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辉 《信息通信》2011,(4):25-26
提出一种基于阶梯阻抗发夹谐振器的小型化微波低通滤波嚣,该滤波嚣仅由包含四节微带的阶梯阻抗发夹谐振器构成.设计结果表明,滤波器3dB通带从直流到2.8G,带内反射小于-20dB,带外抑制达到40dB.这种滤波器尺寸小,易制造,且具有陡峭的截止频率响应特性,可用于许多微波系统中.  相似文献   

2.
3.
一种小型的交叉耦合阶梯阻抗谐振器带通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小型化的阶梯阻抗谐振器设计了一种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引入的交叉耦合结构在带外产生了一对传输零点以更好地抑制带外干扰信号而不影响通带特性.由于采用了小型化的阶梯阻抗谐振器,交叉耦合带通滤波器尺寸大为减小,同时寄生通带移向更高端.实验和仿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介绍一种采用新颖hair-pin谐振器设计低相位噪声平面微波振荡器的方法。新hair-pin谐振器利用阶梯阻抗可以转移基波倍频处的伪谐振频率并可以消除谐波互调分量的优势,使振荡器的相位噪声明显地降低。与传统均匀阻抗hair-pin谐振器设计的振荡器相比,新hair-pin谐振器设计的振荡器表现出更好的相位噪声。实验测量结果表明:振荡频率为12.07GHz,在100kHz和1 MHz频偏处,相位噪声分别为-96.15dBc/Hz和-127.29dBc/Hz。此外,振荡器的功耗为37.4mW,输出功率为-0.76dBm。  相似文献   

5.
结合阶梯阻抗谐振器的设计方法, 设计了一款基于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的阶梯阻抗谐振器带通滤波器。所设计带通滤波器除了顶部、底部接地板,中间共有三层结构, 各个相邻的谐振器之间进行宽边耦合。该带通滤波器有两个谐振腔, 中心频率约为10 GHz, 通带范围为8.9 GHz 到11.7 GHz。该带通滤波器有效地减小了体积, 总体积为3.2 mm×1.6 mm×1.7 mm。  相似文献   

6.
阶梯阻抗谐振器(Stepped Impedance Resonator)寄生响应的位置可以通过调整谐振器阻抗比来控制,该特性使SIR成为设计双通带滤波器的理想谐振器。设计耦合谐振器双通带滤波器需要对两组外部品质因数和耦合系数进行综合,为了减少谐振器的数量同时简化耦合系数的提取,本文采用特定耦合结构设计滤波器,并研究了影响SIR主响应和第一寄生响应处外部品质因数的因素,设计了中心频率是1.9GHz和3.2GHz,部分带宽是5%和7%的双通带滤波器。仿真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杨茂辉  徐军  赵青  彭林   《微波学报》2010,26(4):61-64
对基于阶梯阻抗加载发卡型谐振器的多级椭圆函数微带滤波器进行了讨论.通过把两个谐振器用等效于电感的细微带线连接起来构成二级低通滤波器,其在阻带带宽和阻带衰减方面与单谐振器滤波器相比,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改善.新设计滤波器的3dB截止频率位于2GHz,在2.5~25GHz具有小于10dB的衰减,而滤波器的面积仅等效于0.081λg×0.096λg(λg是在截止频率2GHz的导波波长),证明了此种谐振器在多级滤波器设计中的有效性.此外,为更好地理解此种滤波器工作原理,文中对单谐振单元滤波器的LC等效电路进行了提取.与其它微带低通滤波器相比,此种滤波器在小型化、宽阻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微波系统.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1/4波长阶梯阻抗谐振器(SIR)的交叉耦合微带双频带通滤波器,利用SIR终端加载的金属化短路通孔实现K倒置器,利用谐振器之间的级间耦合实现J倒置器,通过相邻谐振器之间的级联耦合和不相邻谐振器之间的交叉耦合,完成了四阶双频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滤波器两个通带的中心频率分别为3.78GHz和8.69GHz,中心频率比大于2,对应的插入损耗分别为-1.28dB和-2.29dB,带内回波损耗分别为-12.38dB和-25.0dB。测量结果和仿真结果基本吻合,实现了双频带通滤波器的小型化和低损耗。  相似文献   

9.
基于分形理论的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具有分形形状的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相比,其通带性能得到了巨大的改善,其良好的通带性能是由于分形形状微带线的宽度阶梯渐变减弱了其电流不连续性.为了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设计、加工、测量了一组不同迭代次数的分形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结果表明,高低阻抗线低通滤波器通带内反射损耗的最大值由-17.8 dB降低到-28.6 dB,而其它性能并不因此而改变.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抑制寄生通带和高次谐波的影响,采用互补开口环谐振器结构设计了三种紧凑的新型超宽带低通滤波器。研究了互补开口环谐振器级联的阻带特性,并用来改善滤波器的通带、阻带性能。通过对比第一种滤波器的仿真结果,表明加载互补开口环谐振器的低通滤波器具有更好的裙边衰减和更优的阻带特性。在此基础上,还设计了另外两种新型的超宽带低通滤波器,并对三种滤波器进行了加工和测量,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均较吻合。相关结果表明,三种滤波器具有紧凑的结构、超宽的通带,并在较宽阻带内具有良好的衰减性能。  相似文献   

11.
宽阻带阶跃阻抗发夹线带通滤波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毛睿杰  唐小宏  王玲 《微波学报》2007,23(1):44-46,51
提出了新的抑制微带带通滤波器寄生通带的方法。这种方法通过级联阶跃阻抗发夹线谐振器构成的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于带通滤波器的输入/输出端,显著改善了后者的阻带抑制特性。本文基于新的等效电路模型,推导出了此类低通滤波器的阻带传输零点位置。设计了L波段宽阻带阶跃阻抗发夹线带通滤波器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设计过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肖清泉  杨涛 《微波学报》2010,26(Z1):295-297
微带发夹型阶梯阻抗滤波器有尺寸小、成本低、易于集成和寄生通带可调节等特点,在微波电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文章设计了一个X 波段阶梯阻抗滤波器,中心频率为8.1GHz,带宽超过400MHz ,在7.9 GHz -8.3 GHz 的通带内插损优于3.5dB,带内波动小于1dB,在6.5GHz 和9GHz 处衰减大于50dB,滤波器尺寸为10mm*10mm。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阶梯式阻抗微带线构造微型带通滤波器的新型结构。在该结构中引入以零相位方式接入的微带抽头,与带集总电容的阶梯式阻抗微带滤波器相配合,通过在通带两侧分别产生两个传输零点,很好地改善了滤波器的带通特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嵌入式并联λ8/4(λ8为波长)的开路支节的基本结构与特性.采用带状线,设计了一款中心频率为2.46 GHz、阻带宽度50 MHz、最大阻带衰减为60 dB的三阶嵌入式并联开路支节窄带带阻滤波器.与传统的并联开路支节带阻滤波器相比,嵌入式并联开路支节带阻滤波器的横向尺寸减小,结构紧凑.采用阶梯阻抗谐振器(SIR)结构,按相同指标设计了一款三阶嵌入式SIR窄带带阻滤波器.与嵌入式并联开路支节带阻滤波器相比,嵌入式SIR带阻滤波器结构更为紧凑,纵向尺寸缩小约17.5%,并具有更好的谐波抑制特性.  相似文献   

15.
SIR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微波网络理论分析了阶梯阻抗谐振器(SIR)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结构,给出了此类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实例,并结合射频和微波电路CAD软件——Angilent ADS2000对其参数进行了仿真优化。利用CAD仿真优化大大地提高了设计的灵活性和准确性。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SIR滤波器的性能与理论值相一致,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阶跃阻抗谐振器的基波响应及其高次寄生通带进行分析,并提供一种采用平行耦合微带线阶跃阻抗谐振器实现宽阻带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克服传统微带低通滤波器结构尺寸大和过渡带衰减慢的缺点,基于椭圆函数低通滤波器原型,设计了一款结构紧凑、插损小、过渡带陡峭的高低阻抗线微带低通滤波器。给出了该滤波器结构尺寸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仿真软件ADS和HFSS对其进行了仿真优化,采用微波材料板制作出滤波器实物并进行了测试验证,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验证了该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工艺,通过通孔互联实现了三维结构的发夹型宽带带通滤波器。该结构将谐振单元的横向尺寸转移到z轴方向实现,有效减小了滤波器的尺寸并且谐振器间的耦合系数为传统结构的1.6倍。利用五个谐振器结构实现较宽的频带(>30%)和较好的选择特性。设计并实际制作了中心频率10 GHz的LTCC带通滤波器,3 dB带宽为8.8~12.1 GHz,实测指标与设计仿真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9.
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折叠型SIR 谐振器的双通带频率可控的微带滤波器,它由SIR 谐振器特性结合 传输线理论实现。该滤波器设计为具有两个自由度,调节谐振器的导带宽度可以对两个通带之间的频率及其间隔 进行调节。文中还研究了调整谐振器导带长度对滤波器频率特性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该微带滤波器有两个通 带,其中心频率分别为2. 79 GHz 和3. 90 GHz,带内最小插入损耗分别为-0. 96 dB 和-3. 0 dB,带内最小回波损耗分 别为-42 dB 和-18 dB,相对带宽分别为5. 7%和6. 7%。仿真和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证实了滤波器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