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开式涡轮转盘塔用于液液固体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晓祥  汪鸿涛 《化工学报》1993,44(2):171-177
由转盘塔改型的开式涡轮转盘塔是一种新型的搅拌萃取塔,它适用于固含量较高的体系.其特点是每个转盘下方有3条叶片.选用水-煤油-石英砂体系,以丁酸为溶质,在内径52mm的塔中作流体力学和传质实验.结果表明,传质方向对液体分散相滞留率、固相滞留率和体积传质系数都有一定影响.固体颗粒的存在可降低扩散单元高度,但对传质并不总是有利.  相似文献   

2.
新型转盘萃取塔在己内酰胺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转盘萃取塔在己内酰胺精制中萃取效率的影响因素,影响转盘萃取塔传质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级间的轴向返混和沟流。介绍了新型转盘萃取塔的设计及其在70 kt/a己内酰胺精制装置中的工业应用效果。与原装置转盘萃取塔的运行情况比较,新型转盘萃取塔内的固定环平面增加了筛孔挡板,能有效抑制转盘萃取塔内的轴向返混,提高转盘萃取塔的传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在改进型转盘萃取塔中,以磷酸三丁酯(TBP)为萃取剂,航空煤油为稀释剂,对不同浓度的湿法磷酸进行萃取净化,并以蒸馏水为反萃剂对萃取相进行反萃。研究结果表明:转盘萃取塔用于萃取净化湿法磷酸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能取得较好的萃取和反萃效果。实验转盘塔在运行过程中稳定性较好。在该萃取体系下,Ф50mm转盘萃取塔的理论级当量高度约为0.65m。  相似文献   

4.
根据双膜理论,建立了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关联式;依据柱塞流模型,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和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2种实验体系在内径为25mm的塔内对金属板波和金属丝网θ环2种填料的传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传质数学模型能较好地描述超临界流体填料萃取塔的传质性能。  相似文献   

5.
根据学校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化工原理传质部分的实验流程、装置及内容进行了设计,先后设计了填料塔蒸馏实验、板式塔连续精馏实验、氧解吸法的吸收实验、转盘塔萃取实验、板式塔和填料塔的流体力学实验。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着重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尽可能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以中试填料萃取塔为设备研究了复合萃取剂(正辛醇和煤油)萃取林可霉素的宏观特性及传质强化。使用斜率法确定萃合物的结构和反应平衡常数以指导改进设备和强化传质;为了提高林可霉素萃取效果,考察了溶液pH值、相比(W/O)、填料类型、分布盘的使用等因素对提取林可霉素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正辛醇为萃取剂萃取林可霉素的过程中,反应平衡常数K为0.072;复合萃取剂中正辛醇最佳含量为0.8(体积分数);萃取林可霉素的最佳pH值为10~11,最佳相比(W/O)为3;规整填料和散装填料萃取效果有限,分布盘可以大大加强传质,同时加装分布盘的填料萃取塔的单位体积处理量是混合澄清槽的12.8倍,萃取剂循环量大大减少。研究结果对复合萃取剂的萃取机理和填料萃取塔提取林可霉素的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对萃取综合设计型实验装置进行设计与改进。在对原桨叶萃取实验装置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的基础上对萃取塔形式进行选择,并对往复振动筛板萃取塔与转盘萃取塔进行设计,同时,对液位控制与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液液萃取是医药和化工生产中一个重要的单元操作,根据不同的生产要求和处理物料的特性,近年来,国内外开发和使用了许多新型的萃取设备。若装有波纹板的澄清器和具有快速兼慢速传质过程的离心萃取器等。文献还介绍了Lugrgi多盘澄清器、IMI型混合澄清器、Denver型混合澄清器、Holmes低型澄清器、Ke(?)ics静态混合器以及Karr往复板柱、Graesser萃取器等设备。Mersmann和Bender等人对Karr型萃取器、ARD(不对称转盘塔)和RDC(转盘萃取塔)亦做了较详尽地报导。  相似文献   

9.
在设计的新型微孔分散轮盘塔中,采用微孔分散技术对萃取过程进行强化传质,以磷酸/水/TBP+煤油为实验体系,研究了该萃取设备净化湿法磷酸的萃取特性。考察了孔径为75μm的微孔网分散轮盘在不同相比、转速、停留时间下对萃取率和反萃取率的影响,并在不同转速下与普通转盘塔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分散轮盘比普通转盘有较好的分散效果,其中转速对其有明显影响;萃取的适宜条件为转速250 r min 1,相比4:1,停留时间10 min,磷酸萃取率可达54.92%;当转速250 r min 1,相比为6,停留时间15 min,磷酸反萃率可达85.33%。  相似文献   

10.
塑料花环填料的流体力学及传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李锡源  王恩祥 《化学工程》1991,19(3):43-47,55
本实验用空气-水-氨体系,在内径为φ600 mm的塔中,对塑料花环填料进行了流体力学及传质特性的测试。结果表明花环填料通量大、压降低、在高液体负荷下具有极好的传质性能,而且耐腐蚀、不易堵塞。实验测定的塔填料因子和传质系数有设计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设计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塔系统,并对其流体力学特性和传质性能进行了研究,为工业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在连续逆流操作的超临界填料萃取塔、筛板萃取塔和喷淋萃取塔中,应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两种实验体系对流体力学模型和传质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内径25mm的连续逆流超临界流体萃取筛板塔中,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2种体系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到了描述超临界流体萃取筛板塔流动特性的关联式,应用柱塞流模型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筛板塔的传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3.
在内径25mm的连续逆流超临界流体萃取筛板塔中,对超临界二氧化碳/乙醇/水和二氧化碳/异丙醇/水2种体系的流体力学特性和传质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到了描述超临界流体萃取筛板塔流动特性的关联式,应用柱塞流模型对超临界流体萃取筛板塔的传质性能进行了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14.
采用激光多普勒测速仪(LDV)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对转盘萃取塔(RDC)内的单相流流场进行了测量和模拟。发现塔内存在沟流和级间的旋涡流动,级间返混严重,为此发明了一种装有级间转动挡板的新型转盘萃取塔(NRDC)。NRDC与传统的RDC的区别在于安装了设计独特的转动挡板。这些转动挡板安装在2个转盘之间,固定在转动轴上,并与固定环处于同一水平面。LDV测量和CFD模拟结果发现,NRDC可有效抑制沟流和级间旋涡流动。传质实验和流体力学表明,NRDC的传质效率比RDC高20%—40%,而液泛速度大致相当。成功地将NRDC用于引进RDC的扩能改造和新塔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5.
气升式生物反应器内高粘性介质中气-液传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直径为100mm,高3000mm 并有内径为2mm 单喷嘴的气升式外循环生物反应器内,以藻酸钠溶液为高粘度模拟介质,在较广泛的操作条件下,实验测定了反应器内液体的循环时间、平均气含率、局部气含率及氧的体积传质系数随介质粘度、表观气体速度的变化。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经验关联。  相似文献   

16.
转盘塔是一种高效液一液萃取设备。国内外在石油、化工等行业已迅速推广。它多应用于丙烷脱沥青、润滑油糠醛精制、己内酰胺的三氯乙烯萃取和水萃取、水洗丁二酸等。转盘塔是一个立式圆筒。筒内壁装有等距离的固定环,中心轴上于固定环正中间装有动盘,可随中轴旋转。整个装有转盘的部分为萃取段,另于塔上下部有沉降段,由栅板与萃取段隔开。轻相液(氧化蜡)由塔下部萃取段进。  相似文献   

17.
复合填料萃取塔操作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径为0.1m,高度为1.0m的玻璃萃取塔中,对四种不同填料用低界面张力体系(正丁醇-丁二酸-水)研究了填料塔的流体力学和传质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用其中的两种填料组合的复合填料萃取塔具有较大的通量和较高的传质效率,可望在工业装置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转盘萃取塔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转盘萃取塔的研究现状,主要是与工程有关的方面,如流通能力、液滴直径、传质系数、轴向混合及功率消耗等。  相似文献   

19.
谭博仁  李龙祥  王勇  齐涛 《化工进展》2020,39(6):2284-2293
萃取塔因生产能力大、占地面积小、密闭性好等优点,在石油、化工、生物、医药和环境工程等多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了萃取塔近些年的研究进展:综述了传统萃取塔(脉冲萃取塔、转盘塔与Kühni塔等)的水力学、轴向扩散与传质模型的发展,分析比较了表面张力、传质方向、放大效应等因素对模型的影响;介绍了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在萃取塔中单液滴、单相流模拟、液-液两相流模拟、外加能量模拟、与群体平衡模型(PBM)耦合模拟中的应用进展;介绍了国内外设计开发的新型萃取塔,包括改变传统塔的内构件和引入多种外场能量等方式来强化相间传质。研究表明,将先进实验研究方法、准确经验模型和可靠理论计算相结合,将会是萃取塔研究的重要手段和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迎辉  李欣平  宋顺利 《化工设计》2005,15(1):22-23,10
在国内首套采用乙醛酸为原料制乙基香兰素的设计中 ,将香兰素萃取塔由原静态萃取方式改为动态萃取方式的转盘萃取塔 ,着重介绍转盘萃取塔设计计算过程。经实践证实 ,该塔运行状态和萃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