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静 《A&S》2004,(63):49-49
在诱人的中国安防市场,单一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安防系统的功能需求,对于垂涎中国市场大饼的安防厂商来说,如何在顺应产业IT化发展中,走出差异化的道路,以及获得客户的普遍认可,成为所有安防厂商共同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A&S》2004,(65):38-38,40
当前的中国安防市场多数还是以价格为导向,一方面是消费者为了节省费用,加上对于安防产品的选购专业知识不足,因此往往以价格为采购上的主要诉求;另一方面,生产厂商为了抢占市场占有率,也只有不断压低产品的价格,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导致当前安防市场上充斥了许多便宜但品质不佳的产品。大家似乎都忘记了安装安防产品的主要目的为何?  相似文献   

3.
杨沛文 《A&S》2005,(3):46-53
从2003年底开始,索尼中国专业系统集团专业系统营销本部商业解决方案亚洲(中国)部总监松野尾萌开始在中国与中国的营销团队一起,带领Sony哪走向更广阔的中国安防市场。他要怎么协调研发,产品、服务、销售等诸多环节一一到位,让Sony的安防事业在中国创下更亮眼的成绩?  相似文献   

4.
文军 《A&S》2007,(7):156-157
目前安防监控市场的模拟和数字之争非常激烈,而智能监控的发展正如火如荼,到底什么样的系统更适合中国安防监控市场呢。索尼作为安防监控的专业厂家,不断地研发、制造高性能的产品,同时也利用最先进的产品、技术来设计出多种系统、解决方案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植根于中国市场”一直是索尼安防监控的业务方针,索尼不仅非常重视产品方面的“中国研发”、“中国制造”,今年又根据目前中国市场的特点设计出了索尼新型的混合网络监控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刘恒 《A&S》2004,(64):70-72
相较于正在兴起的中国安防企业来说,Ademco/Honeywell Security犹如一个超级王国,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历史、丰富的产品线、领先的技术优势……,从而遨视群雄。进入中国安防市场十多年后的今天Ademco/Honeywell Security依然凭借着它雄厚的整体实力,在中国的安防产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刘爱华 《A&S》2007,(8):138-140
产品检测是保证安防产品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部分安防产品进入市场生产销售的必要前提。为了做好安防产品的品质管控工作,促进安防产业健康发展,公安部出台了相关的安防产品检测和认证制度。那么,目前我国有哪些安防产品是需要进行强制认证和检测的呢?在产品检测和认证方面,有哪些基本知识是安防企业所必须了解的?国内外安防产品检测有何不同?此次,我们有幸邀请到国家安全防范报警系统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上海)牟晓生主任,请他帮忙解答安防产品检测方面的有关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中国数字化安防行业.经过近10年来的发展,已经在产品、软件和解决方案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相对于IT和通信行业,对比于国际市场,中国的数字化安防产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作者认为,只要认真研究,聚焦应用,提供高端数字化安防解决方案,完全可以迎头赶上,井于文中详细阐述其观点。  相似文献   

8.
宁勇 《A&S》2004,(70):73-73
安防A类缺陷(安全性缺陷)是一个也不能有的,除了A类缺陷(安全性缺陷)外.其它的不合格率一般应该控制在2%以内.即产品的合格率必须保证在98.00%以上.才能够满足安防市场的需求:而一些国外知名品牌的合格率基本上在99.50%左右;不同种类的安防产品合格率不宜作统一规定.这是由于不同类别的产品其加工的难度不同、所用的材料不同,客户对具体产品的要求也不同.加上国内目前不同种类安防产品的生产力水平不一致等现状.因此,现在我们对安防产品的合格率不宜作统一规定;如果对各类别的安防产品强作统一的要求.以及对同种类的安防产品实施同一合格率标准,就会造成产品合格率的标准难于制定.势必引起各类安防产品生产者的不平等竞争。最终可能会因标准的问题而诱发安防业的混乱.  相似文献   

9.
“防范于无形”一直是全球商业安防领域追求的目标。回顾2006年,中国零售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于日益严重的商品失窃问题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全球领先的美国WG Security安防系统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不断将全球最新的商业安防产品带到中国,向中国用户奉献与全球同步的高性价比产品。2007年,我们将向中国用户提供新一代的SKY-Guard系列开放式智能声磁系统,这是全球第一个环形防窃系统。我们将帮助零售用户获得革命性的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安防市场中的矩阵产品众多,在产品功能和技术上各具特色,本文探讨了矩阵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同时也介绍了矩阵安装和调试的相关事项。  相似文献   

11.
历来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地处中国内陆市场腹地,近年来经济规模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与此同时也在积极加快安防建设的步伐,安防市场在平实中显现出无限动量。在透视武汉安防市场的同时,本专题还将向您介绍武汉地区的安防工程案例和重要安防工程商。  相似文献   

12.
张木兰 《A&S》2004,(70):52-57
目前,中国安防制造商在研发、制造、营销等方面正日益形成相当的实力与基础,也由于各个厂家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动态饱合及激烈竞争,中国安防制造商正摩拳擦掌,将眼球紧盯上了海外市场。不过,究竟中国安防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他们如何打进海外市场?即将打算经营海外市场的制造商又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海外市场。本刊再一次站在专业媒体的角度,本着“We Promote Sccurity”的理念,针对中国所有安防业生产制造商调查目前中国安防外销的现况。此外,我们还首度将调查规模拓展至全球市场,深入了解目前的国际安防买家怎么看中国安防产品?以及他们接下来的采购时间,产品项目。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9日,全球自动化控制和安防技术的领导者世界500强企业霍尼韦尔(Honeywell),与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在厦门举行了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通过此协议,双方将建立长期的供货合作及战略伙伴关系:霍尼韦尔承诺向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开发的项目提供优质的安防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及解决方案,建发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承诺在项目上最大限度地优先采用霍尼韦尔的安防产品和系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对于高端楼盘来说,一套同样高品质的安防系统必不可少。同时,系统建设时如何配合大楼的外观设计、建筑风格、文化品位等诸多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单是前端摄像机针对不同区域和实际环境特点的选型问题,就要经过多方的考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新修订版专利法关于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的内容有较大的完善和补充,进一步激发和保护设计师进行产品设计创作的知识产权和设计创新性。文章通过对具体案例产品申请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的实践过程的分析与总结,为设计师从事产品外观设计创作提供了创作思路,探讨了申请产品外观设计专利实践过程中的产品设计的设计特点和方法,以及新版专利法中关于产品外观设计部分新增修改和重要完善的内容。设计师通过借助产品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规则和手段进行产品设计和创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也带动了中国安防产业的发展。如今,物联网的蓬勃发展极大提升了传统安防的技术水平,以有源RFID与视频联动的新视频监控系统、智能门禁系统、智能门锁系统、智能巡更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区域人员定位系统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安防产品,已展现出更加先进的技术性能和市场适应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认可和赞誉。  相似文献   

17.
詹志文 《A&S》2005,(2):34-34,36
写了这么些年的《放眼中国》的专栏,每次提笔时最痛苦的并不是写稿的过程,而是要思考该写什么样的题目。近来笔者也接到几位非安防产业读者打来的电话,跟我讨论该如何进入安防产业,这让我联想起来,一个企业或产品的成功,重点在于一开始的定位,如果定位错误,那么后续的发展也就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8.
徐平 《A&S》2005,(4):40-41
纵观安防领域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各种高新技术在安防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产品需求方面,只能提供某一单项功能的安防产品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集报警、闭路监控、门禁以及楼宇自控等各种安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安防平台越来越受到客户的青睐,成为安防产品市场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李兰 《A&S》2014,(7):65-65
安防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其产品、技术、服务等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如今的安防系统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视频监控系统.安防系统已经扩展威为可以集成各行业业务管理、数据传输、视频、报警、控制、存储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化发展格局,中国安防行业已经从初创期进入全面的成熟发展期。  相似文献   

20.
从专用领域到民用市场普及,这条路安防行业走的有,点漫长且坎坷。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安防行业开始缓慢发展,时至今日,已历经二三十个年头。但从整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即便是人们手中闲钱变多,安全意识增强,甚至是行业蓬勃发展的近几年,安防系统的使用依然普遍集中在中高端领域,由政府政策主导已成为国内安防行业的一大特点。虽然近几年低端领域安防产品也有所涉及,但由于成本等因素的限制,所使用的安防产品也基本无法与中高端领域中相提并论,也无法全面铺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