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坤全  文睿 《包装工程》2017,38(3):119-123
目的提高凹版印刷机放卷系统张力控制的稳定性。方法结合模糊控制和自抗扰控制提出一种放卷张力控制方法。根据放卷系统的工作原理,分别建立料带张力、摆辊动力学、辊筒动力学的数学模型,进而得到放卷系统的非线性数学模型。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解耦性能、抗干扰性和内部鲁棒性,基于自抗扰控制的同时引入模糊控制,设计一种模糊自抗扰控制器,并进行相关仿真研究和分析。结果与PID控制器相比,该模糊自抗扰控制器较好地实现了系统解耦,而且具有更好的抗干扰性和内部鲁棒性。结论文中方法可以实现凹版印刷机放卷系统的恒张力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为了保证卷筒料印刷装备收卷张力系统的性能,提出一种适用于收卷张力系统的自抗扰(ADRC)解耦控制器。方法 在收卷张力系统数学模型基础上,结合卷筒料收卷系统的工作原理,基于ADRC控制技术设计收卷张力系统的ADRC解耦控制器,并利用Simulink软件对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进行仿真研究。结果 在相同的阶跃输入下,研究结果表明,PID控制器调整时间为2.4 s,而ADRC解耦控制器调整时间为0.7 s;在PID控制下,收卷基材张力出现超调和震荡,而在ADRC解耦控制下,基材张力无超调和震荡现象;采用PID控制器,收卷牵引跨度张力变化引起收卷跨度张力波动,而采用ADRC控制器则没有波动。结论 提出的卷筒料印刷装备收卷张力系统ADRC解耦控制器实现了高精度张力控制,具有比传统PID控制器更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3.
模型参考自适应恒张力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不适张力对带材供送的影响,通过放卷辊的动力学分析,建立了张力数学模型,分析了影响张力的因素。针对放卷过程中半径变小,而常规PI控制难以实现参数在线调整,提出模型参考自适应张力控制方法,建立了参考模型,采用梯度法推导了自适应率。建立了控制系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系统可以有效的跟随半径减小调节控制器参数,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缩短了调节时间,减小了超调量。  相似文献   

4.
赵丽  潘君 《包装工程》2018,39(17):192-196
目的为了提高印刷机收卷系统张力平衡控制性能,结合模糊控制和PID控制设计一种卷纸张力均衡器。方法以无轴传动多机组卷纸印刷机为例,介绍其工作原理并建立收卷张力数学模型。在模糊控制的基础上,加入调整因子,用于实时调节PID控制器的关键参数比例、积分、微分系数。基于ARM控制器STM32F103RC搭建收卷张力控制系统。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模糊控制器后,其线速度和张力曲线平滑、收敛速度较快、超调量较小。结论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抑制非线性因素导致的抖振等问题,可满足印刷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瓦楞纸板生产线原纸张力自适应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坤全  文睿 《包装工程》2017,38(7):135-138
目的为了解决张力控制不稳定对瓦楞纸板质量和生产效率产生影响的问题。方法对放卷辊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瓦楞纸板的原纸张力数学模型,并分析张力稳定的主要因素。针对传统PID控制不能实现原纸张力控制过程中参数的自适应调整,提出一种变论域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采用变论域模糊控制实现控制参数自整定和控制规则的自调整,并将其应用于原纸张力控制系统中。结果仿真结果表明,该张力控制策略的响应时间约为0.65 s,最大超调量为3%。结论所设计的控制方法与传统的PID控制相比,具有响应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控制输出稳定等优点,能够实现原纸张力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6.
谭印  李川 《包装工程》2017,38(19):190-193
目的为了提高卷材边缘的整齐度,提升包装产品质量,降低包装材料损耗。方法分析卷材放卷过程中跑偏的原因,在分析放卷纠偏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模糊神经网络PID的纠偏控制器以实现复杂的卷材放卷系统参数自调整以及优化。结果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模糊神经网络PID具有更快的响应速度,超调量更小,纠偏控制精度达到±0.5 mm。结论所述控制方法能够明显降低软性包装材料跑偏误差,大大提高了产品包装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解决卷对卷印刷收卷不齐的问题,提高收卷精度。方法 对印刷机收卷纠偏原理进行分析,建立收卷纠偏系统数学模型,提出基于分数阶滑模控制的纠偏算法,分析其稳定性。在不同收卷线速度、不同跑偏干扰输入信号的条件下进行仿真。搭建收卷纠偏实验平台,对2种控制方法进行收卷纠偏控制实验。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分数阶滑模控制器比传统PID控制器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分数阶滑模控制算法比传统PID控制具有更高的纠偏精度。结论 分数阶滑模控制算法可以有效提高印刷机收卷纠偏精度,满足高精度印刷要求。  相似文献   

8.
滑模变结构在收卷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与仿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杨梅 《包装工程》2013,34(3):44-48
为精确研究卷筒纸印刷机的收卷张力特性及控制策略,通过对无轴传动多机组印刷机实验平台收卷运动的分析,建立了一个较精确的收卷张力动力学模型。利用MATLAB构造了一个以交流永磁同步电机为执行机构的张力控制仿真系统,根据其非线性,设计了滑模变结构控制器,并与传统的PID控制进行了实验比较,结果表明滑模控制改进了张力控制系统的动静态特性。仿真模型综合考虑了多个张力扰动因素,更加接近实际印刷机系统,为将先进的控制理论引入印刷机收卷张力系统,搭建了一个更精确、便捷的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9.
凹印机PID算法实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彭燕 《包装工程》2015,36(17):131-133,138
目的论述基于PLC工业控制器的多闭环回路的PID算法实现,改进印刷机上的PID控制过程。方法针对陕西北人机组式凹版印刷机的张力控制系统,采用PLC编程实现速度和张力调节器的算法;在经典PID和数字PID算法基础上,采用试凑法对PID控制器进行参数整定,并在凹版印刷机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速度环实验表明:在500 r/min的情况下,电机很快达到设定值,当外部扰动出现时,大约经过6 s电机重新进入稳定状态;张力环实验表明:当卷径为92~800 mm时,所整定的PID参数能够满足4个阶段收卷的不同任务要求,正常运行时系统运行速度为100~200 m/min,且系统出现外部干扰时能够很快调节摆辊位置,使其恢复到垂直位置。结论多级PID控制方式和参数整定能满足当前国产凹印机的收卷需求,但当卷径不断变化超出800 mm时,或者印刷速度大于200 m/min时,整定好的PID参数会使系统性能变坏,仍不能满足高效高速凹印机的生产任务要求,需不断改进张力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卷筒纸印刷机纸带磁粉制动张力控制系统,降低张力控制系统响应时间、超调量、调节时间,提高系统抗干扰能力,提高纸带张力控制效果.方法 在纸带张力常规PID控制器基础上,引入制动器滞后补偿环节,利用Simulink仿真软件,设计出补偿PID控制器,分别对常规PID控制器和补偿PID控制器开展仿真分析.结果 得到常规PID控制器单位阶跃响应参数,上升时间tr=0.75 s,超调量 σ=9.5%,调节时间ts=2.812s,稳态误差es=0.001.得到补偿PID控制器单位阶跃响应,上升时间tr=0.40 s,超调量σ=6.7%,调节时间ts=1.962 s,稳态误差es=0.仿真15,10 s时引入扰动信号后,常规PID控制器在3.04 s回归稳态;补偿PID控制器在1.21 s回归稳态.结论 通过仿真分析,对比阶跃响应参数和干扰后回归速度,可知补偿PID控制器的动态性能优于常规PID控制器,控制纸带纸力性能较好,为优化卷筒纸印刷机张力控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reviews robotic position and force control techniques. The existing fundamental force control algorithms are compared and discussed,including explicit / implicit control,stiffness control,impedance / admittance control,and hybrid position / force control. This work is intended to give a basic guidance for understanding and utilization of the fundamental robotic control algorithm.  相似文献   

12.
两结构联系振动控制体系及控制元件参数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滕军  刘季 《振动工程学报》1994,7(3):246-250
本文提出了两结构依靠控制元件(弹性及阻尼元件)联系组成的两结构联系振动控制体系。给出了控制元件在两结构间优化布置的设计方法及控制元件参数(弹簧刚度、阻尼元件阻尼值)的优化设计方法。应用本文的方法,对两结构联系振动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得到经济的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自适应前馈振动主动控制的参数选择与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自适应滤波的自适应前馈振动主动控制系统的等效传递函数,对控制系统的参数选择及稳定性进行研究。将受控结构模型变换到Z域,推导控制系统的等效Z域传递函数,把朱利(Jury)稳定判据引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探讨采样频率、滤波器阶数、参考信号等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李金城  罗坚  白明 《包装工程》2006,27(4):298-300
详细介绍了印刷控制条的控制原理、控制参数、控制具体印刷参数的方法;以传统印刷控制条为基础,着重分析了数字印刷控制条在控制方法、应用前景方面的优势和显著的实际应用价值.全面认识、深入理解印刷控制条对于印刷品质量控制的生产实践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在空分设备DCS系统上实现对氮气循环离心压缩机的全自动控制,对氮压机的防喘振控制和排气压力自动控制进行优化改造。介绍防喘振控制方案的选择和控制逻辑设计,阐述氮压机的防喘振控制逻辑和排气压力自动控制逻辑。  相似文献   

16.
对高精度温度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模拟控制方式、数字控制方式和模拟/数字控制方式作了比较,目的在于找到既能满足计量检定恒温装置所需的技术指标、又方便实用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7.
The problem of the attenuation of the vibration effects in active cantilever beams has been approached by two strategies, position and velocity control, which have been simulated numerically and analysed experimentall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by means of a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based on an Euler–Bernoulli model and subsequent modal factorisation. Each device as well as each electronic circuit, present in the single-input single-output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modelled and the results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have been compared with the ones obtained in the experimental tests. A good correspondence has been obtained in all the examined cases.  相似文献   

18.
徐亚军  刘长华  徐智勇 《光电工程》2003,30(5):37-39,58
应用模糊PID 控制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激光陀螺速率偏频控制系统。对模糊PID控制规律中 参数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并对控制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偏频台速率平稳性优于3.12×10-4,角速率正反向换向速度快,在±63°s-1之间的转换时间约为14ms, 且换向过程超调很小。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

Three different on‐line computer control methods, namely the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ing control technique, the direct design method and the digital form of P‐I‐D control, are applied to control the response of a double pipe heat exchanger. The relative merits of the methods are studied and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al work is accomplished by the use of a HP‐1000 model 5L microcomputer. A digital voltmeter; the HP‐3456A, is used for reading and transferring data from the process to the computer. A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the HP‐3497A, contains a thermocouple relay and a D/A converter which can read input data from a thermocouple and also convert digital outputs to 4–20 mA signals required by control elemen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dentification and optimizing control technique gives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most cases, but requires longer computation time. Digital form of the P‐I‐D control requires the least computation time but yields poor performance and is limited in its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to multivariable systems or to tracking problems.  相似文献   

20.
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源消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源消声是一种有效的低频噪声控制方法,由于空间有源消声过程具有时变性和非线性,传统的自适应算法不能进行很有效的控制。本文采用智能模糊控制策略,建立了基于智能模糊控制策略的有源消声系统,通过实验与传统自适应控制算法的消声效果作对比分析,证明智能模糊控制器不但控制速度快,易于实现,而且消声效果明显优于后者,具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