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合同能源管理是我国实现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市场化的重要途径,但其发展和实施却受到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这使得节能改造项目具有很大的风险性。在分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风险评价指标的识别和评价体系的建立。考虑各风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关系,运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确定出各风险因素的权重值,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综合评价(Grey)方法,构建了适用于我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合同能源管理风险评价模型,进行算例分析同时针对重要风险因素从企业和政府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首先介绍了节能建筑的推广动力体系,分析了各主体推广节能建筑的强度,探讨了各主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并提出了其影响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建筑节能的激励机制,主要从建筑节能社会环境、节能市场、节能政策、节能推广动力、节能激励制度和物业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全盘考虑,系统推动,方可使节能建筑推广成效显著.最后,指出了建...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建立包括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的PPP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PPP项目风险指标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ANP)进行风险评价研究。以某东南亚国家PPP水电站项目为例,利用ANP方法得到各风险因素的相对权重和排序,并对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4.
姜艳红 《砖瓦》2008,(2):68-69
从影响建筑节能设计的主要因素如用地因素、墙体因素、窗户因素、屋顶因素等进行分析。得出影响建筑节能的因素很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能取得良好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供热企业缺少改革动力、供热市场的垄断性和蹭热问题是制约分户热计量改革的主要因素,难以根本解决。同时,由于改革进展缓慢,其对建筑节能的促进作用成效甚微。通过对建筑节能标准提升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建议创新改革路径,实行分楼宇差别热价和分楼宇热计量收费,让居民户分享节能标准提升的经济效益,通过利益传导机制带动开放企业提升建筑节能标准,实现以市场机制撬动建筑节能标准升级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石永威  邱萌 《山西建筑》2008,34(3):219-220
提出基于AHP/ANP的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根据评价系统中指标间关系建立AHP及其ANP结构模型,通过两种评价模型的实例比较分析,验证了ANP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能有效解决AHP所不能解决的复杂系统中同层指标间的非独立关系以及上下层指标的相互反馈关系。  相似文献   

7.
我国住宅建筑节能实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住宅建筑节能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建筑节能的推广实施效果不甚理想。本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实施带来的相关产业的机遇,分析了建筑节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方面的挑战,为今后更好的实施建筑节能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建材》2014,(3):4-10
<正>沪建节办[2014]4号各有关单位: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本市的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推进工作已有一定成效,为向社会全面、系统呈现上海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工作进展情况,提高全社会参与建筑节能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加全社会对上海市建筑节能工作的支持和理解,以更好推进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健康有序发展。上海市建筑节能办公室组织编制了《上海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政策与发展报告(2013)》,现予以发布。特此通知。  相似文献   

9.
建筑节能实用技术近年来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研究所面向东北地区研究、开发出主要建筑节能实用技术如下:(1)混凝土空心砌块中高层(8~15层)建筑的研究。利用高强砌块及与之配套注芯混凝土和专用砂浆,通过一定的结构处理,在七度地震区建造8~15层中高层建...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内蒙古兴安盟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在各级领导支持和指导下,取得一定的成效。我们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将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民生、提高居住建筑品质的核心动力,我们有信心和能力研究探索适宜本地区生态环境、气候条件、城市特色、经济水平的绿色建筑发展之路。一、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展建筑节能工作2014年在开展建筑节能和绿建工作中我们以"三个一体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设计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设计的关键技术,建筑节能设计关键是面向设计过程、动态平衡与能耗构成分析。在建筑设计方案设计前期,通过数字化技术定量化分析当地气候、地形等因子, 建立“虚拟建筑”模拟建筑物使用情况,实现对建筑设计方案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科学定量分析,从而达到及时优化设计方案,科学指导节能设计的目的;同时,通过研究探索出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建筑节能设计程式,以适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建筑节能设计提出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蒋旻 《建筑经济》2012,(1):70-73
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下,推进建筑节能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从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剖析由政府、企业和社会三者共同构建起的动力系统中各自的动力和能力,并探讨如何将各方的动力进行有机耦合,从而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我国建筑节能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交易费用理论的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建筑节能服务的交易成本和建筑节能服务市场出现的必要条件,研究了建筑能效审计制度、建筑能效测评标识制度、建筑节能服务市场激励政策等建筑节能服务协同机制对交易费用的影响,探讨了影响建筑节能服务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广建筑可持续发展,实现建筑节能评价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哈尔滨市建筑节能设计影响因素做深入的研究,根据国内外目前建立的建筑节能评价指标和黑龙江省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从主体设计、围护结构、设备节能和新能源利用4 个方面构建有哈尔滨特色的建筑设计节能评价体系,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哈尔滨市建筑节能评价体系的建立,为哈尔滨市建筑节能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从而也促进了哈尔滨市建筑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建筑节能市场投融资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建筑节能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融资环境直接影响到建筑节能市场整体的效率和资金流动。目前相关研究较少且多集中在理论的定性分析。因此,本项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动态参与者网络分析(DANA)概念建模工具,建立建筑节能市场投融资环境概念模型,剖析投融资环境的现状,结合调查研究识别建筑节能市场投融资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完善投融资环境的分析模型,探讨投融资环境改善和优化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推动中国建筑节能市场投融资环境演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政府相关激励政策的制定、建筑节能运行管理体制的健全、建筑节能服务体系的完善和社会公众对建筑节能认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65%条件下外墙节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选取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建筑模型,采用DOE-2软件对建筑在夏热冬暖地区进行全年能耗模拟,比较分析得出了影响建筑能耗的主要因素,并针对关键因素进行了节能优化.而后在建筑节能50%参照建筑的基础上,配合空调设备的能效比及门窗热工性能的改善,通过增加外墙的传热系数来实现建筑节能65%.  相似文献   

17.
建筑节能CDM项目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节能作为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在资源能源节约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清洁发展机制(CDM)为形势严峻的建筑节能领域节能减排找出一条可行之路.通过对建筑节能CDM项目现状和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出建筑节能CDM项目开发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筑墙体负荷计算是建筑能源系统设计的基本依据,也是建筑能耗分析和能源管理的基础。根据反应系数法编程计算,得到适合工程技术应用的新型节能墙体冷负荷温度计算用表和动态传热特性基础数据,从而将节能建筑墙体改革成果应用于空调冷负荷计算,并为建筑新型节能墙体热工性能的深入研究和综合性能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对重庆某高校办公建筑进行了实测和模拟分析,发现其存在节能潜力.对影响办公建筑能耗的因素进行了模拟分析,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发现,建筑窗墙比和室内设定温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非常显著.根据重庆市的办公建筑和气候特征,分别从节能技术和政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节能策略.  相似文献   

20.
The efficiency of air curtain in reducing infiltration and associated energy usage is currently evaluated statically by using an efficiency factor, η air, based on single steady/static condition, which is often not the case for actual buildings under variable weather conditions and door usages. Based on a new method to consider these dynamic effects on air curtains, this study uses a dynamic efficiency factor η B in terms of whole building site end-use energy to assess the efficiency of air curtains when compared to single doors (i.e. without air curtains) and vestibule doors. Annual energy simulations were conducted for two reference building models considering their specific door usage schedules in 16 climate zone locations in the North America. The variations of the proposed efficiency factor for different climate zones illustrated the dynamic impacts of weather, building, unit fan energy and door usage frequency on air curtain efficiency. A sensitivity study was also conducted for the operation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f air curtain and showed that η B also considers these operational conditions. It was thus concluded that using whole building site end-use energy to calculate the efficiency factor, ηB, can provide more realistic estimates of the performance of air curtains operations in buildings than the existing static efficiency fact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