初撑力平均为20.97 MPa,周期来压步距为13 m,顶板来压期间的动载系数为1.4~1.9;各测站支架循环末阻力为23.04~36.96 MPa,占额定工作阻力的78.12%,现有支架型号满足生产需求。研究结果为该工作面后续生产中的顶板管理和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李建平  王永强 《煤》2003,12(3):25-26
综采工作面扇形调采能有效地解决开采三角煤的问题。其技术关键在于预先采取措施防止输送机和支架的下窜 ,防止工作面支架的咬架 ,并需要处理好调采与收尾工序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淮南矿区近年来的开采实践,总结出了以采煤方法、煤巷支护技术、优化巷道布置等方面的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3.
《煤矿开采》2013,(5):32-34
孙疃煤矿在某工作面过拐点的实践中,通过设计合理的调斜方案,采取虚中心调斜开采技术,保证了调斜过程中的顶板稳定和运输设备的合理搭接,确保了工作面的推进度和产量,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从厂坝一李家沟铅锌矿区的现状出发,指出了进行矿山开采设计的难点,并从矿床工业指标、开采顺序和群采空区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提出了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了厂坝一李家沟铅锌矿区开采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高有存 《煤矿开采》2007,12(2):28-29,75
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铁路线下压煤已占有效可采煤炭储量不小的比例。采用新的可靠的开采技术,最大限度地回收煤炭资源,是难度大且十分紧迫的课题。北宿煤矿采用综合性开采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铁路下采煤问题,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神东榆家梁煤矿42216回采工作面,从巷道布置、设备配套、巷道掘进、巷道支护、煤柱设计、回采工艺、顸板管理、通风系统等方面,对短壁机械化开采工艺进行研究回采率发现:使用短壁机械化开采工艺能够大大提高回采率和人员工效.  相似文献   

17.
开采沉陷对矿区土地资源的采动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生态场理论和GIS技术研究矿区土地资源的采动效应。首先介绍了采动土壤特性测算、采动变化规律分析及土壤采动损害评价的程序方法;然后叙述了采用RS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土地资源各采动生态位指标进行量化,并基于生态场理论和开采沉陷学分析土地资源的采动空间分异特征、采动累积效应及其延迟效应的过程。对山西潞安集团五阳矿井采煤沉陷区的实例分析表明,耕地土壤特性与开采沉陷明显相关,1997年至2002年间采动生态元耕地和植被覆盖率上升而建设用地覆盖率下降,研究区土壤侵蚀以轻度和中度为主且明显存在采动延迟,土地利用集约度指数终采后10 a逐步进入稳定期,各地类的流失与来源组成趋于稳定,说明土地利用方式摆脱采动影响并进入新的动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8.
峰峰矿区保水采煤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峰峰矿区岩溶地下水动态天然状态下,多年呈稳定的周期性的变化,受煤矿疏排水和人工开采影响,呈衰减状态下的周期性变化,且各径流带上由于开采规模不同,呈现不同的变化特点,开采规模大,地下水衰减幅度大,开采规模小,地下水衰减幅度小,煤矿停采后水位大幅回升。据此,科学设计开采矿井布局,在南部径流带上建供水水源地,进行疏干降压供水,减少北部水源地开采量,同时从保护水资源和矿井生产两方面开展防治水工作,提高矿井水利用率,并根据地下水水位、流场及泉流量动态变化,控制地下水人工排泄总量及各径流带人工开采量和矿井疏排水  相似文献   

19.
白士邦  刘文郁 《煤矿开采》2006,11(1):21-23,28
介绍了神东矿区进行旺格维利采煤的成功经验,以及旺格维利采煤工作面巷道布置、采掘工艺。采用这种采煤方法可灵活机动地布置工作面,有效地回收矿井边角煤,实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和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20.
鉴于新桥煤矿2301工作面煤层厚度0~5.2 m,平均厚度3.9 m,矿井现有支架最高采3.6 m的现状,工作面原设计采用双工作面回采,经过对比分析,提出采用大采高大采长工作面回采工艺,实践证明可减少设备占用,有效提高煤炭回收率,综合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