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46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单节段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5 mL。双节段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平均100 mL。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8.6个月。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价疗效,优3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JOA总分:术前为(4.13±0.79)分,术后为(13.06±2.54)分;术后JOA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7,P〈0.01)。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32):33-36
目的:研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撷取时间为2015年3月-2017年3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手术情况、VAS评分、JO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较好(P<0.05);与对照组卧床活动时间比较,观察组较短(P<0.05);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较,观察组较少(P<0.05),与对照组JOA评分比较,观察组较高(P<0.05);与对照组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较低(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可明显促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情的改善,缓解疼痛,减少并发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8):58-62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传统组52例和PTED组50例,传统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PTED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Macnab疗效、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及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Lehmann腰椎功能评分、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与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中疗效相似,但经皮椎间孔镜术术中对患者损伤小,利于患者快速恢复,但学习曲线较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32):40-43
目的:探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骨科2012年4月-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药物、物理治疗,并联合中医推拿、针灸辅助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他指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82.9%,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VAS和ODI评分分别为(3.53±0.38)分和(10.65±2.28)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在住院时间、治疗满意度和随访期内的症状体征积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仅在椎间隙高度R值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患者恢复快、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耗时短、脊柱稳定性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8):16-17
目的:探讨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后1~5年的远期疗效结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由同一医师按同种方法行髓核摘除术治疗,筛查患者年龄为20~45岁的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后1、5年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对手术疗效的满意度,疗效评价标准为JOA评分、VAS视觉评分,并对比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及脊柱稳定性的影像学资料。结果:手术前患者JOA评分、VAS评分分别与术后5年、术后1年、术后立即检测相比,或术后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髓核摘除术的患者手术前满意度与术后、术后1年、术后5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两两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青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创口小,手术安全,后遗症少,患者恢复能力强,成本低,经1~5年随访,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射频热凝消融术病人的护理。方法:认真做好术前、术后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做好健康指导。结果:30例患者进行射频热凝消融术治疗后,26例取得较好效果,3例效果不明显,1例无效。结论:射频热凝消融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认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1):116-1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及对腰椎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后路开窗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治疗效果、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ODI指数低于对照组,治疗优良率、腰椎功能改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可显著提高手术质量,改善功能障碍状况,提高治疗效果,增强腰椎功能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6)
目的:探讨杨氏五虎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杨氏五虎丹口服、外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5.2%,其中优37例(22.5%),良65例(39.4%),可55例(33.3%),差8例(4.8%)。结论:运用杨氏五虎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5)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6岁,因腰骶部疼痛1年,加重伴左下肢放射痛半个月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胀痛,休息和口服抗炎止痛药物后症状可以缓解,但弯腰、劳作时加重;半个月前腰骶部疼痛明显加重,并向左侧臀部、左侧大腿后外侧及小腿外侧、足背放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甲钴胺片等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34):111-11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2015年25例行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PTED技术中的TESSYS技术,术后1周、1个月及12个月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法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其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的随访,均未发生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及术后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2.35±0.58)分、(1.79±0.48)分及(1.35±0.58)分,均显著低于术前的(8.22±0.6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优2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术后复发1例,1例一过性下肢疼痛,经积极治疗均获得满意恢复。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可靠,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4):643-646
根据和静县诺尔湖铁矿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等区域水文地质特征,研究构造破碎带和地表水对铁矿安全开采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现代洪积砂砾层中的孔隙潜水、坡积碎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冰碛砾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基岩风化带裂隙网状水以及基岩裂隙脉状水等五种类型;区内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通过季节性溪流和渗入基岩风化裂隙两种方式径流和排泄;基岩破碎带和裂隙发育带的存在,为基岩充水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5):879-883
目的:观察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手法整复+骨盆牵引+艾灸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骨盆牵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法整复和艾灸,疗程均为2周。疼痛程度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并测量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范围,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SF-MPQ和ODI问卷评价。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愈显率为86.50%,对照组为77.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5.813,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在疼痛状况(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SF-MP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单项功能、个人综合能力和ODI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SF-MPQ总分和ODI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手法整复+骨盆牵引+艾灸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1):93-94
目的:探讨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VAS评分)、肩功能恢复情况(Constant-Murley评分)、心理状态(SDS、SA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5.00%(P<0.05);干预后,两组VAS、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Constant-Murley、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术期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促进肩功能恢复,患者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1):113-115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3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患者60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手法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地减轻,且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药结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椎管狭窄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12):2505-2508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散热敷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基本的治疗手段,对照组加用骨盆牵引治疗手段,观察组加用骨盆牵引配合中药热敷治疗法,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有效率80%。结论:采用活血化瘀散热敷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无创伤,患者舒适度高,极易被患者接受,且具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0):1525-1527
目的:观察腰腹部联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肌电图改善情况。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1组采用传统手法治疗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治疗2组采用腰腹部联合手法配合常规输液和卧床休息治疗,3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进行肌电图的测定: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对照组和治疗1组治疗前后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速度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患肢胫神经、腓总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变化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将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查,腰腹部联合手法组治疗后患者肌电图改善明显,接近正常人。神经传导潜伏期及波幅的恢复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腰腿疼痛症状,这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6):126-127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突出椎间盘、相邻椎间盘发生退变的MRI。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突出椎间盘产生在L_(4~5)节段中共43处,在其相邻椎间盘中共86处;在L_5~S_1节段中共43处,在其相邻椎间盘中共43处。监测开展手术以前的腰椎部位MRI,椎间盘运用Pfirrmann分级标准加以评定,软骨终板形态运用Pappou分级标准加以评定,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各年龄段中L_(4~5)、L_5~S_1突出椎间盘,其Pfirrmann分级均多于Ⅲ级,其Pappou分级均多于Ⅱ级(P<0.05);各年龄段中软骨终板退变结果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中,突出椎间盘产生在L_(4~5)、L_5~S_1中处于上位的相邻椎间盘,其Pfirrmann分级加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于下位的相邻椎间盘,其Pfirrmann分级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邻椎间盘中,其软骨终板退变结果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L4~5突出椎间盘中的L3~4相邻椎间盘中,其Pfirrmann分级、软骨终板形态的Pappou分级评分均大于L_5~S_1的相邻椎间盘(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在其突出节段中,相邻椎间盘、软骨终板所产生的退变同突出椎间盘退变程度、年龄间紧密联结,且处于上位的相邻椎间盘产生的退变多于下位。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28):134-135
目的:探讨DSA引导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PRF)用于颈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本科住院治疗的颈段PHN患者66例,随机分为基础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和联合射频热凝组(研究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曲马朵缓释片、普瑞巴林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SA引导下PRF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1 d、1周、1个月、6个月疼痛缓解、睡眠及生活质量改善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 d、1周、1个月、6个月平均VAS、PSQ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SF-36量表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DSA引导下PRF应用于颈段PHN患者,疼痛缓解明显,炎性指标、睡眠、生活质量均改善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