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控制棒驱动机构(CRDM)依靠强制冷却措施维持工作温度。本文针对CRDM复杂的轴向传热机理,基于冷热侧流动的假设建立热虹吸自然对流分析模型,计算得到轴向温度分布及隔热套内径与热虹吸传热量之间的关系曲线;同时进行验证试验,测量不同情况下CRDM内外轴向温度分布和总散热量。通过分析和试验对比证明:基于假设的分析模型能模拟实际情况,热虹吸传质传热是CRDM轴向传热的主要途径,设置隔热套能有效抑制热虹吸、减少散热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先进研究堆(CARR)控制棒由磁力驱动。为进行CARR控制棒堆外调试试验,建造了模拟CARR热工水力条件的试验回路。试验中发现驱动机构存在一些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得到CARR工程部和设计者认可。对驱动机构进行了一些改进,试验测量了线圈温度、落棒时间、极限流量和极限载荷等重要参数,试验证明经改进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4.
600MW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原理样机风冷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秦山核电二期区动机构原理样样风冷及发热试验。通过模拟反应堆实际运行条件,确定了驱动机冷却风道的压力损失,所需的最小风冷速度以及驱机构发热量与风冷速度的关系,明确了驱动控制的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5.
控制棒驱动机构电流响应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提升与下插动作需要钩爪部件与3个电磁线圈配合完成,对线圈电流的动态响应过程要求较为严格。采用Simulink软件搭建控制棒驱动机构棒控系统与线圈部件的等效回路,计算分析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电阻、电感、端电压等因素对线圈电流响应时间的影响;采用电磁分析软件MAGNET对移动线圈中电流的变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最终得到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电流响应时间与线圈端电压、线圈等效电感、电阻以及棒控回路形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控制棒驱动机构通风散热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ANSYS CFX软件对简化的CPR1000项目控制棒驱动机构三维模型进行连续下插动作时的通风散热数值模拟,分析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温度、通风量与线圈温度、冷却风道进出口压差、控制棒驱动机构散热量及冷却风与磁轭和耐压壳接触面的传热系数的关系,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CARR控制棒是由磁力驱动,驱动机构由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设计院设计和原理性试验,由沈阳黎明厂制造。厂家制造的5套正式产品,在入堆前,任选1套进行预调试试验,试验中除跟随体组件采用贫铀模拟件外,驱动线上其它部件、棒控系统均系入堆用的正式产品。试验验证控制棒系统是否满足CARR安全运行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以岭澳核电站一期控制棒驱动机构为技术基础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用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改进设计,及样机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替代和技术简化,解决了顶部Ω密封焊缝带来的泄漏问题,以及因钩爪组件中的弹簧与运动件接触摩擦可能造成的机械动作延迟问题;介绍了样机的冷态性能试验,对冷态性能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滑步现象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解决方...  相似文献   

10.
实验研究伺服活塞式控制棒水力驱动机构的工作特性,结合驱动机构的结构特点,分析特征参数随工作状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工作压力升高,伺服管所需牵引力先迅速降低,然后降低速率减缓,最后趋于定值,启动和制动阶段所需牵引力最大;当开始提升时,驱动缸下腔压力缓慢升高,上腔压力迅速降低,下落阶段变化趋势则相反;在启动和制动阶段,流量存在一个明显的快速变化过程,随工作压力升高,流量突变值有所减小,突变时间变化不大;机构运行稳定,灵敏度高,当工作条件存在小扰动时,负载不发生抖动;各个工作状态转换平稳迅速。  相似文献   

11.
对一种用于冷中子源系统的自然循环进行了轴向传热特性研究,建立了以氟里昂为工质的同轴型热虹吸管传热实验系统。研究表明:同轴型热虹吸系统可强化轴向热传输能力,其传热工况有过冷沸腾流动振荡工况、稳定工况和烧干工况3类。在低功率区,过冷沸腾和携带机制造成启动过程的两相流振荡;进入稳定工况区后,系统具有自调适能力,能够维持恒定的循环质量流率;在高功率区,蒸发器烧干产生传热极限。本研究显示出同轴型热虹吸系统的动力特性与普通自然循环系统有明显区别,其循环机制与普通热虹吸系统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2.
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考察了冷凝流体在波纹管外表面的流动模型与传热情况,推导了波纹管冷凝传热系数的理论计算式;通过实验修正,计算式与实验结果较为一致,误差小于10%.同时研究了波纹管结构参数对波纹管强化传热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强化传热机理.结果表明,在滞流范围内,波纹管的传热系数为相同条件下直管的3~5倍,若考虑面积增加因素,强化传热效果为直管的5~7倍.  相似文献   

13.
以液态钠作为试验工质,对六边形排列的7棒束通道内液态钠流动换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流速为0~4 m·s-1,热流密度为0~120 kW·m-2,系统压力为1.5~200 kPa,对应的雷诺数和佩克莱数分别为4 000~60 000和0~340。深入分析了部分热工参数对7棒束通道内液态钠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通过对7棒束通道内液态钠流动换热的试验数据的非线性拟合,得到适用于7棒束通道内液态钠流动换热的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拟合得到的摩擦系数关系式和努塞尔数关系式能准确地预测7棒束通道内的试验数据,其预测误差分别小于5%和6%。将获得的努塞尔数关系式与其他研究者的试验数据进行比较,与其他研究者985%的试验数据误差在30%以内,表明获得的关系式适用于7棒束通道内液态钠流动换热。  相似文献   

14.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single-phase liquid sodium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in a hexagonal 7-rod bundle channel with the velocity of 0-4 m/s, the heat flux of 0-120 kW/m2 and the absolute pressure of 1.5-200 kPa. The corresponding Reynolds number ranges from 4 000 to 60 000, and the Peclet number varies from 0 to 340. The influence of some thermal parameters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sodium flow in a hexagonal 7-rod bundle channel was analyzed in depth. Empirical correlations of liquid sodium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a hexagonal 7-rod bundle channel were obtained by non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experimental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se correlations can accurately predic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Nu in a hexagonal 7-rod bundle channel. The prediction error for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s less than 5% and 6%, respectively. The new equation was compared with other results, and the error is within 30%. It is shown that the new empirical correlation is suitable for the flow heat transfer of liquid sodium in a hexagonal 7-rod bundle channel.  相似文献   

15.
稳压器雾化液滴动力和传热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单颗粒球形液滴在饱和蒸汽相中的动力模型及其与饱和蒸汽之间的非稳态传热模型,并根据特性方程,用fortran语言编写计算机程序.对不同尺寸、不同初始速率、不同喷射角的球形液滴的动力参数和传热特性参数进行数值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雾化液滴在饱和蒸汽相中的滞空时间取决于喷雾头与气液分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雾化液滴与饱和蒸汽之间的传热绝大部分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雾化特性中喷射角和初始速率对液滴单位质量的换热量影响很小,液滴单位质量换热量由液滴初始尺寸决定.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含内热源的多孔介质模型.该模型以水作为流动介质,流道内填满金属颗粒球,金属颗粒球呈正三角形排列.作为内热源的金属球内镶嵌电阻丝.在此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了流速、金属球壁面温度对含内热源多孔介质局部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对换热特性几乎没有影响;低热流密度下,表面热流密度对换热特性没有显著的影响;高热流密度时,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冷却剂进口温度与换热系数成反比;球层区有入口效应存在,但是影响区域明显小于管内流体的流动区域;获得了幂指数形式的无量纲换热准则关联式,预测值与实验值误差在±10%以内.  相似文献   

17.
球床水冷反应堆的堆芯为球形燃料元件堆积成的多孔通道,具有显著的强化换热作用。球床通道内的孔隙因具有多变性、随机性的特点,换热情况非常复杂,相关研究较少。为了研究含内热源球床通道内的换热特性,本文用直径为8 mm碳钢球堆积形成球床,以蒸馏水为工质,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球床进行整体加热,研究球床通道内部的换热特性。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球床通道内部的功率分布和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工质Re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球床通道内平均换热系数的无量纲准则关联式,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相对偏差在12%以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认识超临界压力下不同流体传热中的共性反映出的传热机理及物性导致的特性差异,以水和氟利昂R134a为工质分别在SWAMUP回路和SMOTH回路上开展了竖直圆管内上升流传热试验。在正常传热、传热强化、小质量流速时浮升力导致传热恶化和大质量流速时加速效应导致传热恶化的工况中,氟利昂和水的换热系数(HTC)随无量纲温度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浮升力无量纲数πB增大,换热系数与经典关系式计算值之比减小;加速效应无量纲数πA较小时,换热系数比随πA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峰值后换热系数比随πA的增大而减小。πB对超临界水试验数据的相关性更佳,而πA对超临界氟利昂试验数据的相关性更好。无量纲数表征的超临界压力下传热规律的高度相似性初步验证了以模化流体氟利昂R134a研究超临界水传热特性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深入研究超临界压力下流体特殊的对流传热特性,对超临界水冷反应堆的堆芯设计至关重要。在上海交通大学SMOTH氟利昂回路上开展了压力4.3~4.7 MPa、质量流速600~2 500kg/(m2·s)、热流密度20~180kW/m2参数下的圆管内超临界上升流传热试验。远离拟临界温度区间内换热系数和Dittus-Boelter公式计算值很接近,热流密度越大,近拟临界区换热系数越小,小质量流速大热流密度下,发生显著传热恶化。加速效应无量纲数和浮升力无量纲数对传热特性显示了强烈的相关性。提出了氟利昂工质传热试验的传热恶化起始点关系式。Bishop关系式计算换热系数和试验值之间标准差很小,但整体略偏大;Jackson关系式计算值和试验值之间平均偏差很小,但标准差偏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