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主要叙述中长纱线生产过程中防止色档产生的生产实践,包括混配比例的控制、原料的控制及抽调、生产管理的主要环节等。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精梳毛织物经档疵点的危害.着重从原料的选择搭配、纺纱蒸纱工艺的制定、毛纱的存放要求、整经及织造工序的工艺制定及操作要求等方面,研究了精梳毛织物在生产过程中经档疵点产生的原因及形成的机理,并针对各个工序分别提出了对应的预防、控制和消除产生经档疵点的具体措施,同时提出了在企业日常的生产工艺质量管理中,为避免精梳毛织物经档疵点的产生应当注意的一些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方鸿亨 《纺织学报》1995,16(5):28-29,32
赛罗纺配用的后导纱器对粗纱产生的假捻会影响细纱牵伸的稳定和成纱条干。改进后导纱器可以防止粗纱上产生假捻并改善纺纱质量。  相似文献   

4.
5.
我厂自1995年生产27.8/58.3tex起绒布以来,客户较满意。主要是纬向用58.3tex转杯弱捻纱,因捻度较小(捻度40捻/10cm、捻系数305),用户起绒容易。在此基础上,我们又保证了27.8/58.3tex起绒布其余各项质量指标,所以赢得了用户,同时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下面就生产58.3teX转杯弱捻纱谈几点体会。1前纺工序首先转杯纺的配棉要配好,尤其是再用棉的配用比例不超过26%(不包括本号回花),含杂率在2%以内。原棉的技术等级5.0、技术长度27.5mm。这里需注意的是不能为降低成本,过多配用废棉,这样会造成转杯纺断头增加,生…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纱线毛羽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就控制纱丝毛羽的增长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7.
从胶圈,胶圈张力架弹簧,上销,摇架压力等方面分析了棉纱毛羽,粗细节产生的原因,指出应从设备状态,工艺条件,操作管理诸方面努力,杜绝不利因素,进而提高棉纱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防毛精纺产品产生经档疵点,分析了压离绞、羊角过高、绞宽太宽、蒸纱不透和整经换纱操作不当等导致经档产生的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紧密纱的特点和细特高密色织物的设计与开发过程,在此基础上对紧密纱色织物生产过程中各主要工序的工艺参数与技术措施作了详细阐述,其中重点探讨了紧密纱的上浆技术,认为应采取“小张力、低黏度、中压力、重浸透、低上浆、高回潮、少用PVA”的工艺原则。  相似文献   

10.
系统分析了纱线色差的产生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分别阐述了原棉的选配、混合效果、纱线捻度等的因素对色纺纱线和彩棉纱线色差影响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棉涤包芯纱府绸的经、纬纱均采用以棉纤维作外包纤维、涤纶长丝作芯丝的棉涤包芯纱,其混纺比控制在3:1,针对原纱捻度偏大、捻度不匀率高、成纱棉结和毛羽较多的问题,在络筒、整经、浆纱、织造等各工序分别进行了工艺参数的优选并采取了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工而成的府绸织物透气性好、外观挺括,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12.
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混纺纱织制的色织物,手感柔软滑爽,具有良好的悬垂性、导湿性和强伸性.其生产技术关键在于纺纱、浆纱及织造工序.纺纱过程中要注意减少静电现象,防止产生棉结;浆纱工序要以增强为主,并贴伏毛羽;织造工序要保持开口清晰,降低织造断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少C 16 tex成纱毛羽,采用细纱小样机对细纱工艺配置和纺纱器材进行优选,运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分别测试各影响因素,得出了控制棉纱毛羽效果较好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锭速为5 000 r/min、细纱捻系数为390、后区牵伸倍数为1.08倍、亚光钢领型号为PG1 4254、钢丝圈型号为6903 1/0、隔距块规格为1.8 mm,前胶辊采用高弹低硬度胶辊,所纺制的C 16 tex纱3 mm及以上棉纱毛羽数量降低75.6%,有效降低了纺纱过程中产生的毛羽数量。  相似文献   

14.
探讨赛络纺加装压力棒隔距块的纺纱工艺.针对赛络纺粗纱定量轻、供应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赛络纺提高粗纱定量的条件下,通过采用异形曲面压力棒隔距块,适当减小粗纱捻系数,调整细纱隔距、加压、胶辊位置等工艺参数,较好地解决了因加装压力棒隔距块造成的细纱牵伸不开问题,改善了成纱质量,提高了粗纱机的供应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赛络纺加装压力棒隔距块使管纱3 mm毛羽及A3级纱疵增加较多,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以赛络菲尔纺纱技术原理和紧密纺纱技术原理为基础,在国产FA502型细纱机上设计安装了一套棉型紧密赛络菲尔纺纱装置,并进行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赛络菲尔纺纱技术与紧密纺结合纺纱是可行的,并能够进一步提高纱线质量.对两个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设计表明,当异形吸管空气负压为320.50×9.8Pa,喂入长丝和粗纱间距为10.68 mm时,所纺纱线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6.
选用44.4 dtex和77.8 dtex两种规格的氨纶长丝在经过改造的转杯纺纱机上纺制棉氨复合纱,设计了5种成纱捻度,测试分析了设计捻度对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捻系数条件下棉氨复合纱较纯棉转杯纱条干均匀,表面光洁,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也较大;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棉氨复合纱断裂强力的变化趋势是先增大后减小,断裂伸长率则呈增大趋势,但加捻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7.
探讨低配棉转杯纺弱捻纱的生产工艺。针对低级棉和再用棉短绒多、含杂高等特点,对前纺开松、梳理及牵伸等工艺进行了合理配置,并根据弱捻纱的纺纱特点对转杯纺转杯直径、速度、捻系数、阻捻盘等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采取措施减少管间条干、捻度差异、消除机械波,结果顺利地纺出了36.4 tex转杯纺弱捻纱,满足了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8.
纱线毛羽与捻度不匀产生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纱线毛羽与捻度不匀严重影响织物质量。从纤维的物理性能、成纱号数与捻度、细纱工艺、关键纺纱器材状况及络筒等方面对成纱毛羽的产生因素作了全面分析 ,并提出了减少纱线毛羽的技术措施 ;指出造成纱线捻度不匀的主要因素是粗纱、细纱工艺及关键传动部件运转状况。要有效控制纱线毛羽和捻度不匀的产生 ,应注意纺纱工艺的优化配置、新型关键纺纱器材的应用和加强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9.
染色棉纤维与本色棉纤维混纺纱的试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晶  孙卫国 《棉纺织技术》2002,30(12):16-18
介绍了染色棉纤维的配色、纺纱工艺 ,针对染色棉纤维的特点对纺纱各工序的工艺要点进行了分析 ,对染色棉纤维与本色棉纤维的纺纱质量水平进行了对比 ,总结出了实际生产中应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毛羽指数和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棉纱的毛羽指数和捻度对其磨损性能的影响.采用CTT纱线性能测试仪,模拟了棉纱在高速运行状态下与机件的磨损,并测试了不同线密度、不同毛羽指数和不同捻度的棉纱磨损性能.通过回归分析,发现棉纱在相同线密度条件下,其磨损性能与纱线毛羽指数和捻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且毛羽指数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大于捻度对棉纱磨损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