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孟德铭  宿少玲 《黄金》2014,(5):51-54
采用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等工艺方法考察了某高砷型难溶金矿石的浸出特性。其结果表明,超细磨、边磨边浸和强化碱浸工艺均能有效提高金的浸出率。矿样超细磨至-37μm占99.7%时,金的氰化浸出率从23.7%提高到73.6%,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从18.5%提高到66.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边磨边浸,而后再继续浸出,金的氰化浸出率进一步提高到82.4%,金的非氰化浸出率提高到72.9%;在同样磨矿细度条件下进行碱浸预处理,碱浸6~9 h金的氰化浸出率为88.3%~87.5%,碱浸9~12 h金的非氰化浸出率为89.7%~90.2%。  相似文献   

2.
采用塔式磨浸机对金品位3. 55 g/t,含砷0. 19%,含硫0. 80%的含金硫酸烧渣进行碱式预处理、非氰边磨边浸和搅拌浸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边磨边浸—搅拌浸出工艺适宜处理该含金硫酸烧渣,在最佳条件下,采用非氰浸金剂JJC,可获得良好指标,金浸出率由常规浸出的74. 4%提高到90. 4%;超细磨边磨边浸可显著提高金的浸出效果。该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含金烧渣和含金矿石中金的有效回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边磨边浸氰化提金工艺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往塔式磨浸机里加水的方式对磨矿细度、磨耗、金的边磨边浸率及氰的消耗有重大影响。这是由于塔式磨浸机的工作原理不同于常规卧式球磨机所致。当磨浸机的尺寸、螺旋转速、装球充填率、给矿粒度及日处理量一定后,加水方式就成为影响塔式磨浸机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孟宇群  张佩璜 《黄金》1995,16(11):44-48
在进行边磨边浸氰化提金工艺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往塔式磨浸机里加水的方式对磨矿细度、磨耗、金的边磨边浸率及氰消耗有重大影响。这是由于塔式磨浸机的工作原理不同于常规卧式球磨同所致。当磨机的尺寸、螺旋转速装球充填充、给矿粒度及日自理量一定后。加水方式就成为塔式磨浸机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细磨氰化浸金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搅拌磨细磨氰化的浸金工艺,考察磨矿细度、液固比、氰化钠用量和助浸剂对金浸出率的影响。与常规氰化浸金工艺相比,细磨氰化法浸金大大缩短了浸出时间,降低氰化钠用量60%,金浸出率提高10%,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搅拌磨机械化学氰化浸金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杨华明  邱冠周 《黄金》1998,19(4):36-38
研究了搅拌磨机械化学氰化的浸金工艺,考察了磨矿细度、液固比、氰化钠用量和助浸剂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氰化浸金工艺相比,机械化学氰化浸金大大缩短浸出时间,降低氰化钠用量60%,金浸出率提高10%,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以塔式磨浸机为核心,对金矿石进行边磨边浸,然后进入炭吸附,使金矿石的全泥氰化浸出率达到96.6%,金的总回收率达到93.4%。一台塔式磨浸机取代传统磨矿流程中的一磨、二磨、螺旋分级、水力旋流器及部分浸出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能耗50%。  相似文献   

8.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10,31(4):42-43
采用边磨边浸氰化工艺对山东某矿山的金精矿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11(NaOH用量10kg/t),浸出液氰化钠质量分数为0.3%条件下,对金精矿进行边磨边浸4h(矿样细度-325目90%),可有效地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与常规氰化法相比,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4.8%,达到97.8%。  相似文献   

9.
边磨边浸—炭吸附提金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佩璜  吴敏杰 《黄金》1996,17(9):37-40
以塔式磨浸机为核心,对金矿石进行边磨边浸,然后进入炭吸附,使金矿石的全泥氰化浸出率达到96.6%,金的总回收率达到93.4%。一台塔式浸机取代传统磨矿流程中的一磨1、二磨、螺旋分级,水力旋流器及部分浸出槽,大大缩短工艺流程,节省能耗50%。  相似文献   

10.
TW型塔式磨浸机构造和原理及其在黄金选冶厂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敏杰  孟宇群 《黄金》1998,19(8):37-40
描述了塔式磨浸机磨矿原理和边磨边浸机理,简要介绍了边磨边浸,炭吸附提金新工艺的半工业性试验效果,以及塔式磨浸机用于二段磨矿的生产结果。对利用塔式磨浸机超细磨处理含硫化物浸金矿石及废弃尾矿,强化碱浸顶预处理含砷难精金矿的实验室研究了工作也做了简要介绍,展示了塔式磨浸机在黄金选冶上的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蓝碧波 《黄金》2013,(6):48-52
对难处理金精矿进行了超细磨—氰化浸金的试验研究。最优工艺条件为:磨矿介质粒径1.6 mm、磨矿时间45 min、氰化浸出矿浆浓度33.33%、氰化钠质量分数0.5%、搅拌浸出48 h。在此试验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93.70%。  相似文献   

12.
四方金矿选矿工艺技术改造与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思军 《黄金》2013,(9):65-67
针对四方金矿选矿厂工艺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在现有条件下对其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对碎磨系统和浸出系统的优化改造,金回收率提高了1.22%,处理矿量增加21t/d,并降低了选矿生产成本和尾渣、尾液的指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因给料粒级宽泛,含铜矿物嵌布粒度细的特性,传统球磨机难以达到细磨的要求,德兴铜矿尾矿回收厂采用JM2200BF型立磨机取代球磨机,并对立磨机介质充填率、搅拌转速、磨矿浓度等相关运行参数进行了工业调试及优化。与球磨机相比,立磨机的使用使现场磨矿效果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并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高效回收尾矿资源中的金矿物,对含金尾矿进行了选冶联合试验研究。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固体废弃物中的金含量为0.86 g/t。工艺矿物学研究表明,矿样宜采用浮选—浮选金精矿预处理—浸出的选冶联合工艺来回收金。浮选条件试验、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粗选在Na2CO3用量为500 g/t、(NaPO36(六偏磷酸钠)用量为50 g/t、CuSO4用量为75 g/t、异戊基黄药+丁铵黑药用量为120 g/t、松醇油用量为40 g/t的条件下,通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的闭路工艺流程,可获得产率为14.23%、金品位为5.21 g/t、金回收率为86.21%的金精矿。在金精矿磨至-0.037 mm占70.12%的条件下,直接浸出率为41.60%,金的浸出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大部分金呈微细粒被黄铁矿包裹以及金矿物多为碲金矿、碲金银矿和含金碲银矿等所致;金精矿氧化焙烧—氰化浸出的合适条件为氧化焙烧温度为750 ℃、焙烧时间为60 min、焙砂细度为-0.037 mm占85%、矿浆浓度为33%、矿浆pH值为10.5、NaCN用量为10 kg/t、浸出时间为24 h,在此条件下金的氰化浸出率为73.76%,与金精矿直接氰化指标(金氰化浸出率为41.60%)相比,金的氰化浸出率提高了32.16%。  相似文献   

15.
吕良  岳铁兵  王威  郭珍旭 《黄金》2021,42(3):56-59
非洲几内亚某氧化型金矿石中金以微细粒形式嵌布于脉石矿物裂隙,针对该矿石性质,在阶段磨矿的基础上,采用重选—浸出工艺,获得了较好指标:金总回收率达到96.60%,其中尼尔森重选可获得金品位129.82 g/t、金回收率62.03%的精矿;重选尾矿经环保浸出剂浸出,尾矿金品位降至0.12 g/t,金浸出率34.58%。研究结果为中资企业开发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乌拉嘎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西坑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及金矿物嵌布粒度均较细。选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经原矿浮选—金精矿重选—重尾生物氧化—氰化浸出—锌粉置换提金工艺处理,金的选矿总回收率为80.09%,比现有工艺流程提高了26.45%;经原矿浮选—金精矿焙烧—焙砂氰化浸出—锌粉置换提金工艺处理,金的选矿总回收率为76.49%,比现有工艺流程提高了22.85%。这表明,金精矿须经氧化预处理,才能提高金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17.
遂昌金矿二段球磨闭路的磨矿产品细度已经达到极限,致使尾矿中金、银品位难以进一步降低。对艾砂磨机与二段球磨机的磨矿效果及产品的氰化浸出效果进行了对比,并介绍了艾砂磨机在选冶车间二段磨矿中所进行的工业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艾砂磨机开路磨矿替代原二段球磨闭路磨矿,其磨矿产品-74μm从75%提高到95%,氰化尾渣金品位从0.35 g/t降低到0.12 g/t,银品位从13.17 g/t降低到7.4 g/t,指标较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磨矿细度和二浸二洗对氰化浸出率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黄金冶炼企业的酸洗渣为原料,针对磨矿细度和二浸二洗对该酸洗渣氰化浸出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以确定该酸洗渣的最佳氰化浸出流程及浸出条件。本次研究共进行了5组平行试验,结果表明,磨矿细度达到-325目且>90%时,浸出效果最好,一浸一洗即可达良好的浸出效果,金浸出率可达72%以上,二浸二洗对浸出率的提高无明显效果。试验结果发现,在浸出过程中,采取磨矿细度-325目且>90%,一浸一洗的浸出流程即可达到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