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尚丹坳陷位于巴音戈壁盆地,北东部本巴图地区目前已经发现了多处地表铀矿化点与深部铀矿化,赋矿类型即包含泥岩型又有砂岩型。铀矿化主要赋存于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上段,目前估算铀资源量已经过千吨,达到中型铀矿产地规模。本文通过对尚丹坳陷铀源,构造,找矿目的层沉积体系及砂体展布特征,找矿目的层氧化带特征,铀矿化特征等简要分析,总结铀成矿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预查区内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岩体分布及铀矿化特征调查分析,总结该区含铀地层主要异常带放射性及铀含量特征和铀成矿地质条件,指出预查区找矿有利岩层和铀成矿控矿构造,以及热液型铀矿成矿有利部位,铀异常控制因素。为了解该区铀矿资源远景调查、分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为今后其它地区寻找该类型铀矿提供找矿经验。  相似文献   

3.
位于西准噶尔扎伊尔晚古生代火山岩带上的北金齐克孜勒阔腊地区,是新疆境内新发现的火山岩型铀矿基地。近年来随着基础地质工作的深入开展,铀矿产勘查也取得了突出的成果。为了进一步研究矿床成因并指导找矿,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克孜勒阔腊铀地质勘查成果为依据,通过深入分析铀矿地质特征,认为其赋矿围岩为二叠系库吉尓台组(P_3kj)为主,二叠统卡拉岗组(P_2K)次之,矿体受馒头山近东西向左型压扭构造带控制。矿化与石炭系花岗斑岩关系较紧密,矿化以砂岩中的浸染状铀-多金属为主,矿床具有火山岩型热液矿床特征。总结了地表矿化蚀变-岩体找矿标志。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铀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萤石矿化与火山岩型铀矿关系密切。为探究萤石矿成矿与火山岩型铀矿成矿模式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野外地质填图以及区域成矿资料分析,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萤石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四子王旗萤石矿主要产于下二叠统大石寨组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与千枚状板岩、片岩的层间破碎带中,矿体主要受区域西里庙复式向斜控制,褶皱南翼矿体展布方向为NEE向、北翼矿体为NNE向,燕山期黑云母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提供了萤石成矿所需的温度和物质;②萤石成矿阶段可划分为3期,即早二叠世初始矿源层的形成时期、燕山早期大规模成矿富集时期以及燕山晚期叠加成矿时期;③矿区萤石矿床受地层、构造及岩浆活动共同控制,大规模的成矿活动完全受层间断裂控制,矿床类型为沉积-改造型萤石矿,这3期成矿阶段也与区域铀成矿物质的运移、富集、沉淀过程耦合,该模式对于火山岩型铀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简述陆家堡凹陷区域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了铀成矿的铀源、构造、铀储层、还原剂及层间氧化等条件,认为研究区四方台组具有较好的铀源、迁移和富集成矿条件,是近期勘探的有利地区。通过应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红色砂岩百分含量等方法,预测了层间氧化带分布,指出找矿最有利目标区为四方台组上段的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  相似文献   

6.
新疆温泉县巴什干地区地处博尔塔拉河、别珍套华力西褶皱带与博罗科努加里东褶皱谷接壤处两侧,属于古亚洲成矿域、天山铀成矿省、北天山西部铀成矿带、温泉铀成矿亚带,北天山西部主体属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由滨巴尔喀什泥盆、石炭纪残余洋盆、赛里木地块和博罗霍洛早古生代岛弧组成。该区地质演化历史漫长,过程复杂,尤其是华力西期构造岩浆活动最为强烈,铀成矿条件有利。结合该区地质工作成果,通过总结区内铀成矿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标志,并对区内铀成矿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具备有利的地质构造背景,具备铀富集有利的地层、岩体及构造条件以及有利于铀成矿的热液蚀变条件,并发现有多层较好的铀异常矿体。综合研究认为,该区具有较大的铀成矿潜力及较好的找矿前景,分析结果可为该地区铀成矿理论研究和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前人铀矿详查工作的基础上,系统分析总结了335铀钼矿床地质特征,归纳了矿化富集因素及找矿标志。2009年在矿区通过新一轮普查找矿工作,圈出了物化探综合异常,经钻探工程验证发现了铀钼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最后,在综合分析成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找矿成果的基础上,指出了矿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西天山库松木切克—阿克秋白地区地处乌拉尔—蒙古造山系,与西侧哈萨克斯坦科克切塔夫铀成矿区一并隶属于中亚成矿域,是我国境内铀多金属成矿的重要区域。该区域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构造演化与铀成矿特征、构造断裂展布与控矿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区域构造俯冲演化背景下,区内形成了以岛弧带为主要铀成矿构造带的沟-弧-盆体系,区域性主构造决定了区内铀成矿格局,次级构造应力及不同方向构造应力的叠加,为铀大规模矿化、活化、迁移、富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因此,加强对该地区构造特征与铀成矿的研究,可为西天山库松木切克—阿克秋白地区铀矿找矿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库普坳陷为准噶尔盆地内部的次级构造单元,位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是一个近NW向展布的长条形坳陷,面积约3 700 km~2。库普坳陷南东缘两条区域性断裂所夹持的地段,地层倾角较小,新构造运动使得该地区自晚白垩世以来发育多个沉积间断,区内地形地貌条件对于层间氧化带、潜水氧化带的发育及铀成矿较有利。结合区内相关地质工作成果,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并分别分析了区内构造、铀源、岩性岩相、水文地质等铀成矿条件。研究表明:(1)库普坳陷处于有利的大地构造位置,受到新构造活动的影响较强烈,具有良好的铀源、构造和有利的岩性岩相条件,地下水补—径—排体系完整,具有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的基本条件;(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为区内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主攻目的层,在区域上以辫状河沉积为主,为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的有利部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认为库普坳陷具有较好的潜水-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的找矿前景,并初步预测了纸房、库布苏等2处成矿远景区。上述分析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可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冲乎尔盆地,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为西伯利亚板块、阿尔泰陆缘活动带中南阿尔泰晚古生代弧后裂陷盆地,整个区域内等间斜列着阿舍勒、冲乎尔、克兰和麦兹4个火山沉积盆地。冲乎尔盆地的铀矿化为20世纪50年代中期通过开展航空伽玛测量和地面伽玛普查工作发现。结合该区地质勘查成果,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分别从地层、构造、岩浆岩、矿化特征等方面对该盆地内的友谊矿化点、冲乎尔矿化点、杰别特矿点的铀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铀成矿区划属于准噶尔—阿尔泰铀成矿省、阿尔泰铀成矿带、冲乎尔—塔尔郎铀成矿亚带,地表铀异常呈带状展布,整体具有西铀东钍、北铀南钍的分带性;(2)冲乎尔盆地铀矿化受控于NW向断裂和华力西中—晚期花岗岩,以花岗岩型铀矿化为主,局部有伟晶岩型铀矿化。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区内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研究表明:(1)区内铀矿化、铀异常受控于岩性、构造、热液作用以及侵入岩;(2)次生铀矿化,硅化、赤铁矿化、碳酸盐化蚀变带,伽玛异常晕,氡气异常晕,构造,地层和岩性,花岗岩脉等为有利找矿标志。上述分析对于在冲乎尔盆地内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1.
结合云南双江701地区相关地质勘探成果,首先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然后分别从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构造特征、蚀变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放射性特征等方面对区内岩体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探讨,认为区内铀矿化主要受构造热液蚀变和硅质脉控制,最后对区内701铀矿点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探究,并对区内铀矿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白石滩西金矿位于北山裂谷西段,矿体产于上石炭统石板山组地层中,受白石滩韧性剪切带控制。通过论述白石滩金矿的区域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总结矿体的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后期受构造和热液作用的控制使成矿元素得到充分运移及富集,最后分析了该矿床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兴宁盆地位于NE向邵武-河源断裂带与五华断裂带的夹持区,铀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有利的地层、岩浆岩、物化探条件,优越的成矿构造环境和极其发育的铀矿化、异常点。结合区域地质工作成果,详细分析了该区地质特征及铀成矿潜力。结果表明:区内区域性深大断裂旁侧次级硅化带或辉绿岩组带的发育部位,尤其是硅化带与中基性岩脉交汇,且出现硅化、赤铁矿化、次生铀矿化与各类物化探异常叠加的地段是铀成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4.
青海可可晒尔地区地处昆中、昆南缝合带之间,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已发现的铀矿化线索较多,铀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铀矿点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岩浆岩、构造、岩脉条件及围岩蚀变等方面,对该区铀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讨论,供区内铀矿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王利文  赵有军  白强 《现代矿业》2016,32(9):149-152
青海可可晒尔地区地处昆中、昆南缝合带之间,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已发现的铀矿化线索较多,铀成矿地质背景优越。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物化探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对区内铀矿点地质特征进行了探讨,分别从岩浆岩、构造、岩脉条件及围岩蚀变等方面,对该区铀成矿条件进行了深入讨论,供区内铀矿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16.
蒙其古尔铀矿床是伊犁盆地南缘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多控矿成因矿床。在分析该矿床三工河组砂体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室内普通薄片镜下鉴定成果与矿体的空间展布特征,讨论了砂体特征与铀成矿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在铀成矿过程中,稳定的砂体提供了有利的环境;2较好的泥-砂-泥结构有利于层间水的形成和迳流,是砂岩型铀矿成矿的有利相区;3砂体厚度急剧变薄、泥质夹层增多、砂岩粒度由粗突然变细等沉积微相引起的砂体构型变化对矿体的沉淀富集有明显的控制作用;4铀矿体主要赋存于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较好的长石岩屑类粗砂岩、砂砾岩和中砂岩中,成矿最佳的粒度为粗砂岩。上述结论对于区内铀矿找矿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胡志伟  毛广振 《铀矿冶》2024,(2):1-12+23
准噶尔盆地西部车排子地区已发现砂岩型铀矿点,其中新近系沙湾组铀矿化分布较广。前人对该地区铀成矿潜力和找矿方向进行了研究,但铀成矿条件尚不明确。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是水-岩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古水文地质演化分析铀成矿的水动力条件,通过水化学组分分析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铀矿勘探和石油资料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砂体特征、沉积相特征、古层间氧化带的发育特征和油气改造作用,揭示了沙湾组一段3个砂组的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和铀成矿有利地段。研究表明,在扇三角洲前缘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交汇处、断裂带两侧,128团地段砂体厚度稳定、连通性好,铀成矿作用持续时间长,具有最有利于铀矿富集的水文地质条件;塔岔口次之,126团的铀成矿条件最弱。各砂组中,以3砂组最好、1砂组次之,2砂组较差。  相似文献   

18.
苏燕华 《现代矿业》2016,(4):148-150
在对上城铅锌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区内找矿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根据矿床的形成过程,上城铅锌矿床的形成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矿源层形成阶段、构造-岩浆活动阶段、热液萃取富集成矿阶段;2上侏罗统高基坪群既为矿床的矿源层,也为矿体的主要赋矿围岩,矿体呈脉状、细脉侵染状赋存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凝灰岩中,且明显受断裂构造控制,成矿热液沿构造裂隙以充填、交代的方式富集成矿;3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热液矿床,存在多期成矿叠加的特征,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周连  高海东  郭海涛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6):174-176,181
北界岩体位于华夏地块之云开隆起区腹地,由多期次多阶段花岗岩组成。岩体内构造发育,铀异常(矿化)点(带)分布密集,蚀变强烈。通过对岩体内岩性、构造、铀矿化等特征的分析,结合近期工作,总结分析了北界岩体与铀成矿的地质条件,认为该地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是实现铀矿找矿新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20.
邓祖林  晏中海  林洋  庄景遗  张亮 《现代矿业》2016,32(10):128-129
现阶段四川盆地作为我国大型陆相沉积盆地尚未发现大型铀矿床,但经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发现,该盆地内的新华向斜一带具有可地浸砂岩型铀成矿条件。结合区内地质工作成果,对新华向斜地质特征、铀矿化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向斜北西翼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讨论,供区内铀矿找矿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