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的自然分级现象,对使用崩落法开采矿山的通风、温度、矿石损失贫化等指标都有较明显的影响,但对于覆盖层在回填时就形成合理自然分级,国内研究尚处于空白阶段。以首钢杏山铁矿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物理模拟试验、现场排土场试验等研究手段,对露天转地下覆盖层回填自然分级规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得出杏山铁矿采用倒排排土场废石,人工回填形成合理结构和厚度的自然分级覆盖层是可行的。露天转地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国内外露天转地下开采研究现状,对露天转地下安全开采的关键问题,如露天开采极限、露天转地下开拓系统、过渡期采矿方法、安全顶柱、露天坑底覆盖层、露天转地下开采风险特性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白银特大型铜矿床露天转地下过渡时期采场实际,提出了东填西崩形成覆盖层的分段崩落采矿法,并着重论述了露天转地下特殊条件下采矿方法选择过程,介绍了具有白银特色的人工覆盖层下分段崩落采矿法、边坡矿石覆盖层下分段崩落法和边坡矿体高效采矿方法以及其主要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部分露天铁矿山正在陆续或己经转入地下开采,在露天转地下开采的过渡期,矿山产量衔接困难致使出现减产或停产过渡现象,严重制约矿山企业的发展。以攀枝花铁矿为研究对象,提出分区开采、协同开采的露天转地下开采方式,论述了露天转地下协同回采顺序、协同开拓运输系统、协同安全防护、协同形成覆盖层等理论方法,充分发挥露天与地下开采的工艺优势,提高过渡期矿石产量,实现露天转地下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5.
峨口铁矿露天转地下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南东地下采区是露天转地下的首采区,安全要求首采区回采矿体上方须有不小于两个分段高度的覆盖层,所以对首采分层1 846m实施放顶工程以形成覆盖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规方法较难实现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增产衔接的问题,以小汪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为例,采用诱导岩体自然冒落形成覆盖层的方法,缩小了露天与地下生产的相互影响范围,延长了露天与地下同时生产的时间。通过优选露天与地下开采工艺,按便于矿石回采和效益最大化原则确定露采最终境界,并采取措施加快地下采矿进程,实现了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产量的逐年大幅度递增。  相似文献   

7.
如何回收露天开采境界以外剩余的挂帮矿是目前露天转地下矿山开采的一个主要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本文论述了内蒙古苏尼特金曦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毕力赫金矿区Ⅱ号矿带挂帮矿回收所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其重点论述露天挂帮矿所采用的无底柱分段崩落法覆盖层的形成方法。该覆盖层形成方法对露天转地下矿山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汪沟铁矿在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采用诱导边坡岩体自然冒落的方法形成覆盖层,有效地扩展了露天与井下同时生产的空间条件,实现了露天转地下增产衔接。详细介绍诱导冒落方案、工艺技术与实施效果,并分析了影响冒落进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露天转地下覆盖层对于地下开采工作具有防漏风、防渗水、防冲击地压等作用。探究覆盖层在下移过程中的运动机理,有利于覆盖层安全结构的控制,从而保护地下作业的顺利进行,对于转型矿山的安全过渡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某露天转地下矿山地下采场结构参数及覆盖层组成参数,对其进行PFC2D数值模拟,探究覆盖层内部散体颗粒在运动过程中的移动速度变化。结果表明:覆盖层内小颗粒的平均移动速度为大颗粒速度的1.6~2倍,而进路上方颗粒为非进路上方颗粒的2.5~3倍,并且在出矿后期进路上方颗粒的速度变化趋势较迅速,非进路上方颗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较平缓。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的散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力学方面研究了覆盖层的运动情况,着重从块度和湿度方面分析了覆盖层对放矿的影响,最后从安全角度对覆盖层的合理高度及在预防泥石流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覆盖层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露天转地下覆盖层的散体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从力学方面研究了覆盖层的运动情况,着重从块度和湿度方面分析了覆盖层对放矿的影响,最后从安全角度对覆盖层的合理高度及在预防泥石流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覆盖层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确定大型铁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是露天转地下开采矿山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庙沟铁矿为研究对象,首先在系统分析露天开采终了阶段,境界外矿体空间赋存状态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矿体开采进行方案设计,确定其基建时间节点与逐年产能;然后依据矿山开采现状与计划,结合挂帮矿体开采及覆盖层形成方案,分析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期阶段的时空相关性,提出了4种可行过渡方案;最后以露天转地下平稳过渡为目标,结合现有规范、标准,提出方案优化的评价指标为投资、资源利用可靠系数、产能平稳系数和开采安全系数。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可行方案进行优化,确定了庙沟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渡方案为:北端帮挂帮矿体采用崩落法、西边帮挂帮矿体采用平硐溜井联合开拓和回填形成覆盖层的过渡方案。  相似文献   

13.
随着露天开采的结束,某大型铁矿逐渐由露天转入地下开采,并应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矿。与国内外许多露天转地下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矿山不同的是,此铁矿采用了崩落顶部分段矿石的方式来形成矿石覆盖层。据初步估算,已形成的矿石覆盖层经济价值巨大。矿山计划在下分段回采中回收这部分矿石覆盖层,则必须首先明确现有覆盖层的最终形态及厚度。通过物理模拟试验,分析覆盖层的最终形态及厚度,为矿石覆盖层的回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为类似矿山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张延国 《中国矿业》2021,30(4):115-119
针对露天转地下矿山覆盖层漏风难以有效控制的问题,研究覆盖层碎岩级配与厚度和漏风量的关系,提出确定覆盖层合理级配与合理厚度的方法。基于多孔介质漏风理论,搭建覆盖层下放矿的相似物理实验平台;采用6种级配的碎石开展覆盖层漏风特性实验,分析覆盖层碎石d60/d30、-0.5mm细颗粒含量t(-0.5mm)、-5mm细颗粒含量t(-5mm)与孔隙率的量化关系,研究孔隙率与厚度对漏风量的协同影响,确定覆盖层不漏风的合理级配与厚度。结果表明,覆盖层的孔隙率与级配指标呈单调递减的函数关系,降低孔隙率或增大厚度可显著控制覆盖层漏风,孔隙率降低到21.5%以下时有利于控制漏风。通过建立覆盖层漏风量与孔隙率、厚度的关系模型,得出孔隙率为20.0%~21.5%时覆盖层不漏风的合理级配与合理厚度。研究结果为露天转地下矿山覆盖层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漏风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冶铁矿是由露天转地下并采用崩落法开采的矿井,生产过程中地表漏风严重,导致井下通风困难。为控制地表漏风,拟通过回填崩落围岩和抛尾矿颗粒形成覆盖层。基于实验室相似模拟实验,对4种粒径岩石颗粒的孔隙率及覆盖层的漏风特性进行了研究,得到孔隙率与覆盖层高度的关系。其结果不仅为大冶铁矿确定覆盖层高度提供理论依据,而且对其他矿山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针对首钢杏山铁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漏风的实际问题,以多孔介质中流体流动的理论为依据,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不同孔隙率条件下覆盖层的漏风特性,得到了不同孔隙率条件下覆盖层厚度与漏风系数的关系,对指导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覆盖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吴永强  孙艳秋 《金属矿山》2013,42(4):125-127
露天转地下崩落法采矿时露天坑覆盖层渗流量的大小关系到井下回采放矿的安全。通过分析矿区降雨强度、露天坑汇水面积以及覆盖层本身的结构特性,研究这些因素与露天坑覆盖层渗流量的关系,对减小井下水量,确保采矿安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某矿山为急倾斜厚矿体,以该矿露天转地下的设计实践为基础,探讨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适用条件。根据放矿理论,分析了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上覆岩层"整体下移层"的特点,提出在满足干选废石回填后,以露天采坑作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废石排土场和干排尾矿库,将排土场干选后的废石回填至露天采坑形成初始覆盖层,妥善解决了掘进废石、选矿厂尾矿的堆弃难题。  相似文献   

19.
对于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覆盖层合理厚度的确定一直是困扰矿山的难题。从覆盖层的功用入手,在分析覆盖层厚度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了覆盖层厚度和采矿工艺及矿山防排水的关系,并推导得出了放矿椭球体和松动体高度的关系模型,还通过试验测得了散体矿岩所形成的覆盖层的渗漏系数,为露天转地下开采的矿山确定合理的覆盖层厚度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眼前山铁矿露天转井下采矿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鞍钢集团鞍山矿业公司眼前山铁矿露天转井下生产的需要,根据眼前山铁矿的矿体赋存条件和矿岩特性,提出了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生产中应该注意的覆盖层厚度及挂帮资源回收的2个主要问题,并对可能采用的3种地下开采的采矿方法(无底柱分段崩落法、VCR法和自然崩落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对眼前山铁矿露天转地下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