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1)
目的:分析强化步行训练对于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同时开展进行强化步行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MB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53.13±10.73)、MBL评分(55.72±13.3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步行训练可显著改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0):85-8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的影响,以提高患者临床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7-11月住院进行治疗的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并由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及康复师指导功能锻炼的基础上,加强对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干预,比较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依从性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入院第1周,两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入院第1周,且试验组依从性评分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及康复训练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6):75-78
目的:探讨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干预组实施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入院第2天、出院时、出院后1、3个月的肢体运动动功能(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结果:干预组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师-康复师-护士-患者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12):118-119
目的:探讨Orem自理模式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干预效的差异。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记录两组患者的详细资料并比较两组的基线水平。对照组行常规康复干预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Orem自理模式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功能独立性评定(FIM)评估生活独立程度,运动功能评定量表(MAS评分)评估身体综合运动能力,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评分量表)评估功能性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Barthel指数、FIM评分、MAS评分、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FIM评分、MAS评分、FA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将Orem自理模式运用到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可有效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1):117-118
目的:探讨采取良姿位摆放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偏瘫肢体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及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加上良姿位摆放,护理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上、下肢肌张力评级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中0级、2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偏瘫患者采取良姿位摆放,可明显控制患者瘫痪肢体肌张力的增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12):156-157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9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护理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明显降低脑卒中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6):90-92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提高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本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延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肢体运动功能、自我护理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脑卒中患者应用延续护理具有较高的治疗依从性,可显著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8):77-78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功能恢复中的作用及疗效。方法:对66例诊断为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分组观察,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洼田氏饮水试验,并进行心理状态量评分调查。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70.5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均有一定的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心理状态(SAS、SDS)、自尊评价(SES)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亦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帮助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吞咽功能的改善,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8,(5)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患者实施中医养生康复模式的效果及对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养生康复模式,两组均实施3周后统计康复效果及患者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FMA运动积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养生康复模式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应用不仅效果显著,同时对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24)
目的:分析予以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肢体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从社区脑卒中患者中,随机选取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与观察组24例。其中,对照组进行自我护理;观察组则是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半年后,对比分析所选两组患者在护理后总有效率、Barthel评分以及肢体功能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以及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予以社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总有效率,促进病人肢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