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研究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弹流润滑特性,在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理论研究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线接触等温弹流润滑数学模型。利用直接迭代法对传动副的弹流润滑进行求解,得到了传动副的油膜压力和油膜厚度曲线,分析了传动副在齿根圆、分度圆、齿顶圆处的弹流润滑特性,最后,分析了喉径系数和滚柱半径对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传动副具有良好的润滑特性,增大喉径系数和滚柱半径,能够有效改善传动副的润滑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润滑性能,在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滚柱包络端面啮合蜗杆传动的简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基于各润滑状态区内近似膜厚和膜厚比计算公式,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出了该传动副在整个传动过程中的润滑状态、最小油膜厚度时域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该传动副具有较好的润滑性能;最后,分析了滚柱半径R和喉径系数k对该传动副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要使该传动副保持良好的润滑性能,滚柱半径R不宜过大,喉径系数k不宜过小。 相似文献
4.
5.
包络法加工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定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原理及定子齿形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啮合理论的包络法得出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定子齿廓方程和齿形。以此为依据,对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定子的包络加工方法及工装设计进行了研究,最后在滚齿机上制造出了这种传动的定子。 相似文献
6.
运用行星轮系的效率分析方法,全面分析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效率计算问题,并分蜗杆主动和蜗杆从动等四种情况给出了相应的效率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情况下,传动效率的差异及传动效率随传动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对于该种传动的设计与制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机械传动》2017,(8):28-33
为了改善蜗杆传动副的润滑性能和抗胶合能力,提高其传动的效率,在倾斜式双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啮合理论和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倾斜式双滚柱包络环面蜗杆传动的简化弹性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及等温线接触弹流数学模型,利用牛顿迭代法和Newton-Raphson法进行了数值求解,得到该传动副的油膜压力及油膜厚度曲线,并分析了传动副在蜗轮齿根圆、分度圆、齿顶圆及每条接触线上的弹流润滑特性,最后分析了润滑油黏度对传动副弹流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度圆到齿顶圆之间的接触区域的润滑特性较为优越;接触线4上的油膜厚度较其他三条接触线上的油膜厚度增大,二次压力峰值减小;黏度越大润滑特性越好。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坐标系统和中心蜗杆及定子齿面实体的数学模型,完成了基于solidworks系统的减速器虚拟装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Dynamic Designer/Motion减速器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的啮合坐标系统以及中心蜗杆和内超环面齿轮齿面的数学模型,完成了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减速器各零件的三维实体建模和减速器整机虚拟装配,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减速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 相似文献
10.
11.
12.
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弹流润滑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笨文对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进行了探讨,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这种传动的润滑状态,提出了最小油膜厚度的计算点。为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弹流润滑圆柱滚子轴承径向刚度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滚动轴承刚度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对圆柱滚子轴承受力和弹性变形进行了分析,得出了静态工况下滚动轴承的刚度计算式.在此基础上,将有关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引入轴承刚度计算过程,以Dowson-Higginson油膜厚度公式为依据,研究了油膜厚度对轴承刚度的影响,推导出了用于计算圆柱滚子轴承径向刚度的数学公式,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Hugh Spikes 《Lubrication Science》2015,27(1):45-67
Elastohydrodynamic lubrication (EHL) is present in all lubricated components whose elements roll together, including gears, rolling bearing, cams and constant velocity joints. These are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very localised and thus very high pressure contact, of order 1 to 3 GPa, between the elements. Two important practical properties of EHL contacts are the lubricant film thickness and the friction, and lubricant and machine designers and users need to be able to predict both of these. In principle, they can be determined from full numerical solution of the elastohydrodynamic problem. However, this is quite difficult and time‐consuming and requires detailed knowledge of the rheology of the lubricant film at high pressure and shear rate. This paper is aimed at practising engineers and describes alternative approaches, i.e. how EHL can be applied to predict film thickness and friction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基于计算机代数系统的超环面传动齿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计算机代数系统Mathematica对超环面传动进行了齿面分析,证明了应用两种不同方法推导出来的齿面方程结果是一致的。文中给出了相应的方程和图片。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