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Si3N4陶瓷材料的氧化行为及其抗氧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其土 《陶瓷学报》2000,21(1):23-27
研究了Si3N4陶瓷材料的氧化行为,同时探讨了通过表面处理使Si3N4陶瓷材料表面形成一层Si2N2O对其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3N4陶瓷材料在空气中的氧化行为服从抛物线规律。另外,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X光电子能谱(XPS)分析验证了Si2N2O层的存在。由于形成了Si2N2O层,Si3N4陶瓷材 在1300℃下氧化100h后,氧化增重从原来的0.42mg/cm^2降低到0.2  相似文献   

2.
利用EPMA和XRD的分析方法,研究了Si_3N_4-Al_2O_3-ZrO_2系陶瓷材料表面氧化层组成。结果表明,Si_3N_4-Al_2O_3-ZrO_2系陶瓷材料表面氧化层是由方石英相、ZrSiO_4相和含有Al_2O_3、CaO等的SiO_2玻璃相所组成,其中SiO_2玻璃相中Al_2O_3、CaO等的含量,随着氧化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采用氧化后再氧化的实验方法,通过对 Si3 N4 陶瓷材料氧化行为的研究和氧化动力学的分析,讨论了 Si3 N4 陶瓷材料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 Si3 N4 陶瓷材料的氧化行为表现为氧化增量随时间的变化服从抛物线规律:(Δ W )2 = Kp t 。提出了氧在氧化层中的向内扩散是 Si3 N4 氧化过程中的控制步骤;并认为烧结添加剂或杂质等对 Si3 N4 陶瓷材料氧化速度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氧化层的组成、结构,使氧在氧化层中的扩散速度发生变化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以Si3N4粉末和添加了Al2O3的热压Si3N4陶瓷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了Si3N4材料在空气气氛中和在N2气气氛中(其中氧分压Po2=1~10Pa)的氧化反应方式。利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x光电子能谱分析,对Si3N4材料的氧化产物进行了测定,同时对Si3N4材料的氧化反应方式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高温下的空气中氧化时,氧化反应方式为钝化氧化,而在高温下的N2气气氛中氧化时,虽然有少部分的钝化氧化存在,但氧化反应方式主要是活化氧化。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O'-Sialon的合成工艺及配方选择;研究了Al2O3在Si2N2O中的固溶状况及添加剂Y2O3和烧结液相的特点对O'-Stalon中Al2O3固溶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压烧结合成O'-Sialon的工艺应选用SiC粉料作为埋粉,通N2保护;X=0.3为O'-Sialon固溶极限的配方;Y2O3的加入量增多有利于K1c值的提高;K1c在X=0.3~0.4时达到最大值;配料时应避开靠近低共熔点处(X=0.2)的配方,因其试样力学性能较差.  相似文献   

6.
Si3N4粉末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SiN4粉末作为研究对象,首次采用化学分析的方法发现在Si3N4的氧化过程中有NO气体生成,打破了传统的Si3N4氧化生成的气态产物只有N2的看法。采用H2SO4+HNO3的混合液作为NO的吸收液,以KMnO4作为氧化剂,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对NO进行检测。并利用XRD和XPS分析了Si3N4粉末表面氧化层的组成。根据实验结果和热力学分析,探讨了Si3N4粉末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方式。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ZrN在Si_3N_4-ZrO_2复相陶瓷中的形成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MPaN2气压烧结条件下,ZrN的形成温度约为1600℃,提高N_2的压力有利于抑制ZrN的生成,以稳定的t-ZrO_2加Si_3N_4基体中,对抑制ZrN的生成有明显作用。当复相陶瓷中生成一定量的ZrN时,力学性能明显下降,而ZrO_2分布均匀且以t-ZrO_2,c-ZrO_2形式存在时,复相陶瓷具有较高的强度(740MPa)和断裂韧性(8.8MPa·m ̄(1/2))。  相似文献   

8.
在通氮气条件下,烧结硅粉制取氮化硅(Si3N4)的工艺已沿用多年,它是生产氮化硅结合碳化硅复合陶瓷材料的基础。现在,开发出一种制取O’Sialon的新工艺,可以反应结合碳化硅制取O’SialonSiC复合陶瓷材料。O’Sialon(Si2-xAlxO1+xN2-x,x=0~0.4)与氧氮化硅(Si2ON2)结构相同,是由Al和O取代其中的Si和N而形成的固溶体。其中Al、O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1600℃时,x取0~0.2;1900℃时,x为0.4。新工艺是在通N2条件下,烧结硅、二氧化…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不同ZrO2含量(10%~40%)的无压烧结O'-Sialon-ZrO2材料在1250~1350℃的氧化过程。结果表明.在1250℃的氧化过程缓慢,只有很少的重量变化,但在1350℃时,氧化速度增加。氧化增重随时问的变化遵循抛物线方程(△W/A0)2=Kp0·t+B0。1350℃氧化后的表面氧化层主要由α-方石英、ZrO2(m·t)、ZrSiO4及非品质相组成。  相似文献   

10.
用Ti/Ni/Ti多层中间层进行Si_3N_4陶瓷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1323K和0.1MPa压应力下用Ti/Ni/Ti多层中间层进行Si3N4陶瓷的部分瞬间液相连接.测定了不同连接时间的接头四点弯曲强度,对连接界面进行了SEM,EDX和XRD分析.结果表明:Ti和Ni相互扩散形成的液态合金与Si3N4反应并浸润;液相区等温凝固后,形成Si3N4/反应层/NiTi/Ni3Ti/Ni的过渡层连接;连接时间为7.2ks时,NiTi层已基本消失.分析了陶瓷部分瞬间液相(PTLP)连接的特征,提出了陶瓷PTLP连接参数优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热处理对热压 Si_3N_1-ZrO_2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 Al_2O_2为烧结助剂的热压 Si_3N_4-ZrO_2在1000~1200℃的中温下热处理1h 后,抗弯强度明显提高,而以 Al_2O_2-LA_2O_2为烧结助剂时热处理后抗弯强度反而降低。探讨了热处理的增强机理,认为(Y,N)稳定的立方 ZrO_2在热处理中氯化生成单斜相并伴随有体积变化,导致的表面压应力是改善强度的主要原因,强度的增长与存在的(Y,N)稳定的立方相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2.
Si3N4结合SiC窑具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根据试验确定了工艺路线,介绍了氯化烧成机理、原材料的选择及生产工艺对制品的影响,生产出的制品技术指标先进,性能优良。作为更新换代的新型窑具材料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广泛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利用CWCO_2激光来加热SiH_4和C_2H_4、SiH_4和NH_3的混和气体,使SiH_4和C_2H_4、SiH_4和NH_3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得到SiC、Si_3N_4超细粉末.本文所制备的SiC、Si_3N_4超细粉末平均粒径分别为15nm、17nm,并具有颗粒大小均匀、呈球状、分散性较好、纯度高等优点.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SiC、Si_3N_4超细粉末呈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14.
提高Si_3N_4结合SiC制品抗热震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影响Si3N4结合SiC制品抗热震性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颗粒形状较好的原料、合理的颗粒级配及工艺配方是改善Si3N4结合SiC制品抗热震性能的根本途径,同时辅以预制裂纹,可有效地提高制品的抗热震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气氛压力烧结技术产生的技术前景,GPS烧结的原理和优越性,介绍了GPS烧结工艺的技术关键以及在材料制备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6.
碳热还原法合成Si3N4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丘泰  徐洁 《硅酸盐通报》1995,14(5):14-19
研究了碳热还原法合成S3N4粉末中原料配比、N2流量,反应压力、反应莳晶种等因素对氮化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工艺参数,研制出氮含量大于37%,平均粒径小于1.5μm的α-Si3N4粉末。  相似文献   

17.
X射线衍射研究球磨Si3N4粉末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3N4粉末在行星球磨机中以酒精为研磨液进行湿磨,直至195小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研究了Si3N4粉末晶块尺寸值和晶烃量与研磨时间的关系,晶块尺寸值与晶格畸变量的分离基于两项宽化效应对布拉格角的依赖不同。结果表明:在最初50小时的左磨中,晶块细化很快,超过170小时后,晶块不再减小;经195小时球磨,粉末晶块尺寸值从未磨样的0.23μm减少到0.074μm;经计算得未磨样最小位错密度为ρD=5  相似文献   

18.
对二次氮化连续生产Si_3N_4粉新工艺的主要工艺因素进行了研究,优选出一套最佳的工艺参数,并生产出了优质Si3N4粉。  相似文献   

19.
高炉用Si3N4结合的SiC质耐火材料的氧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称重方法和表面显微结构的观察,较系统地研究了高炉用Si_3N_4结合的SiC质耐火材料在空气、水蒸汽和不同CO/CO_2比的混合气相中的氧化过程,探讨了该材料的氧化动力学。本文针对高炉冷却设备漏水情况而设计的水蒸汽氧化及其模拟高炉冶炼环境而设计的不同CO/CO_2比混合气相中的氧化实验结果,为研究高炉用Si_3N_4结合的SiC质耐火材料的蚀损过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