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Tiab直接计算参数基础上,将其技术扩展到有限导流压裂井,利用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曲线的特征进行分析,而不需要进行典型曲线拟合与回归分析,特别是压裂井应用典型曲线拟合需要作很多典型曲线族.通过实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简单、适用可靠.  相似文献   

2.
以南海北部海域 X 气田 1H 气井为例,建立了多段水平气井模型,进行试井解释研究。 通过对 该井实际试井解释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多段水平气井模型相对于常规水平井模型的优势。 研究表 明,应用多段水平气井模型可对水平气井的有效段数、长度、间隔等参数进行合理解释,解释结果更 符合储层实际。  相似文献   

3.
大斜度井、分支井的不稳定压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连续点源迭加原理建立起均匀流率的斜井压力分布数学模型,通过该模型能够考虑大斜度井的射开段长度、上下位置、倾斜角、渗透率各向异性等影响;应用Stehfest数值反演算法计算获得大斜度井的压降典型曲线,为大斜度井的试井评价和产能预测提供有力工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大斜度井的双对数典型曲线在两段压力导数水平段,前是早期的径向流特征,后是拟径向流特征;在同等的井筒渗流长度条件下,大斜度井或水平井方式的渗流条件好,更能有效地利用地层能量。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试井解释中,经常会遇到许多的试井物理模型,其中包括均质、双重介质、复合油藏等模型.应用者或软件开发者在应用时往往会根据不同的模型分别进行求解,每一种模型都要进行求解,无形中会浪费很多人力.针对三重介质复合油藏,建立了三重介质复合油藏的有效井径模型,通过拉普拉斯变换方法求出了井底压力的拉氏空间解,并且通过简化分解,将各种试井解释模型统一起来.该模型几乎包含了所有的试井解释模型(水平井除外),对应用者特别适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试井分析具有多解性,其解释结果的可靠性评价还没有专门的技术手段这一问题,采用压力分布分析来评价试井得到的解释结果,将解释结果中的数据,绘制成生产井和注水井(生产井)之间的井间压力分布图,并由此图来检验渗透率等其它参数的准确性.通过调整压力分布图来克服试井解释的多解情况.可以更准确的得到地层参数,判断试井解释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克拉2气田在西气东输过程中担任重要角色,克拉203井是该气田内一口最具代表性的高产井。因此,对克拉203井作出正确的产能评价与试井解释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气相垂直井筒压力研究,计算出井底折算压力。利用折算后的压力数据,给出了二项式产能方程和指数式产能方程,求得真实无阻流量。通过PPD导数分析,正确判断出压力出现异常的原因,并对克拉203井进行了不稳定试井解释,为正确认识该井地层特征和建立合理的工作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在试井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课题,国内外都刚起步。本文描述了试井油藏模型识别专家系统(RMIESWT)原型的研制成果。以压力导数为基础,用计算机模拟人类专家的视觉判断过程,用符号表达曲线,实现推理,是一种很好的智能模拟技术。除了压力恢复数据以外,还利用辅助资料来识别油藏模型,这对于那些实测数据不完整的情况,特别有效。选用基于规则的通用型开发工具CM.1作为专家系统环境。采用分层式结构构造知识库,逻辑关系清晰易懂,非常有利于规则的增添、删除和修改。终端用户同RMIESWT的对话全部是菜单式中文显示,易于被现场使用单位所接受。  相似文献   

8.
智能化辅助试井解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综合集成的试井解释模型和解释模型的自动识别一直是试井解释研究的热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句法模式识别的试井模型识别新技术,它克服了现有技术在曲线形态识别与模型诊断推理方面的困难,将模型识别的复杂过程分为特征抽取、形态跟踪、模型推断等简单过程;利用试井分析和非线性最优化技术形成了一套集成多种解释模型的高效率解释软件。  相似文献   

9.
试井是一种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认识地层和油(气)井特性并确定油(气)层参数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试井分析能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试井理论在安徽采油厂主要用于为酸化压裂提供参考资料和识别边界,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识别试井解释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的试井解释模型,把压力导数曲线作为训练样本,应用BP网络进行训练,训练后的网络能根据现场的实际井数据识别试井解释模型,本文用模拟的数据,不完整的数据,有噪声的数据和一个现场试井数据对这个BP网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能够正确地识别试井解释模型,也能识别了不完整的,有噪声的数据,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有效地改进了目前在试井解释模型吉广泛采用的模式识别方法,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和使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依据水平井渗流特点,将水平井渗流区域分为一个长方体和两个半圆柱体,再根据能量守恒及达西定律,考虑了气藏与水平井筒的耦合作用以及井筒内的压力损失,建立了气藏水平井产能预测新模型.分析了水平井筒内的压力和流量的变化,与考虑井筒压降的Joshi模型进行了对比,新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测量结果误差最小.影响因素分析表明,该模型在高渗透率、长井筒和小井径的情况下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南海XX油田的特点,优选了该油田水平井的完井防砂方法为裸眼内直接下优质防砂筛管完井防砂,并预测了防砂完井后的产能,研究了不同表皮系数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在分析地层砂粒度分布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出砂模拟实验,确定了该油田各油层的防砂筛管挡砂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试井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洞、缝三重介质油藏在碳酸盐岩储层中较为普遍.采用Warrant-Root的方法建立了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渗流数学模型,并采用Lord Kelvin点源解、贝塞尔函数积分和泊松叠加公式等方法求解了各向异性无限大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在拉氏空间中的无因次压力响应函数.通过计算得到了无因次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理论图版,并在其基础上分析了三重介质油藏水平井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煤层气有限导流压裂井的压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9,他引:4  
针对煤层气产出过程中的降压,解吸,扩散,渗流等特点,应用非稳态解吸模型;研究了煤层气在基质和割理中的单相流动;建立了新有有限导流压裂井评价模型;讨论了裂缝壁面表皮系数,吸附系数,裂缝储容系数和窜流系数对压力动态的影响;分析了煤层气压裂井的压降典型曲线特征和参数估计方法,从而为煤层气藏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5.
罗家寨高产能气井测试井口压力异常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产能气井测试时井口压力表现异常,开井压力“跳跃下降.上升.下降”.关井压力“跳跃上升.下降”,与井底压力变化规律完全不同。罗家寨高产气井测试分析结果认为井筒的温度效应是影响井口压力的关键因素。通过Hasan&Kabir的非稳态井筒温度模型,计算出非线性井温剖面,修正井筒流体压力计算,并将非线性温度剖面预测方法融合到并筒油藏耦合机制的测试模拟器中,模拟井口压力异常现象,发现高产气井的测压点在相当大的深度范围内均表现出“异常”,认识到利用温度数据校正压力,恢复出正常形态是提高解释分析技术重要途径,为高产气井的测试方案设计与压力校正方法的研究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16.
薄层底水油藏部分打开直井试井解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底水油藏在我国较为常见,建立了薄层底水油藏瞬时点源扩散方程,利用Lord Kelvin点源解、叠加原理、镜像反应等获得了该类油藏渗流微分方程的基本解,利用Poisson叠加公式简化表达式,结合点源函数的思想求解了薄层底水油藏直井压力响应函数,计算得到了无因次压力和压力导数双对数理论图版,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薄层底水油藏直井渗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编制了试井解释软件.  相似文献   

17.
计算气井井底压力的数值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应用了一种数值方法直接计算气井井底静压和流压,给出了几个计算实例并与其它常用的形式积分方法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抽汲井试井分析数学模型的建立及精确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抽汲井试井工艺过程及其特点,采用已知上一次抽汲结束时的地层压力分布规律建立下一次抽汲数学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抽汲井试井分析数学模型,并在Laplace空间求解出了相应的精确解。将这一成果应用于长庆油田之中,结果表明:该理论能描述抽汲井的井底压力瞬变性及抽汲期井底压力变化无规律性的特征,符合实际测试工艺情况,弥补了抽汲井试井这一空白;提高了该类井试井的解释率和解释结果的可信度。同时,利用该理论还可计算抽汲过程中任一时刻的井底压力和关井时刻的井底压力,解决了抽汲井难以计算关井时刻井底压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精确、近似镜像反映在不稳定试井分析中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油藏断层附近布井,必须得到较的断层距离。现有的现代试井解释方法中,断层距离这一参数的获得,往往是通过挖 像反映方法得到的。但用此方法求出的断层距离误差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在近似镜像反映的基础上提出精确的镜像反映方法,通过对实例的模拟对比分析,采用精确镜像反映方法进行试井解释。曲线拟合程度较高,求得的断层距离 为精确,为油田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如果采用近似的镜像反映方法,其结果必须校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