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种计算机处理磨料微粉粒度组成检测数据的方法和软件,操作人员只要输入检测得到的原始数据,该软件就能在普通的家用或办公室用计算机上准确,快速地完成数据处理,并自动打印出精美的符合GB/T 2481.2-1998年GB/T 9258.3-2000要求的测定记录表,粒度组成图和结果报告,该软件与磨料微粉粒度组成检测仪和检测方法配套,把我国的磨料微粉粒度组成的检测水平提高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传栻 《铸造纵横》2007,(12):39-42
我国国家标准GB/T9442—1998“铸造用硅砂”中,已将“平均细度”作为“反映铸造用砂平均颗粒尺寸的参数”列出。目前,不少在企业从事生产技术工作的人员对“平均细度”尚不够了解,因而不能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这一参数。本文中想对此提出一些粗浅的认识,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上分析了用电阻法(库尔特)颗粒计数器和激光粒度仪测量相同的非圆球颗粒样品时,测试结果不一致的必然性,并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对圆球形颗粒,两者的测试结果一致(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但是对非圆球形颗粒,二者有明显的差异.激光粒度仪测量的结果比电阻法颗粒计数器测量的结果分布宽,所得d50的值大;同时样品的平均圆度越小,则所述的差异越大.实验结果说明:用不同原理的仪器测量磨料微粉的粒度时,必然存在测量上的差异,并且差异的大小随微粉颗粒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原理仪器之间的测量差异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数值来修正;另一方面,这种差异可以用来表征颗粒偏离圆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1、什么叫磨料粒度“校正砂”? 磨料粒度“校正砂”又称“标准砂”或“标准试料”,它是以选定的原材料按照磨料标准规定的要求制造,用以校正磨料检查筛统一磨料粒度不可缺少的标准试样。目前世界主要先进工业国家都有自己的磨料粒度“校正砂”。2、为什么磨料新国标(GB2481—83)规定磨料粒度检查筛必须用“校正砂”校正后  相似文献   

5.
《无损检测》2005,27(11):564-564
2005年第9号(总第83号)中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了101项国家标准,其中包括由全国无损检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制/修订的14项国家标准,其实施日期均为2005年12月1日,它们是GB/T19799.1—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1号校准试块》,GB/T19799.2—2005《无损检测超声检测2号校准试块》,GB/T19800--2005《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换能器的一级校准》,GB/T19801-2005《无损检测声发射检测声发射传感器的二级校准》,  相似文献   

6.
储继君  赵东辉 《焊接》2005,(4):33-35
GB/T4241-1984《焊接用不锈钢盘条》与GB/T3429-2002(焊接用钢盘条》两个标准都是焊材行业重要的基础标准,GB/T3429—2002《焊接用钢盘条》是在1994版重新修订后的最新版本,而GB/T4241-1984(焊接用不锈钢盘条》标准已实行了20年,标准中很多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需要。鉴于此,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东北特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标准GB/12481.2-1998"固结磨具用磨料粒度组成的检测与标记"采用Ds50值表示磨料微粉的颗粒直径,这与过去老标准的标识方法有很大不同.为了方便生产、技术、商务等人员对新标准的理解和使用,本文对普通磨料微粉的粒度分布曲线之数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原国家标准GB/T2477-1983磨料微粉Ds50近似值的理论计算公式--在磨料颗粒分布之中间区域,颗粒的累积体积与其直径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对几家磨料生产企业的磨料微粉进行了实测,与计算数值相比最大误差±1.1μn,结果相符性较好;同时提出了沉降管测定后,不作曲线近似计算Ds50值的公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方便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分析采用 GB/T28900-2012《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中规定的手工法和 GB/T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 1部分:室温试验》中规定的引伸计法检测热轧钢筋最大力总伸长率指标结果的差异,做从同一包热轧盘卷不同圈中取样用两种方法检测的比对试验、同一根试样用两种方法检测的比对试验和在同一根试样用手工法在不同位置测量的比对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组织更不均匀的热轧盘卷钢筋用引伸计法更合适,而手工法适合性能更均匀的直条钢筋,同时指出 GB/T28900-2012《钢筋混凝土用钢材试验方法》中“Agt的仲裁采用手工法检测”的提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9.
翁史振 《模具工业》2007,33(9):45-45
2007年6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7年第4号(总第104号)国家标准公告,由全国模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的5项模具标准于2007年3月30日批准发布,2007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5项标准是:GB/T 20914.1—2007《冲模氮气弹簧第1部分:通用规格》;GB/T 20914.2—2007《冲模 氮气 弹簧第2部分:附件规格》;GB/T20915.1—2007《冲模 弹性体压缩弹簧 第1部分:通用规格》;  相似文献   

10.
根据Stokes定律,沉降分析测定粉末粒度有一个简便的方法.一个球体在流体中沉降的速度与球体的直径成正比,只要测得球体的沉降速度就可以计算出球体的直径.然而由于该定律用于计算颗粒直径时只有当雷诺数很小时(一般不超过0.l)才是精确的,所以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世界各国都对沉降分析时的雷诺数作出相应的规定:英国标准协会推荐雷诺数小于0.2德国DIN推荐小于0.Zi美国ASTMB761-90则将W、MO及WC粉末的沉降分析限制在6mp以下(在水悬浮液中).同时为了测量非球形粉末,还引入了等效球直径或St。kB直径的概念.美国物体仪器…  相似文献   

11.
王仁志 《模具制造》2013,(10):94-96
从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主干课程《Pro/E模具设计》教学改革着手,按照课程为专业服务的原则,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主动探索适合高职院校的课改思路.旨在与各兄弟院校加强教学探讨与交流,共同为我国模具行业未来发展奉献力量.  相似文献   

12.
绳索取芯钻杆用无缝钢管标准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况雪军  彭莉 《钢管》2010,39(3):71-73
介绍了国内绳索取芯钻杆用无缝钢管标准的更新过程,对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GB/T9808-2008《钻探用无缝钢管》中的相关技术要求进行了相应解读。根据地质勘探行业对绳索取芯钻杆新的特殊要求,结合国内炼钢技术和制管工艺水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比标准要求更高的个别技术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13.
齐惠娟 《钢管》2003,32(2):42-47
将GB/T3091-2001《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标准与ISO以及国外同类先进标准的尺寸允许偏差、化学成分、力学及工艺性能等多项技术指标进行较全面的对比,找出差距,并简要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指出目前我国焊接钢管产品质量上尚待解决的若干问题。企业需从提高焊管尺寸精度,降低钢中P、S含量,增加埋弧焊的弯曲试验等方面着手,使我国焊接钢管的产品质量达到国际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刘惠民 《物理测试》2012,30(6):37-39
 针对质量异议批次的35CrMnSiA钢棒材生产液压支架销柱断裂异议,为找出断裂产生原因,采用金相显微镜,电子探针和光谱分析等宏观和微观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系列分析,结果表明:材料成分、低倍、夹杂物和晶粒度符合GB/T3077-1999标准要求,探伤和组织均正常。断裂主要是由于销柱横向通孔内表面加工粗糙,淬火时尖锐处产生断裂源及随后扩展所致,并提出预防该缺陷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元三 《模具制造》2010,10(4):88-90
从《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的基本任务及特点出发,总结了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及手段上作了一些总结和探索。针对高职学生学情,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启发式,杜绝注入式,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提问式教学、讲练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从经典滑移线理论出发,针对《平面应力问题广义滑移线方程的推导》[1]一文(以下简称《广》文)提出质疑,认为《广》文所提出的“广义滑移线”概念及其方程的推导和求解都存在偏颇。文中提出主剪应力迹线的概念,在《广》文所推方程基础上补充新的方程,重新对平面应力问题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7.
《Acta Materialia》2008,56(15):3739-3753
By employing a phase-field model, we simulated the grain boundary (GB) kinetics in terms of GB segregation of solute atoms for an isolated grain embedded in a matrix and demonstrated that the phase-field simulation could describe the GB movement under conditions of GB segregation in a quantitatively correct way. We then modeled grain growth in association with GB segregation in two-dimensional polycrystalline systems, and clarified that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ttrell effect and the solute drag effect holds even on the macroscopic scale, that is, abnormal grain growth (AGG) can be induced by the solute drag effect. This AGG can take place spontaneously in homogeneous systems without any texture, anisotropy of GB mobility and/or energy, pinning particles and grain size advantage.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GG and the effects of the solute diffusivity an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we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18.
微电解絮凝耦合技术处理含重金属铅锌冶炼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灰中和曝气微电解絮凝沉淀法"技术处理含重金属铅锌冶炼废水,考察微电解进水pH值、水力停留时间、铁炭质量比、絮凝pH值和助凝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铅、锌、镉、铜和砷离子去除率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能谱(EDS)等测试手段,研究微电解反应前后铁屑和活性炭的表面形貌及物质组成的变化,分析铁炭微电解原理及铁炭床失效原因。结果表明:在微电解铁炭质量比为1:1.5、进水初始pH值为2.5、水力停留时间为40 min、絮凝pH值为11、助凝剂PAM用量为4×10 6(质量分数)的条件下,微电解絮凝耦合技术对废水中各离子的去除效果最佳,Cd2+出水浓度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Pb2+、Cu2+、Zn2+和总砷的出水浓度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9.
The nature of the elementary deformation mechanisms in small-grained metal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numerous recent studies. In the submicron range, mechanisms other than intragranular dislocation mechanisms, such as grain boundary (GB)-based mechanisms, are active and can explain the deviations from the Hall–Petch law. Here, we report observations performed during in situ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ensile tests on initially dislocation-free Al thin films with a mean grain size around 250 nm prepared by microfabrication techniques. Intergranular plasticity is activated at the onset of plasticity. It consists of the motion of dislocations in the GB plane irrespective of the GB character. Surface imperfections, such as GB grooves, are supposed to trigger intergranular plasticity. At larger deformations, the motion of the intergranular dislocations leads to GB sliding and eventually cavitation. In the meantime, GB stress-assisted migration and dislocation emission inside the grain from GB sources have also been observed. The observation of these different mechanisms during the deform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insight in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lic thin fil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