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Planning》2016,(1):113-116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栓通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5年6月诊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所有入选患者均自行放弃冠脉再通治疗。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为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加用注射用血栓通为观察组,疗程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平均值明显优于对照组,超声心动图LVEF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可明显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指标,提高疗效,改善心功能,减少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35):1-4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5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予以尿激酶治疗,研究组予以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ST段回落、冠脉再通、纤溶系统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ST段部分回落及无回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完全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脉再通率为86.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7%(P<0.05);两组治疗2、24 h后纤溶酶与纤溶酶原均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24 h后纤溶酶与纤溶酶原均高于治疗2 h后(P<0.05);对照组治疗2、24 h后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24 h后纤维蛋白原高于治疗2 h后(P<0.05);治疗2、24 h后,研究组各纤溶系统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8%(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可有效促进冠脉再通,增加ST段完全回落率,安全性能高。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33):130-132
目的:研究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STEMI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治疗,观察组给予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ST段回落≥50%率、ST段完全回落率、冠脉再通率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STEMI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心电图ST段的回落及血管再通,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124-130
目的:观察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目标,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例实施急诊临床路径,对照组70例实施常规干预。比较两组的静脉溶栓开始时间、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抢救成功率、好转率和死亡率。结果:观察组开始静脉溶栓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以及家属对医疗过程的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好转率和死亡率同及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急诊临床路径诊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能够提高疗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缩短治疗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28):44-45
目的:对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60例A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给予替格瑞洛治疗,经过6个月连续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T段回落情况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累积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观察组为9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时间段的LVEF、LVEDD及ST段回落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MACE累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ASTEMI的总体疗效和安全性相当,但替格瑞洛在改善ASTEMI患者LVEF、LVEDD和ST段回落情况等方面均优于氯吡格雷,具有更强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7):18-2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介入术后无复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98例,所有患者均行介入术治疗。术前根据TIMI分级标准评估结果分组,TIMI 0、Ⅰ级者为血管未通组,TIMIⅡ、Ⅲ级者为自发再通组。采用ROC曲线评估无复流发生的NLR临界值,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患者发生无复流的相关独立危险影响因素。结果:血管未通组中既往冠脉疾病史、介入术前TIMI血流分级0级、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自发再通组(P<0.05);同时,血管未通组的空腹血糖、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肌酸激酶同工酶及NLR均显著高于自发再通组(P<0.05);血管未通组使用血栓抽吸比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自发再通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9,当NLR值为3.2时其约登指数水平最高,提示NLR=3.2为其风险临界值;NLR水平(>3.2)是影响STE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独立风险因素(P<0.05);除此之外,既往冠状动脉血管病史、血栓抽吸、介入术前TIMI血流分级也是影响STEMI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无复流的相关风险因素(P<0.05)。结论:NLR>3.2是影响STEMI患者介入术后发生无复流的一项危险因素,对STEMI患者的早期危险分级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18)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和左旋精氨酸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旋精氨酸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6.7%和46.7%、)和死亡率(分别为0和6.67%)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左旋精氨酸治疗STEMI可明显提高患者冠脉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23):48-52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近期的预后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心血管外科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实施急诊PCI术的患者80例,依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强化组,各40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方案他汀药物治疗(术前使用20 mg阿托伐他汀),强化组实施强化方案他汀药物治疗(术前使用80 mg阿托伐他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心功能、炎症指标、近期预后、用药安全性状况。结果:强化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常规组80.0%(P<0.05)。术后1个月,强化组左室射血分数、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强化组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强化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0.0%,显著低于常规组30.0%(P<0.05)。强化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7.5%与常规组5.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强化他汀治疗可改善急诊PCI术治疗效果,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且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30):67-70
目的:观察出血高危风险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AMI)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进行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病例来源于在本院住院治疗的NSTEAMI且按照CRUSADE计分≥41分的2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磺达肝癸钠组和依诺肝素组,每组10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9、30、180 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评价在NSTEAMI患者中应用磺达肝癸钠至发病第9天时预防死亡或再次心肌梗死情况是否优于对照组;评价磺达肝癸钠预防死亡或再次MI方面优于对照药的作用是否持续至第9、30、180天。以严重出血评价至发病第9天时使用磺达肝癸钠和对照药物的安全性。结果:磺达肝癸钠组和依诺肝素组治疗9、30、180 d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磺达肝癸钠组治疗9、30、180 d时各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6.0%、8.0%和10.0%,均明显低于依诺肝素组的17.0%、20.0%和22.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出血高危的NSTEAMI患者中磺达肝癸钠可有效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不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与依诺肝素相比,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王柯妮  刘惠亮 《矿产勘查》2010,(12):80-82,85
目的探讨术后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的疗效。方法 60例STEAMI患者经PCI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强化治疗组(n=32)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1,对照组(n=28)按常规剂量(20 mg.d-1)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淀粉样蛋白酶A(SAA)和血脂水平在治疗后7、14 d时均有明显下降(P〈0.05),强化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hsCRP、SA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给予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期即可显著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和血脂水平,且疗效优于常规治疗剂量,有利于STEAMI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特点及其与炎症、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将80例成功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再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心电监测结果分为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n=48)和无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n=32),采用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浓度,同时测定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 PCI术后再通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损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60.00%),且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最多见,并易伴随再灌注损伤性ST段抬高(36.25%)。与无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比较,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组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及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而血清SOD、GSH-Px、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后易于发生再灌注损伤性心电图改变,其机制可能与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加重及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5):134-136
目的:评价急性ST段心肌梗死后择期PCI患者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近10年来所有择期PCI患者76例,同时随机抽取该时间段内因各种原因未行择期PCI患者76例,两组均给予标准冠心病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1年内情况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和出血等安全性指标。结果:择期PCI组患者机械并发症明显减少,两组患者出血等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择期PCI组患者乳头肌功能不全、室壁瘤、心脏破裂等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而出血等安全性指标两组对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23):128-130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的改变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有无合并原发性高血压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介入术前后人类生长因子(HG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人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GF、hs-CRP及s CD40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GF较治疗前升高,hs-CRP和s CD40L较治疗前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GF低于对照组,hs-CRP和s CD40L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经PCI治疗后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比未合并高血压患者要差,合并高血压是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15):68-69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型(NSTE-ACS)患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彩超检诊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NSTE-ACS患者55例作为研究组,另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超声各项检测指标。结果:研究组常规超声下左房内径(LA)、左室内径(LV)、左室壁厚度(LVPW)、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彩超下左室舒张末期充盈速度(A峰速)、E/A比值、左室心肌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峰速)、Ve/Va比值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早期NSTE-ACS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187-192
鄂拉山香加吾岗地区晚三叠世鄂拉山组火山岩相可划分为喷发相、喷溢相、溢流相、次火山岩相及火山颈相,以富Si、Na,高K,贫Ti为特征。在SiO2~Na2O+K2O图解中全部样品均落在亚碱性系列区,在AFM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在钙碱性系列区,为中-高钾过铝质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以高Be、W、Au、Zr、Hf、Te、Cs、Th,低Sr、Cr、Mn、Nb、Rb、Ta、Co、Ni、Cu为特征;稀土元素分析表明铕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轻稀土呈富集型。经Logσ-Logτ图解分析后,结合地质背景认为区内晚三叠世火山岩形成于左行斜冲的陆—陆后碰撞环境,为后碰撞加厚陆壳下部物质发生重熔后的产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7):132-134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梗死相关血管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4年5月本院收治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IAIM)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冠脉造影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心电图ST段抬高Ⅲ>Ⅱ中,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ST段压低AVL>I中,RCA病变占86.8%,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中,RCA病变占18.2%,明显小于LCX病变(P<0.05);心电图AVL S/R>1/3伴ST段压低>1 mm,RCA病变占84.0%,明显大于LCX病变(P<0.05);V3导联ST段压低与Ⅲ导联ST段抬高比值>1.2时,LCX病变占77.8%,明显大于RCA病变不同部位闭塞所占比例(P<0.05);在0.51.2之间时,RCA病变远端闭塞占75.0%,明显大于RCA近中段闭塞和LCX闭塞病变组(P<0.05);<0.5时RCA近中段闭塞共占87.5%,明显大于其他两个位置(P<0.05)。结论:IAIM患者心电图显示与梗死相关动脉具有明显相关性,因此具有明显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5,(23):10-11
目的:探讨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伴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预测左前降支(LAD)阻塞部位的准确率。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科145例前壁AMI患者伴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辅助预测LAD阻塞部位与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显示阻塞部位进行对比分析,以大对角支(LD)或第1对角支(D1)为界划分LAD为近、远段。结果:145例前壁AMI患者中40例(27.59%)STⅠ、a VL抬高>0.1 m V,42例(28.97%)STⅡ、Ⅲ、a VF压低≥0.1 m V。STⅠ、a VL抬高>0.1 m V判断阻塞部位在LAD之D1或LD开口近段的敏感性(54.90%vs 52.17%,P=0.757)、特异性(87.24%vs 94.74%,P=0.096),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70.0%(28/40)vs 90.0%(36/40),P=0.0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LD为界时LAD近段闭塞有较高的阳性预测值。STⅡ、Ⅲ、a VF下移≥0.1 m V判断阻塞部位在LAD之D1或LD近段的敏感性(58.82%vs 56.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特异性(87.24%vs 96.06%,P=0.044)、阳性预测值[71.43%(30/42)vs 92.86%(39/42),P=0.010],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LD为界时LAD近段闭塞有较高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论:高侧壁、下壁导联ST段变化对前降支阻塞部位的预测有重要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29):83-85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护理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且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