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园林中的古树名木不仅有绿化价值,还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因此需要特殊的保护和管理,以寺庙园林北京潭柘寺为例,详细介绍了寺中的古树名木,其生长特点,衰老原因,以及复壮和养护管理措施,为其他园林中的古树名木养护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卢覃晴  陈科东 《园林》2020,(5):52-57
本文以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依据该校园内名木古树周边植物景观配置及名木古树的基本情况,分析高校名木古树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生态价值,总结出名木古树在高校校园生态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基于高校校园的名木古树保护措施,对高校传承校园生态文化,弘扬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特别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古树名木的价值包括自身的经济价值、树木的历史文化价值、树木的景观价值和树木的科研价值等方面。在对古树名木的价值计量方法进行探讨时,以树种价值为基准值,建立了古树名木的价值计算公式,并进一步明确了树种指数、生长指数、位置指数等一系列调整系数的确定方法。为全面、准确地评价古树名木的价值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和可操作的计量方法。  相似文献   

4.
事件热点     
正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京举行本刊讯为积极响应全国绿委文件精神,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2016年4月19日上午,河北省风景园林与自然遗产管理中心、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三地园林主管部门和园林科研单位齐聚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举行了京津冀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  相似文献   

5.
艾萍 《城建档案》2003,(4):34-36
古树名木是林木栽培的重要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对科研、考古、观赏和旅游有重要价值。山东省潍坊市气候温和,土类繁多,林木资源丰富,辖区内的古树名木繁多,且分布广泛。历经沧桑巨变而幸存至今的古树名木往往与当地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有的还被赋予种种传说和趣闻,从而使古树名木具有自然和人文研究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6.
古树名木是我国极其珍贵的植物资源,也是优秀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常与历史名人、名胜古迹和宗教发展相联系,而且也是气象、地质、林业等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活标本,是社会发展、历史变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变化的直接见证者,具有较高的经济、观赏和研究价值.加强古树名木的保护,对于普及林业及生态科学知识,增强人们的绿化意识和环境意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树一般是指生长年份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名木一般是指珍贵、稀有或具有历史价值、重要纪念意义及特殊价值的树木。古树名木由于年代久远或者品种稀缺,它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我国林木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被誉为“活的文物”“绿色化石”。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对于保护森林资源,提高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讯     
《风景园林》2016,(4):8-15
本刊讯为积极响应全国绿委文件精神,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要求,2016年4月19日上午,河北省风景园林与自然遗产管理中心、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等三地园林主管部门和园林科研单位齐聚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院,举行了京津冀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研究合作框架协议签约暨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挂牌仪式。  相似文献   

9.
古树名木的复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国 《园林》2003,(1):21-22
古树名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具有重要的人文和科学价值。它不但对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环境变迁、植物分布等非常重要,而且是一种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风景资源,常被称为"活的文物"和"绿色古董"。当然,古树已届高龄,生长转入了缓慢、衰老阶段,必定"体弱多病"。因此,全面了解掌握古树的生长状况和环境,有效地采取措施保护古树名木很重要。在些,笔者介绍一些主要的古树名木复壮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对广东东莞市古树名木保护的现状调查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气候、土壤、生物等生态因子,并结合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主要限制因子,提出了调控生态因子,创造适宜古树名木生存条件的技术措施。最后以东莞市最老的古树——千年古秋枫环境改造设计为案例提出了具体保护措施,并针对古树名木保护中遇到的城市现实条件限制问题,提出了妥善处理古树名木的立地条件和树冠空间拓展的难题,尽快出台国家有关城市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历史名园提供的社会服务功能是否能够满足现代游客的使用需求,成为历史名园保护与利用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大数据多样本的视角,借助网络文本分析,通过7个知名旅游网站获取1541条有效评论的情感分布、社会网络和语义网络以及分类词频分析,研究了福州西湖公园的游客偏好.结果表明:历史名园的旧时胜景对现代游客仍然具有较高的吸引力;相较...  相似文献   

12.
旅游景观是旅游地的核心吸引物,景观视觉的认知形成了较为全面的游览地形象,也影响着游览者的游憩体验、空间行为。依据“景观视觉吸引”原理,总结梳理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景观视觉吸引的建设机制。以西安市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等为对象,结合实地主观反应调查发现,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中能够对游览者产生视觉吸引的景观刺激客体接近20项,不同客体刺激物吸引游览者的分布规则为:在进入游览区文旅空间的初始阶段,“名胜古迹、摄影取景点、庆典装饰物、店招、传统建筑构筑物”等刺激物类型对游览者有较高的视觉吸引度。随着游览者滞留时间的增长与空间的转换,“名胜古迹、销售物品、店招”3类视觉刺激物产生明显的视觉吸引衰减,而“标志系统、交通车辆”等刺激物的视觉吸引度逐渐增强,需要在关中历史文化街区文旅空间建设中予以重视。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其他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改造亦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调查了广州市2 408条道路、312个公园绿地植物 资源,分析了广州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调 查区域内共有维管植物1 020种,隶属159科、549属。其中 乔木409种、灌木305种、草本和藤本306种,分别占植物总 数的40.10%、29.90%和30.00%,从科属区系组成来看,热 带、亚热带分布特征显著;常用乡土植物441种,占植物总数 的43.23%,乡土植物仍具有较大开发潜力;观花植物种类丰 富,占植物总数的29.22%;与华南地区其他城市相比色叶植 物种类较多,共169种,占比16.57%;古树名木资源丰富,共 计41科100种9 940株;入侵植物共计29种,种类多,且南美 蟛蜞菊、马缨丹被广泛用作地被植物。此次调查为近年来广州 市园林植物应用现状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基础资料,并为今后广 州园林绿地植物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王鸿雁 《中国园林》2004,20(6):29-32
清漪园是颐和园的前身,它以万寿山和昆明湖为主体框架,摹借名胜佳境、掇山理水、莳花植木,融宗教、哲学、美学意蕴于造园之中,形成了巧于摹借、山环水抱、楼台生色、木秀人寰、园中有园、底蕴深厚的艺术风格.清漪园是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史上最优秀的杰作之一,是中国古典造园艺术发展至鼎峰的产物,也是人类弥足珍惜的文化遗产和艺术财富.  相似文献   

15.
王英萍 《山西建筑》2012,(30):217-218
从保护古树名木的意义、资源现状、保护措施、开发建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有利于保护古树名木,有利于树种规划及科学研究,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发旅游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海珠区沥滘村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然而众多颇具历代营造特色的古祠寺、古民居,民国别墅建筑及古树名木、河涌水体等文化景观,遭遇到开发商卷地毯式的拆迁破坏。本文呼吁纠正当前这种错误性的开发模式,采取抢救文物、恢复生态作为公共绿地敬畏历史自然的设计手法,制定保留原有建筑组建新型城(社)区的低碳绿色规划政策.培育世界名城的居住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以静宜园二十八景为研究对象,以古树活本、御制诗文、样式雷图档 3 类历史典籍为研究依据,以二重证据法治史理念为引导,研究得到静宜园二十八景栽植有 16 种次植物、应用了 5 种种植形式。通过结合景点空间功能与文化背景进行分析,认为静宜园二十八景具有利用种类丰富的植物展现植物寓意并烘托景点意境,以及通过多样的种植形式引导功能空间并呼应场所氛围的植物造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许奇 《福建建筑》2011,(7):116-118
以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为中心,充分发挥大武夷周边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优势,以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加强精品景区建设,推动风景旅游资源整合,构建"一核、二环、四线"的大武夷旅游圈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以及为实施这一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9.
王畅 《建筑与文化》2016,(7):196-197
在文化旅游日益成为热点研究话题的今天,复原型文化景区作为其中重要类型,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然而,该类型不少景区的标志导视系统设计缺乏统一性、系统性、特色性与互动性。本文以南京市复原型文化景区——阅江楼景区的标志导视系统设计为例,从logo、地图、标牌等方面探索复原型景区标志导视系统设计的原则与手法,突显景区特色,进一步提升阅江楼的文化艺术价值,塑造更具吸引力的景区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