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梅山剪纸的梅山文化园旅游纪念品设计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张鎏  陈飞虎 《包装工程》2014,35(6):94-98
目的从梅山剪纸艺术出发,探索梅山文化园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思路,以旅游纪念品为载体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方法采取梅山剪纸文化基因提取、旅游纪念品与游客互动及基质载体转化的设计方法,实现地域性、趣味性、便携性等方面的有效提升;并运用参与、趣味、怀旧等情感元素,增强购买吸引力。结论以梅山剪纸为例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旅游品销售的双赢,希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传播及其产品开发有所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蒋鹏  付业君  李树 《包装工程》2021,42(12):272-275
目的 探索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思路与实践策略.方法 从旅游文化中的旅游纪念品的概念着手,分析当前时代背景下旅游纪念品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并从产品特色、创新和附加价值等方面就旅游纪念品的现实短板进行分析,总结出几方面不足,并借此提出以文化为导向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策略,分别对当前旅游纪念品的地域化特征的凸显、创新意识的提升等展开探讨,分析旅游纪念品甚至更高层面的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结论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和创新一直是旅游领域的重要环节,也是薄弱环节,而以文化为导向的创新设计能够为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更多的形与质,同时丰富旅游纪念品的内涵,让其成为文化传播、艺术欣赏的综合体,从而在不断的创新开发中展示出极强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3.
刘杰  许雅柯 《包装工程》2018,39(18):266-269
目的探究当前旅游文化纪念品包装设计方向及实践。方法通过对现今中国旅游业、旅游文化纪念品市场的发展现状的分析,指出旅游文化纪念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的品质参差不齐、形式过于单一、缺乏文化内涵和宣传价值等诸多问题,并基于这些问题开始了一系列的突破性尝试,先结合传承文化、彰显个性、提倡环保、与时俱进等方面探究旅游文化纪念品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再由不同地域的旅游纪念品市场上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包装对相关设计思路进行论证,探索更多旅游文化纪念品价值提升的可能性。结论对旅游文化纪念品进行典型性、特异性、时代性包装设计,同时强调地域性、文化性,能够给旅游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地域文化内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始终是在文化的约束与滋养下运动和发展的,文化内涵最终是通过设计作品所塑造形态得以表达。形态塑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纪念品中文化内涵的理解。本文从基于地域特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理念的意义入手,继而探讨了在设计理念中体现地域文化意蕴的基本思路,最后创新性的构思了将地域文化内涵融入现代旅游纪念品的具体表现形式,为旅游纪念品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全新的独特思路。  相似文献   

5.
旅游文化纪念品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晓赛  赵锋  张倩  付怡 《包装工程》2016,37(22):153-157
目的进行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在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方法通过研究文化的组成方式、旅游文化纪念品的意象信息传达方式以及目前旅游文化纪念品在设计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意象符码转换方法,提出将文化意涵搭载于纪念品中的"8 TRANS"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方法。以台湾兰屿乡为例,使用"8 TRANS"方法指导其旅游文化纪念品设计。结论依据基于意象传达与符码转换理论设计的旅游文化纪念品,较好地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为旅游文化纪念品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旅游纪念品的移情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李炜  刘莹 《包装工程》2014,35(16):94-97
目的研究旅游纪念品移情化设计的实现途径及方法。方法阐述了产品设计中移情化设计的概念及其再现性、互动性、人文性的内在特征,通过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现存问题的分析以及移情化设计与旅游纪念品设计内涵的对比,提出了旅游纪念品移情化设计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说"、"做"、"想"3个方面展开了对旅游纪念品移情化设计实现途径的探索。结论通过旅游地物与景的再现,"说"出消费者所观所感;通过消费者的参与,"做"完最终的设计;通过旅游纪念品的意境表现传递文化,关注消费者所"想"。同时,强调移情化设计在旅游纪念品中因地而异、因人而异的运用要则,为旅游纪念品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张焱 《包装工程》2021,42(4):231-235
目的 旅游纪念品作为旅游经济模式下的必然产物,是实现区域旅游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催化剂和动力.借助新实用主义的美学理念,加强旅游纪念品的艺术感与实用性的融合发展,对当下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具体可通过以下途径展开策略性思考.第一,前期树立文化品牌,再进行合理地设计与开发;第二,找准产品定位,锁定旅游纪念品的不同消费群体;第三,创设艺术情境,拉动旅游纪念品的欣赏与消费;第四,注重旅游纪念品的全方位包装,努力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纪念品.结论 基于新实用主义美学理念的旅游纪念品设计,必须不断吸收人类艺术史的实践成果,创造人类文化新的审美趣味,从而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井盐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久美 《包装工程》2014,35(14):98-101,123
目的研究井盐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方法采用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全面研究全国的纪念品设计方法、原则,并对井盐生产最主要的四川地区,特别是自贡的井盐文化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广泛收集有关盐文化、旅游纪念品设计等方面的书籍、论文、设计实例等资料,重点从设计观点、地域文化特色的体现上,研究井盐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结论井盐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必须充分提取井盐文化元素,使其具有创造性;深入挖掘游客对纪念品的潜在需求,使其具有针对性;着重强调对井盐文化理念的体现,使其成系列化;在满足旅游纪念品设计原则的同时体现四川的地域文化特色。井盐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开发,必须达到纪念品设计理念上的延续、材料的重复利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等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杨启春 《包装工程》2021,42(2):279-281
目的探究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的现实需求及其情感化设计策略的实施路径与未来发展。方法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旅游纪念品市场的冲击,由此产生的旅游者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以及旅游产品的更高层次的设计出发,引申出情感设计的重要设计思路,并结合情感化设计的可行性和设计思路进行深入的设计规划,接着从文化导向、情感互动、真实体验、遗产传承等方面深入研究,从中选取一些设计实例进行理论论证和实际探索,总结出一些具有应用价值的情感化设计方法。结论旅游纪念品情感化设计必须从实际着手,深入分析旅游者对旅游品的多样化消费需求,由外而内、内外兼施地进行工艺、文化、情感的交织与融合,丰富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情感与民俗寓意,以强烈的新颖性、纪念性、情感性为标志,开拓出更加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邢亚龙 《包装工程》2022,43(4):392-400
目的 以文化符号的象征性含义为切入点,探索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的有效方法,促进澳门文化传播和旅游纪念品产业发展。方法 首先,对澳门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必要介绍,并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旅游纪念品属性与开发设计方面的研究成果,得出从文化符号角度进行澳门旅游纪念品设计研究的必要性;其次,通过对符号概念的阐述,定义文化符号的主题类别,继而在文化符号借用象征方式和隐喻象征方式中构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架构;最后,调查和分类澳门文化符号的内容,给出澳门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方法,同时通过设计实例加以说明。结论 文化符号的借用与隐喻设计方法能有效帮助设计师从象征角度完成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关键是找到文化符号与旅游纪念品之间的象征性联系。这对设计理论研究和旅游纪念品设计创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北部湾旅游纪念品设计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杨熊炎  叶德辉 《包装工程》2016,37(10):155-158
目的研究北部湾海洋文化在旅游纪念品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和整理北部湾地区现有的特色海洋文化,挖掘北部湾地区特色的海洋文化元素,研究其设计趋势,运用绿色设计法、趣味设计法、文化植入法等对海洋文化旅游纪念品进行创新设计。结论以地域海洋文化为核心的北部湾旅游纪念品设计能够凸显地域特色,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  相似文献   

12.
皮永生  夏如松  孙小丽 《包装工程》2022,43(16):334-342
目的 从理论与实践两个维度探索乡村旅游伴手礼开发的系统性设计方法与策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助力绿色减贫促振兴。方法 以胡塞尔现象学为视角,在桌面研究和在地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建构“VARS设计模型”和实践流程,对重庆市巫山县当地从物到非物现象资源进行收集,通过现象资源设计转换体系表,将其转换为抽象艺术形象来赋能在地农产品,使其转换为乡村旅游伴手礼。结果 所建构的设计实践模型能够有效整合巫山在地资源,赋能强化“乡村性”与“纪念性”,让农产品变为满足乡村旅游伴手礼的纪念品。结论 乡村伴手礼设计实践模型能够将农产品变成纪念品,助力乡村特色产业链的形成,为农产品价值转换和提升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阳  王沙  郑仁华  杨岚 《包装工程》2019,40(18):264-268
目的 探寻一种关于工业遗产类园区的文创旅游纪念品设计开发的方法与思路。方法 从文创角度出发,分析工业遗产与文创旅游纪念品的关系,提出确定设计方向和如何提取工业遗产中的建筑、产品、人文、历史记忆等具有形式感的符号语言的方法,在遵循设计符号的解析与重构等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利用人们对事物的“同理认知”和对个性化、趣味性等设计诉求,发掘并设计出一系列具有不同工业遗产特质的文创旅游产品。结论 工业遗产类的文创旅游纪念品设计有着内在的共同规律和设计方法,通过梳理经验,并利用科学合理的设计流程与方法,足以为我国工业遗产类园区的文创旅游纪念品及衍生品设计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并最终达到传承和传播工业遗存其文化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结合品牌推广领域的文化表述理论和情感化设计中的三层次理论,共同探索旅游纪念品的设计模式。方法针对旅游纪念品的商品属性和文化特征,提出包括"文化解码、文化表述、情感整合、产品实现"4个步骤和"感知维度、体验维度、情感维度"3个维度的"四步骤三维度"设计模式,并通过莫高窟旅游纪念品设计实例加以验证。结论在文化解读与传播的基础上,文化表述理论能有效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价值和品牌价值,而三层次理论将满足用户的情感需求,所提出的设计模式为现有旅游纪念品提供了具有创新性与可行性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5.
马皎  张斌 《包装工程》2018,39(12):249-253
目的从以用户为核心的视角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旬邑彩贴剪纸旅游纪念品进行调查、统计并得到游客需求模型,将KJ、BS法对用户需求信息进行设计语言转换,引入创新性思维指导纪念品与地域性文化的融合。方法提取分析大量剪纸作品中的图形形态符号和色彩符号结合游客审美需求及市场将原有图形进行了创新性演变。结论结合创新设计思维及原理将其再设计转化并应用于旅游纪念品设计之中,推动民俗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庆亮 《包装工程》2019,40(16):260-263
目的 探索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全新解析与融合应用。方法 由旅游这一文化交流活动方式出发,探索旅游纪念品的突出特点和实际价值,并结合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由此引申出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方向,接着从视觉语言、文化体验、情感传达、品牌创建等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策略,最后探寻融合创新的关键点。结论 旅游纪念品设计在保留原有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文化、工艺、情感等方面的元素融入,能够使纪念品真正具有纪念价值,进一步加深旅游者对于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独特地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使旅游活动的体验和情感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