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栉孔扇贝酸性α-醋酸萘酯酶的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各主要器官组织中的酸性α-醋酸萘酯酶(ANAE)进行了定性定位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的大部分器官,包括:外套膜、鳃、唇瓣、口唇、胃、肠、直肠、肝脏、肾脏、生殖腺、心脏和闭壳肌,其上皮组织和大血窦多呈很强的ANAE阳性( );血细胞呈ANAE强阳性( );结缔组织和肌纤维呈ANAE较强阳性( )或弱阳性( );肝脏肝小叶呈较强的ANAE阳性;肾脏肾小管呈ANAE强阳性。生殖腺滤泡呈很强的ANAE阳性。  相似文献   

2.
栉孔扇贝种群的遗传变异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采用不连续聚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中国栉孔扇贝和日本栉孔扇贝两个天然种群的六种同工酶。结果表明,两个种群具有基本相同的基因位点控制同工酶的表达,二者都具有居群内的个体差异,中国和日本的两个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P.99)分别为41.18%和45.45%,平均杂合度观测值(Ho)分别为0.1295和0.1531,平均杂合度预期值(He)分别为0.1695和0.2331,各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5294和1.6363。日本栉孔扇贝自然种群的遗传变异明显高于中国栉孔扇贝自然种群。同时各群体中普遍存在杂合子缺失现象。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及其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技术对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吞噬作用和表面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栉孔扇贝血细胞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很强的吞噬能力,注射细菌15h后,吞噬率分别达25%和27%,小颗粒(嗜中性颗粒)细胞吞噬能力最强,中颗粒(嗜碱性颗粒)细胞吞噬能力较弱,大颗粒(嗜酸性颗粒)细胞无吞噬能力,无颗粒细胞中只有少量较大的细胞具有吞噬能力。吞噬体不断与小空泡(初级溶酶体)融和形成大的吞噬体,并在其内将细菌逐步消化降解,吞噬体中的细菌也可被分散包围成多个小吞噬体后分别被降解。扫描电镜观察栉孔扇贝血细胞的圆形、椭圆形和梭形三种形状,多数血细胞容量变形形成伪足,可形成大量长的纤维状伪足的血细胞具有凝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栉孔扇贝四倍体幼虫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材料,采用浓度为0.5mg/L的细胞松弛素B(CB)处理、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排放的方法,进行四倍体诱导研究。5次重复实验结果表明,诱导组和对照组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45.0%和56.6%,D形幼虫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5.3%和51.1%。经胚胎和幼虫发育观察发现,在诱导组中异常原肠胚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受精后48h,诱导组的滞育担轮幼虫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受精后48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孵化的D形幼虫,诱导组中四倍体幼虫的比例为36%-70%,平均为49%,同时发现了平均比例为31%的三倍体幼虫。本研究表明,该项技术能有效地诱发栉孔扇贝四倍体幼虫,但面临四倍体幼虫孵化率低的问题,今后应设法提高四倍体胚胎和幼虫的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5.
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病原体感染与疾病发生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超薄切片和负染色技术检测栉孔扇贝和海湾扇贝病原体感染状况,结果表明:在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7、8月份,病毒检出率分别为80%、100%,此时,病毒感染强度也达到最高;而海湾扇贝整个养殖期间病毒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未出现明显的涨落。二种扇贝均检测到类立克次氏体(RLO),但类立克次氏体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均未出现明显的涨落,似与扇贝死亡的关系不大。综合分析认为,病毒极可能是导致栉孔扇贝大规模死亡的直接病原。  相似文献   

6.
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在栉孔扇贝不同器官的感染状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超薄切片、负染电镜技术以及ELISA对自然发病和人工感染发病的栉孔扇贝之外套膜、鳃、肝胰腺、肾、肠、及闭壳肌等主要器官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cute Virus Necrobiotic Disease,AVND)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了研究。三种检测方法均表明,病贝的外套膜及肝胰腺为AVND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器官,肾以及肠组织次之,鳃及闭壳肌病毒感染程度最轻。本结果同时表明,AVND病毒在病贝体内广泛分布,侵染的细胞主要为上述器官皮下肌细胞的细胞质内,侵染细胞超微结构表现为生物膜肿胀,并出现“髓袢样”结构等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栉孔扇贝热休克蛋白70基因Cdna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表达序列标签法,获得了栉孔扇贝HSP70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然后利用锚定PCR技术克隆到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到的HSP70 cDNA全长2553bp,编码区全长1902bp,可以编码634个氨基酸。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生物的HSP70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在该cDNA序列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含有3个HSP70家族的特征模体,结合Blast分析的结果,可以确认所获得的cDNA序列是栉孔扇贝HSP70的编码序列。该基因的克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栉孔扇贝的抗逆机理以及指导扇贝的遗传选育和遗传改良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利用RAPD技术对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分化进行了研究,在对20个野生栉孔扇贝和20个养殖栉孔扇贝的基因组DNA的检测中,20个10碱基的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53条清晰可分辨的DNA片段,片段的长度为200-3000bp其中多态性片段分别为116和112条,野生种群和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75.82%,和73.47%,杂合度分别为0.27和0.26。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两个群体的近交系数为0.00129,遗传距离为0.028。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处于较高水平,说明我国栉孔扇贝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种质资源尚处于较好状态,应制定相应的渔业生产和管理措施加以保护,养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和杂合度都低于野生种群,这与人工累代养殖过程中,群体较小,近交机会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9.
栉孔扇贝C型凝集素基因的克隆与表达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型凝集素作为凝集素家族中的主要成员之一,在识别外来微生物表面碳水化合物基团和激活体液中免疫因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在EST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锚定PCR方法克隆得到了该基因的全长cDNA。克隆得到的栉孔扇贝C型凝集素cDNA全长1038bp,编码区684bp,可以编码228个氨基酸。在该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中发现了C型凝集素家族的特征模体和一个C型凝集素的结构域(C-type leetin domain,CTLD)。通过Clustalw和SMART分析在该序列中发现了形成二硫键的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与其他物种C型凝集素的二硫键结构非常相似。结合BLAST分析的结果,可以确认所获得的cDNA序列是栉孔扇贝C型凝集素的编码序列。用RT-PCR技术在鳗弧菌感染前后的血细胞中均可以检测到该基因的表达,但病原刺激前的表达水平相对较低,病原刺激后4h起表达开始升高,并在6h达到最高,随后逐渐开始下降,并于32h恢复到原来水平,该结果表明C型凝集素存在组成型和诱导型两种调控机制,在扇贝防御病原感染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因组荧光原位杂交(GISH)技术,结合改进的染色体滴片和压片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远缘杂交正、反交子代4-8细胞胚胎及担轮幼虫的染色体构成及其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数目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早期胚胎的染色体数目为38条,与其双亲一致; 在染色体构成上,绝大部分正、反交子代分别继承了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各一套染色体,为真正的杂交种,核型也为双亲染色体核型的综合:2n=6m 29(sm,st) 3t;正、反交子代之间在染色体构成上无明显差别,结果说明两种扇贝的属间杂交正反方向均能产生正常的杂交种胚胎,合子中两套染色体具有较强的亲合性.此外,杂交子代在胚胎发育早期还存在较小比例的染色体数目异常、不对称染色体继承等遗传学现象.在群体杂交所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还存在极小比例的疑为雌核发育的母本类型个体,但在单对杂交产生的正反交子代中均未见雌核发育的个体.本文就这些异常现象产生的可能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免疫多糖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于栉孔扇贝体中分别注射酵母聚糖和硒多糖两种免疫多糖后,分别测定了栉孔扇贝血清和血细胞中两种参与免疫防御的酚氧化酶(PO)和髓过氧物酶(MPO)的活力。结果表明,注射酵母聚糖后,血清中PO活力仅在1h时实验组极显著地高于对照组,而血细胞中无PO活力,注射硒多糖后,血清中PO活力在1和15h时时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血细胞中未检测到PO活力:血清中MPO活力在1、15和30h时,血细胞中MPO活力在1和15h时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酵母聚糖和硒多糖两种免疫多糖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PO和MPO的活力均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