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论述了聚丙烯(PP)的溶液、熔融、固相及悬浮接枝改性方法,介绍了PP的接枝反应机理,还探讨了接枝反应体系中单体、引发剂、溶剂和工艺条件的选择和对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对聚丙烯(PP)固相接枝正成为研究的热点。大连轻工业学院化工材料学院和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以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PP—g—MAH)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紫外光照射法和化学溶胀法预处理对固相接枝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紫外光照射时间和照射强度可提高PP—g—MAH的接枝率。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聚丙烯(PP)接枝改性方法及其研究进展。对溶液法接枝、熔融法接枝、辐射法接枝等工艺技术进行了探讨,同时对各种不同接枝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得出超临界CO2协助固相接枝工艺是相对环保、实用的聚丙烯接枝改性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主链结构对聚丙烯球形粒子中苯乙烯固相接枝聚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DQ型催化剂催化丙烯均聚和丙烯 /少量乙烯无规共聚得到的两种多细孔球形聚烯烃粒子为母体 ,进行了自由基引发苯乙烯固相接枝共聚 ,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两种粒子中接枝聚合规律的影响 ,发现共聚物 (PPR )母体中的苯乙烯接枝共聚比均聚物 (PP )有更高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与PP的接枝产物相比 ,具有相同接枝率的PPR接枝产物的熔点和熔融焓下降幅度较大。研究表明 ,聚丙烯的链结构对其固相接枝共聚规律和接枝产物性质有直接的影响 ,少量共聚单体的存在有利于提高接枝效率 ,并影响支链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制备丙烯-苯乙烯接枝共聚物(PP-g-PS)(PP表示聚丙烯、PS表示聚苯乙烯)的研究进展。PP-g-PS的制备方法包括熔融接枝法、固相接枝法、Hivalloy合金技术、辐射接枝法、反应性单体法和大分子单体法。前3种方法得到的均是PP/PP-g-PS/PS共混物;辐射接枝法仅适用于PP的表面改性;PS大分子单体的空间位阻大,在共聚物中的含量较低;反应性单体法是一种很有工业应用前景的方法,可通过活性接枝共聚合反应,得到支链长度和接枝点密度可控的PP-g-PS。  相似文献   

6.
超临界二氧化碳协助丙烯酸丁酯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超临界CO2为溶胀剂和携带剂协助丙烯酸丁酯(BA)固相接枝改性聚丙烯(PP)。考察了超临界溶胀条件、接枝反应条件等因素对接枝产物PP-g-BA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示差扫描量热、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PP-g-BA进行了表征,并测试了PP-g-BA的接触角、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41℃、8.1MPa的超临界CO2中溶胀4h,再在80℃、常压下反应2h,得到接枝率为3.95%的极性PP。表征结果显示,BA接枝到了PP分子链上;PP-g-BA的熔点和表观结晶度明显下降;随接枝率的增加,PP-g-BA的热稳定性提高;与PP原料相比,接枝PP的接触角由98°降至72°,极性和亲水性明显改善;PP-g-BA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力学性能与原料的性能相近,接枝过程中PP几乎未降解。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固相接枝聚合及接枝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有关聚丙烯固相接枝机理的文献报道,讨论了引发剂、催化剂、接枝单体、界面剂等反应物的种类与用量以及反应温度、搅拌转速等影响因素对接枝反应的影响,对聚丙烯固相接枝反应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水相悬浮溶胀接枝法接枝苯乙烯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费建奇  忻海 《石油化工》2006,35(7):638-64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用水相悬浮溶胀接枝法合成了聚丙烯(PP)接枝苯乙烯(S t)的PP-g-S t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溶胀时间、苯乙烯和BPO含量对S t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较佳的接枝反应条件为:m(S t)∶m(PP)=1、w(BPO)=0.8%、60℃溶胀90m in、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6~7h。在较佳的接枝反应条件下,S t的接枝率可达13.2%以上。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S t能接枝到PP大分子主链上;示差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PP-g-S t接枝共聚物的熔点无明显变化,接枝反应主要发生在PP的无定形区。  相似文献   

9.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采用超细聚丙烯(PP)颗粒进行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固相反应,制备出PP接枝MAH接枝聚合物(PP-g-MAH);考察了单体加入量、界面剂加入量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G_(MAH))的影响;将得到的具有不同G_(MAH)的接枝聚合物,作为相容剂用于PP和尼龙(PA)-66共混实验。采用FTIR,DSC,SEM等方法对聚合物及共混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共混物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可制备出G_(MAH)高达2.91%的PP-g-MAH;PPg-MAH的GMAH越高,越有利于PP和PA-66相容性的提高,且共混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以G_(MAH)高的PP-g-MAH作为相容剂时,为达到相同力学性能和相容性,共混体系中所需要加入的相容剂数量就越少。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苯为界面剂,采用超细聚丙烯(PP)颗粒进行接枝马来酸酐(MAH)的固相反应,制备出PP接枝MAH接枝聚合物(PP-g-MAH);考察了单体加入量、界面剂加入量以及反应温度对接枝率(G_(MAH))的影响;将得到的具有不同G_(MAH)的接枝聚合物,作为相容剂用于PP和尼龙(PA)-66共混实验。采用FTIR,DSC,SEM等方法对聚合物及共混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共混物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可制备出G_(MAH)高达2.91%的PP-g-MAH;PPg-MAH的GMAH越高,越有利于PP和PA-66相容性的提高,且共混体系表现出较好的力学性能;以G_(MAH)高的PP-g-MAH作为相容剂时,为达到相同力学性能和相容性,共混体系中所需要加入的相容剂数量就越少。  相似文献   

11.
聚丙烯悬浮固相接枝丙烯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水为分散介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98℃和一定的搅拌速度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察聚丙烯(PP)悬浮固相接枝丙烯酸(AA)反应中主要原料组份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投料质量比为PP∶AA∶BPO∶H2O=30∶2.0~3.0∶0.50~0.75∶80,界面剂二甲苯的加入可明显提高接枝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反应时间、PP的等规度和颗粒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接枝共聚物PET-PP与PET/PP共混体系结构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一种能增进PP和PET相容的接枝共聚物PET-PP。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D)对PET-PP与PET/PP共混的多相体系研究结果表明;PP-PET接枝共聚物能降低PET的冷结晶峰温(T_(cc))和熔体结晶峰温(T_(mc)),但不影响PET的熔融温度(T_m)。在它们的三元共混体系中PP对PET有结晶促进作用,但并不生成共晶。电子显微镜(SEM)照相证明了PP-PET确实增强了PP和PET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3.
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改性制备粘性聚丙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在水-甲苯介质中,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丙烯酸粉末进行非均相接枝共聚反应以及接投聚丙烯的粘合性。采用正交实验探索引发剂用量、单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接枝度和接枝效率的影响。探讨了接枝聚丙烯对极性材料(铝箔、尼龙)的粘合性与接枝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分子量PP接枝产物接枝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高分子量聚丙烯(PP)接枝含氧活性基产物接枝率的测定方法。用元素分析仪先测定氧元素含量,再计算出接枝产物的接枝率,方法简单、快速,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为高分子量PP接枝产物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胶乳法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非隔氧条件下,研究了马来酸酐(MAH)和苯乙烯(St)两种单体在胶乳体系中对天然橡胶(NR)的接枝改性。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接枝产物进行定性表征;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MAH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当天然胶乳(总固含量为60%)用量为50 g、BPO用量为0.5 g、MAH和St两种单体用量均为1.0 g、反应温度80℃下反应4 h时,可制备MAH接枝率为1.78%的马来酸酐-苯乙烯双单体接枝天然橡胶(NR-g-(MAH-St)),MAH的接枝效率为57.85%;St单体的引入可以提高MAH单体在NR大分子链上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示差扫描量热分析结果表明,接枝后的NR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化不大,但结晶度较接枝改性前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以石蜡为基本原料,以BPO作为引发剂,研究石蜡接枝MAH的工艺条件,在初步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摸索出最佳工艺条件:温度为140℃、MAH用量为5g、引发剂用量为0.20g、反应时间为5h。找出影响石蜡接枝MAH的主次因素。同时对接枝石蜡进行乳化,不加助乳化剂,仅加入少量乳化剂就能将其乳化,得平均粒径在100nm以下。用这种方法制出的接枝石蜡更有利于制成微乳蜡,以满足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