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Planning》2019,(27):58-62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支阻滞在椎体成形术中对远节腰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脊神经后支阻滞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下腰痛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术前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 d两组VAS评分逐渐下降(P<0.05),术后1 d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研究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1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7、30 d两组JOA评分逐渐上升(P<0.05),术后1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30 d研究组JOA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为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5%(P<0.05)。结论:脊神经后支阻滞应用于椎体成形术中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术后远节下腰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补阳还五汤+疏血通注射液)和对照组(疏血通注射液)各300例。对比两组CSS评分、FMI评分、改良Ashworth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CSS、FMI和改良Ashwort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SS、FMI和改良Ashworth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SS和改良Ashwort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应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效果较好,对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恢复具有积极作用,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23)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营养方式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50例患者,给予家属自备食物营养支持;强化组50例患者,给予能全力肠内营养混悬液,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后1d、7d、21d的营养状况指标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结果:在入院1d和7d时两组患者的BMI、SAB、TSF和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入院21d时,强化组的BMI、SAB、TSF明显高于常规组,神经系统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剂可以为患者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神经系统功能恢复,能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7):132-134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2年12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明确诊断为脑梗死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磁共振扫描仪,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依照皮质脊髓束受累情况将患者分成三组,在患者起病后的不同时期,发病后3 d内(急性期)、发病后8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14 d(慢性早期)、发病后3060 d(慢性期)依照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利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级别皮质脊髓束损伤组患者不同时期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进行比较,评价该神经束的受累情况与脑梗死患者预后变化的关系。结果:随着发病时间的不断延长,三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发现,在不同时期,B、C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纤维束示踪成像可准确定位梗死灶,有助于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5,(24):53-5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发病4.5 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98例,根据有无伴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100例)和非糖尿病组(98例),两组均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采用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先1 min静脉注射10%剂量,剩余的90%剂量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1 h内静脉滴注。记录两组溶栓前、溶栓后24 h、7 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21 d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24 h和7 d,非糖尿病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溶栓后21 d,非糖尿病组恢复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糖尿病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糖尿病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伴糖尿病患者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糖尿病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因素,糖尿病并不增加rt-PA溶栓后继发性出血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3)
目的观察仙方活命饮促进低位肛周脓肿患者一期根治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一期根治术治疗,术后治疗组给予仙方活命饮口服,对照组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2组均给药7 d。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肉芽生长情况评分、创面愈合率、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及血清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含量。结果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73±2.75)d,对照组为(29.24±2.9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15天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15天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第3天、7天血WBC及N%与同组术前比较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第7天、15天血清E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方活命饮能促进低位肛周脓肿一期根治术后创面的愈合,在抑制炎症方面与合理、正规地使用抗生素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36):6-10
目的:探讨T2 FLAIR高信号血管征(FLAIR vasclucar hyperintensity,FVH)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发生规律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经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MRI表现,包括FVH征、责任侧血管狭窄程度、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程度以及梗死区大小(ASPECT评分)。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FVH征与血管狭窄程度及LA程度之间的关系;利用字2检验对照分析不同血管狭窄程度(无、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不同脑白质疏松程度(无LA、1级、2级、3级)、不同梗死时相(亚急性脑梗死、陈旧脑梗死)之间患者脑内FVH征发生率的差异;采用秩和检验分析有FVH征组患者与无FVH征组患者ASPECT评分的差异。结果: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FVH征发生率为60.8%(73/120),其中亚急性脑梗死患者中FVH征出现率明显高于陈旧脑梗死患者(76.6%vs 51.9%,P<0.05)。FVH征与血管狭窄程度呈现低度正向相关(r=0.277,P<0.05);在责任侧血管无狭窄、轻-中度狭窄、重度狭窄-闭塞的患者中,FVH征的发生率依次为44.0%(22/50)、71.7%(33/46)、75.0%(1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VH征与LA程度也呈现低度正向相关(r=0.321,P<0.05);在无LA、1级、2级、3级LA者FVH征发生率依次为50.0%(6/12)、42.5%(17/40)、62.5%(25/40)、89.3%(25/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FVH征组患者与无FVH征组患者ASPEC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72,P=0.710)。结论:FVH征是颅内动脉狭窄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常见征象,其发生与脑梗死时相、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以及与微血管病变的程度存在明确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5):741-746
目的:观察复元醒脑汤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并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76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元醒脑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敏感指数(insulin sensitivity index,ISI)、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MSSS评分、生存质量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SI、FINS、FPG、MS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ISI、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有效率、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FINS、F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醒脑汤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ISI、FINS、FPG有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11):17-19
目的:探究蚓激酶单用与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发病24 h后病情仍加重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蚓激酶治疗,研究组给予蚓激酶联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NIHSS评分为(11.36±5.42)分,研究组为(8.74±3.11)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ADL评分为(51.85±13.12)分,研究组为(59.62±14.95)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3.33%(22/30),研究组93.33%(28/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研究组为10.00%(3/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蚓激酶相比,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实施蚓激酶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效果更优,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临床疗效,不会增加毒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5):98-105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对直肠癌造瘘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7年8月收治的低位直肠癌造瘘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入院前、术后7 d及出院前1 d的焦虑、抑郁程度、护理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及出院前1 d,两组SAS、SDS评分与入院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各项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075 0,P=0.024 3)。护理后观察组精神健康、社会功能、精力、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直肠癌造瘘患者不良情绪,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6):42-43
目的:探讨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20.8±7.5)分、(21.1±7.4)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7.3±7.2)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3.6±7.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基本治愈率、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5.3%、98.0%,对照组分别为40.8%、93.9%,研究组基本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出现再梗死,对照组有6例出现再梗死,再梗死发生率为12.2%,研究组再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对急性期脑梗死溶栓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丁耀军  柳健  谢安明 《矿产勘查》2011,(5):35-37,41
目的研究脑裂头蚴病的CT和MR特点,以提高本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确诊为脑裂头蚴病患者的临床、CT和MR资料。11例均行CT检查,其中10例行MR检查。结果 11例均可见脑白质水肿和变性,CT表现特点为低密度灶伴"针尖"样钙化,MRI表现特点为串珠、扭曲条索、"隧道"样增强。4例术前随访中发现病灶位置改变,7例血清免疫学检查显示裂头蚴抗体阳性。11例中9例在CT定位下行立体定向活检,2例行开颅手术取出。结论脑裂头蚴病具有明显的影像学特征,如"针尖"样钙化、串珠、扭曲条索、"隧道"样增强及游走性,结合临床资料和血清免疫学检查诊断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3):365-366
目的:探讨湿热证在脑血管疾病中的地位及治法特点。方法:从中医古文献入手,结合临床应用总结湿热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特点。结果: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之一,调畅气机,温散与泄热、辛开与苦降并用,分消走泄是治疗湿热证的关键。结论:中医药在脑血管疾病诊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28):1-6
目的:探讨抑制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激活对脑缺血小鼠行为和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昆明小鼠6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药物干预组,每组22只。药物干预组在缺血时腹腔注射AMPK特异性抑制剂Compound C(20 mg/kg),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模型,盐水对照组在相同时间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假手术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再灌注24 h后对小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Westem-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中pAMPK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无神经功能缺损和脑梗死灶,脑组织有少量pAMPK蛋白表达,包括皮质(0.700±0.197)和海马(0.690±0.228);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盐水对照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2.63±0.52)分,脑梗死体积(49.57±9.71)%,缺血侧脑组织pAMPK蛋白包括皮质(1.410±0.322)和海马(1.510±0.418),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5);药物干预组神经功能评分(1.88±0.64)分,脑梗死体积(24.07±7.74)%,缺血侧脑组织中pAMPK蛋白包括皮质(0.930±0.229)和海马(0.960±0.378),均较盐水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侧脑组织中AMPK被激活,抑制AMPK激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5)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及脑氧饱和度变化与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 d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入重症监护室即刻和初始复苏治疗6 h后动脉和中心静脉血气指标,重症心脏超声指标,器官功能指标,Sepsis生物标志物指标,液体复苏治疗6 h后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灌注指数、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瞬时脑充血反应率(transient hyperemic response ratio,THRR)]以及脑氧饱和度变化。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51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感染休克患者入选本研究,男性31例,女性20例,年龄(53±13)岁,28 d死亡率为43%。死亡组的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P=0. 007)、入室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P=0. 026)以及高峰APACHEⅡ评分(P<0. 001)均高于存活组。初始复苏治疗6 h后,死亡组的氧合指数低于存活组(P=0. 047),而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central venous-to-arterial carbon dioxide difference,Pcva CO_2)则高于存活组(P=0. 044)。死亡组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者(THRR<1. 09)多于存活组(P=0. 025),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SO_2)均值低于存活组(P=0. 031)且rSO_2均值<60%者多于存活组(P=0. 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峰APACHEⅡ评分(OR=1. 099,95%CI:1. 009~1. 196,P=0. 030)、液体复苏治疗6 h后的Pcv-aCO_2(OR=1. 320,95%CI:1. 001~1. 742,P=0. 050)、THRR<1. 09 (OR=4. 952,95%CI:1. 130~21. 70,P=0. 034)和rSO_2均值<60%(OR=4. 817,95%CI:1. 392~16. 663,P=0. 013)是预测感染性休克患者28 d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率高,脑血流动力学和rSO_2指标中动态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障碍(THRR<1. 09)与rSO_2均值<60%是28 d死亡率增加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9):26-29
目的:观察与研究依达拉奉联合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氧化能力及脑血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溶栓治疗组)43例和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溶栓治疗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抗氧化能力及脑血流指标。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抗氧化能力及脑血流指标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抗氧化能力及脑血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溶栓治疗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且对抗氧化能力及脑血流均有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11):60-62
目的:分析研究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以及神经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患肢运动功能评分、自主生活能力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7.67%,护理满意度为95.35%,对照组分别为76.74%、72.0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经过护理后,观察组患肢运动能力评分及自主生活能力评分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护理中加入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护理的总有效率,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减少肢体瘫痪等情况的发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高,减少了医患纠纷,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8,(2)
脑微出血作为脑小血管病的出血性影像学标志物之一,是指慢性小灶性血液分解产物(主要物质为含铁血黄素)沉积在脑组织内形成的微小病灶,在磁共振梯度回波序列上呈现低信号。多种病因可导致脑微出血的发生,其中高血压小动脉病和脑淀粉样血管病是最常见的两种病因,局限脑叶微出血一般与脑淀粉样血管病相关,而高血压微出血多位于基底节、脑干或白质。脑微出血可同时增加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发生风险,尤其在接受抗栓、抗凝和溶栓治疗的患者中,脑微出血的存在显著增加了抗栓相关出血风险,但增加的出血风险是否可抵消或超过抗栓所带来的临床获益,目前尚无定论,值得思考和细化研究。此外,在抗栓和出血风险的权衡中,控制其他出血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酗酒、肾功能不全等,也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16):87-90
目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并观察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出血疾病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脑出血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评分水平复常时间和护理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脑出血疾病治疗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患有脑出血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8):136-137
目的:探讨在临床中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臭氧自血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本院收治入院临床诊断为进展性脑梗死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臭氧自血疗法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Hcy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治疗后的总Hcy水平、男、女性Hcy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臭氧自血疗法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一常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