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总氮冲击可影响污水厂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采用32析因试验对规模为25 m3/d的CAST中试装置进行了现场研究,调节因子为污泥回流比和充水比,装置进水TN均值为该污水厂设计值的2.5倍,出水TN浓度为响应因子。在冲击负荷条件下,无应急调控措施的出水TN浓度升高(p0.01),且达不到一级B排放标准。提升污泥回流比和减小充水比的应急调控措施可降低TN冲击负荷对出水TN值的影响(p0.01),污泥回流比呈负效应而充水比呈正效应,且污泥回流比的效应值低于充水比。在6 h运行模式下采用应急调控措施的出水效果优于4 h运行模式的,若在微曝气阶段外加碳源可促进反硝化从而保证出水TN浓度达标。降低充水比和提高污泥回流比需统筹考虑污水厂的实时进水流量和污泥回流设备的工况,并结合曝气系统的工作模式和外碳源投加,以获得最佳的综合调控效果。  相似文献   

2.
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受到强碱性工业废水冲击时极易发生污泥中毒现象。为了探明不同p H值的碱性工业废水对Orbal氧化沟的影响,找到最佳的调控方案,采用中试Orbal氧化沟模型模拟受不同碱性p H值的废水冲击,分析了对活性污泥及处理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控制进水流量、污泥回流比和回流二沉池上清液,对比了三种调控方案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和DO的变化呈现负相关性,反映了污泥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当碱性废水p H值≤9.5时,污泥未发生中毒现象,当p H值升至12时,冲击5.1 h后污泥开始中毒,SOUR8 mg O2/(g MLVSS·h);冲击8 h后污泥严重中毒(SOUR≈0),对COD、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70.2%、82.9%、45.0%、7.0%,去除率严重下降。当p H值≤11.5时,仅用方案一调控8 h后就能恢复污泥活性,提高出水水质;当p H值为12时,经三种方案调控8 h后,污泥仍处于中毒状态,出水TN、TP含量较高,表明p H值≥12会导致系统运行受阻,调控难以使系统恢复到冲击前的状态;但方案三的调控效果最好,SOUR相对最高,出水水质相对最好。  相似文献   

3.
白龙港污水厂出水达到一级A的优化运行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倒置A2/O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和老厂脱氮除磷工艺的改造,但在实际运行中常因进水碳源不足和工艺控制不合理,致使出水磷含量无法达到一级A标准.在白龙港污水厂进行中试,研究了混合液回流比、曝气量、进水分流对倒置A2/O工艺除磷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碳源含量偏低的进水,在保证出水氮浓度达标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混合液回流比和曝气量,并采用进水分流措施可有效提高除磷效果,出水水质可满足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西南某市污水处理厂的进水为高COD生活污水,采用CASS工艺,在满负荷运行时出水水质难以稳定达标,针对此问题,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优化运行参数,最终实现了出水水质的稳定达标。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当进水COD浓度高达500 mg/L左右时,控制CASS工艺的曝气时间为140 min、曝气时的DO浓度为3.5 mg/L、MLSS为4.5 g/L、污泥回流比为25%,可使出水水质稳定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  相似文献   

5.
以北方某城市污水处理厂A/O处理工艺为背景,在冬季10月—12月份进水水质条件下,通过中试和生产现场进行对比,分别研究投加碳源、增加内回流比、扩大缺氧池容积等对生物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投加95 mg/L的葡萄糖使废水C/N值达到3~4、外回流比为100%、内回流比达到250%、扩大缺氧池容积使停留时间增加到4.13 h、FeCl2投加量为10 mg/L时,最终可使污水厂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6.
CAST工艺的强化脱氮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李家沱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经验以及对近7个月的运行数据的分析,得出适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CAST工艺脱氮的运行工况和运行参数值.结果显示,运行工况、污泥回流比和碳氮比是影响CAST工艺脱氮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合理调整运行工况可减弱低进水碳氮比和高氮负荷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污泥龄为15 d、MLSS为3 500~4 500 mg/L、回流比为30%时,脱氮率可达到70%以上,出水TN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7.
应用A2/O2工艺(缺氧-厌氧-微氧-好氧)中试装置处理氮肥废水,调节MLSS为3 000~3 500 mg/L,SRT为15 d,污泥回流比为8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亚硝化液回流比为150%,水温处于24 ~28℃.在全程硝化反硝化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微氧区的DO实现了亚硝态氮的稳定积累,平均积累率达到89%.经过一段时间的稳定运行,在平均进水COD/TN值只有1.2的条件下,出水氨氮平均为10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90%;出水COD平均为28.7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86.4%;出水TN平均为59 mg/L,平均去除率达到68%.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是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过程中的主体,但在受到含有Cu~(2+)的工业废水冲击时,经常会引起活性污泥中毒,影响污水厂的出水水质。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同比例缩小的Orbal氧化沟中试模型来考察在受到含有Cu~(2+)的工业废水冲击时,污泥活性以及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当Cu~(2+)=8 mg/L时,冲击8 h系统不受影响;当Cu~(2+)=10、12 mg/L时,污泥活性受到抑制,至32 h时污泥的比耗氧速率(SOUR)最小,分别为9.2、7.8 mg O_2/(g MLVSS·h),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78.21%、44.58%。在Cu~(2+)=10 mg/L、回流比(R)=100%时,系统不受影响。在Cu~(2+)=12mg/L、回流比为100%和110%两种情况下,活性污泥均受到抑制;至40 h时污泥的SOUR最小,分别为8.7、8.8 mg O2/(g MLVSS·h),对COD、TN、TP的去除率分别降至75.38%、48.82%、31.94%和74.81%、50.96%、45.29%。可见,在同一冲击情况下,增加污泥回流比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Cu~(2+)冲击对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垃圾渗滤液间歇性排入导致进水碳氮比值较低的问题,为确保出水总氮稳定达标,进行了混合液回流比优化调控和外碳源乙酸钠投加对反硝化脱氮效果影响的生产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C/N(COD/TN)值为4. 48~6. 97,且混合液回流比分别为200%和300%时,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50. 18%和61. 88%,混合液回流比调增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TN去除率,但出水TN平均浓度的降低较为有限。根据进水水质与出水硝酸盐浓度水平,以投加乙酸钠的理论计算量为基础,发现当混合液回流比为300%且乙酸钠投加量为理论投加量的1. 3倍(182 mg/L污水)时,反硝化脱氮效能显著提升,出水TN浓度达到一级A标准,乙酸钠药剂成本约为0. 55元/m~3污水。  相似文献   

10.
某污水厂采用初沉/水解/MSBR工艺,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进水COD、BOD5、TP、NH3-N的水质指标基本满足进水水质要求的条件下,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污水的单位处理成本为1.01元/m3。该工艺在COD短时冲击负荷(1~2 d内)超过设计值20%与水量超过设计值10%的情况下,仍能稳定运行。MSBR工艺比CASS工艺处理能力提高10%,达标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1.
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的概念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异同,并说明三者在衡量居住小区绿化质量中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对8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和1根普通混凝土有腹筋T形截面简支梁的抗剪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观察了有腹筋T形截面梁在不同参数变化下梁的斜向裂缝开裂特点和破坏形态;结合清华大学21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fcu=62.7~84.3MPa)无腹筋和有腹筋简支梁的试验研究,综合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剪跨比、预应力度(预压比)、配箍率和纵筋配筋率对抗剪强度的影响及变化规律,通过对66根混凝土强度变化范围为fcu=25.5~84.3MPa的非预应力和预应力混凝土梁回归统计分析,提出了适合于上述混凝土强度范围内、在集中荷载作用下简支梁(T形或I字形截面)抗剪承载能力的建议公式。  相似文献   

13.
钢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18个试件进行不同柱纵筋和箍筋配筋率的钢筋混凝土材料阻尼值的实验,得到了不同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材料小变形情况下阻尼值的影响规律,具有很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弦梁结构若干参数对可靠度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张弦梁结构的承载可靠性能,采用响应面方法重构出结构的极限状态方程,用一次二阶矩算法计算可靠指标。分析了荷载比例、矢跨比、垂跨比和抗力类变量的变异系数对结构可靠性能的影响。得出了矢跨比基于承载可靠性能的最优值。为张弦梁结构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学彦  魏秀瑛  韩文军 《山西建筑》2010,36(10):157-158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根据某铁路工程实例,阐述了铁路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思路和要点,对高性能混凝土在铁路工程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立久 《混凝土》2012,(1):29-32,35
依据砂率计算公式[1]和坍落度计算公式[1-2],由最佳砂率的基本概念出发,分别以坍落度最大、水泥用量最小原则,得到完全一致的满足最佳砂率的砂灰比计算公式。进而提出最佳砂灰比概念,指出确定最佳砂率[Sp]k的实质就是求解最佳砂灰比[S/C]k的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最佳砂灰比满足一元二次方程,它取决于最佳砂灰比参数β=(ρ-1+W/C)(/1+es/ρ)s;而最佳砂率[Sp]k和最佳砂灰比[S/C]k呈双曲线关系,并取决于最佳砂灰比[S/C]k、最佳砂灰比参数β和混凝土密实系数es。引用相关文献试验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7.
高层建筑中分体柱应用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青岛百盛大厦工程的计算机分析,结合高层建筑中具共性的一些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对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分体柱技术解决短柱问题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论证了在底部加强区采用高宽比小于4的实体柱,仅将上部各层短柱改为分体柱是防止结构脆性破坏的有效措施,而分体柱对结构自振特性、侧移刚度和柱轴压比的变化均影响甚小.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高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步骤,着重讨论了水灰比对高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指出制备高透水混凝土时,使水泥浆液包裹在骨料表面,而又不产生浆液流动,可为高透水混凝土的制作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海仁  蒋琼 《山西建筑》2008,34(1):73-74
对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的抗扭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实验从固定压力比和固定偏心率两个角度进行了计算和论述,提出了偏压扭构件优化设计的解决方法,对于钢筋混凝土偏压构件的抗扭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短肢钢板剪力墙选型参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总结短肢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和钢板剪力墙的优缺点和选型参数,将两者相结合,提出短肢钢板剪力墙结构体系。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短肢钢板剪力墙的选型参数,即宽长比、单肢钢板剪力墙的高宽比和宽厚比,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短肢钢板剪力墙构造形式及设置参数是可行的,能为结构提供必要的抗侧刚度,并能充分发挥钢板材料塑性,实现耗能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